太阳能热发电标杆电价的出台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的意义——访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

时间:2016-09-21 15:04来源:太阳能光热联盟

      8月29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太阳能热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通知里明确核定全国统一的太阳能热发电(含4小时以上储热功能)标杆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1.15元(含税)。万众期待中终于盼来了我国的太阳能热发电标杆上网电价,针对这一对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举措,9月2日中国电力报记者徐秋玲对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刘晓冰进行了专访。

电价虽已落地,但路阻大且长

      中国电力报:光热产业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标杆上网电价,该标杆上网电价的出台有何重要意义?

      刘晓冰:中国的电力能源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制于政府指定的标杆上网电价。传统的化石能源是这样,光伏、风电、生物质等所有新能源也是这样。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尽管了解能源技术的业界人士都知道其优良的品质,但因其系统复杂,一次性投资较大,影响发电成本的因素太多,国内又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阳能光热电站供决策参考,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问题干扰,国家一直以来难以确定其科学合理的上网电价,所以国内就没有形成市场需求,技术成果始终困在研发层面,十几年实现不了向产业化、商业化的转移。从此可以看出,这次太阳能热发电标杆电价的出台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的意义。

      首先,在当前电力总装机容量严重过剩,同时,水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过热,造成严重的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和高额的电力补贴,国家财政负担压力巨大,电力消费市场电价总体走低的背景下,国家出台1.15元/kWh的太阳能热发电标杆上网电价,这充分说明了国家管理层面是了解太阳能热发电的优势,是看好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发展的未来的,它也更加坚定了长期追逐太阳能热发电事业的人们坚韧不拔,继续奋斗的信念。

      其次,众所周知,从2011年内蒙古鄂尔多斯50MW太阳能热发电项目无疾而终开始,业界人士就一直翘首以盼国家能重新出台一个可以提振军心,引领整个产业向前发展的扶持太阳能热发电的电价政策。这期间,在国家“十二五”1GW太阳能热发电站示范项目建设规划的感召下,我国的太阳能热发电关键的核心设备及相互关联的产业链的雏形已经形成,尽管很脆弱,但也能为建设市场每年提供0.8GW,90%的供给能力,真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电价。然而,这“东风”迟迟不来,使得投资人不敢投资、银行不能贷款、科研推动乏力,相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甚至出现唱衰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负面声音。就在人心彷徨,产业发展停滞,产业链崩盘之时,1.15元/kWh的电价出台,如同黑夜里的蜡烛,寒冬里的暖阳,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还有,尽管这个电价离我们期盼的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业界人士同心竭力,在努力实践的同时,能在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绿色信贷、土地优惠等方面争取到有关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多措并举,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的预期目标一定会实现。届时太阳能热发电以其调峰和平稳输出的技术特性和不断降低的电价水平,携手其它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共同构建中国乃至世界的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的电力能源体系的目标才会实现。

      中国电力报:今年9月初出台该电价,是怎样的一个时机?今年业界接下来还能做哪些进展?

      刘晓冰: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太阳能热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享受此种电价的电站要在“2018年12月31日以前全部投运”,9月份这个时间点有些迟。依据我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能力(包括设计)、产品水平、实践经验、服务配套等诸方面情况来看,我个人判断,在现阶段一个50MW以上的电站,如果从建设准备到正式投运再顺利最少也要二年半的时间。这个时间点对那些一边等电价,一边已经开始建设的电站和以前多少做了有些聚光镜场示范的项目单位或许还行,其它的项目是否能按期投运我真的有些担心,当然如果不按照“设计值”考核或许还行。

      电价出来了,剩下的事情就是二个字“干吧”!当然一定要秉承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的科学谨慎的态度实施落实项目。

      1GW示范电站项目有20个项目,不能认为只是与这些项目有关的单位有事做,别人都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实则不然。进入示范电站项目名单的单位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他们自有安排,我仅从产业发展的整体部署来看,认为有下列五个方面的事情重点要做:我们的标准体系和检测能力要完善,一定要适应1GW示范电站项目建设的需要;从产业发展整体利益的角度,联盟要代表大家呼吁和游说相关部门在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绿色信贷、土地优惠等方面给予优惠;发挥联盟组织协调的作用,集行业、社会乃至全球的技术资源、专家团队,从技术论证,问题诊断,解决方案等方面提供真心的服务,为确保首批示范电站项目的成功保驾护航;组织太阳能热发电站技术培训,从产业技工、现场工程师到各专业的设计人员,从原理到案例,从设计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都要开展系列培训;这次没有拿到示范电站项目或没有拿到供货合同的单位,如果仍然想坚持从事太阳能热发电事业,应该继续修炼好自己的“内功”,从技术、生产、成本上完善、优化、创新,厉兵秣马做好求战必胜的准备;当然对那些有技术把握、有资金实力和有全胜信心的企业也可以提前布局实施非示范电站项目,为申请和完成“十三五”项目奠定基础。

      中国电力报:光热电价出台后,业界的实质问题应该被更加重视。有哪些以往被掩藏在“电价”这一主角背后的问题需要重新被重视?

      刘晓冰:电价出台后这些问题需要重新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制造关键核心部件的材料质量、生产制作的工艺稳定性、如何界定国产装备的质量和性能,尤其是使用寿命的问题;国内合格产品供货能力的问题;国内EPC对太阳能热发电站的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中国的太阳能DNI实际情况与设计参考值的差异到底有多大;国外已有的技术和经验是否真的适用于我国的现实;在上述因素下,如何打消投资人的顾虑和确保各相关方的利益。

      除上述问题外,我认为还有一个体制上的问题需要调整,那就是在国资委对辖下的央企,如五大电力集团等的投资项目的内部收益率要与时俱进,对这种示范性质的新能源项目,可以考虑适当降低,因为太阳能热发电站建设是大投入工程,在1.15元/kWh示范电价阶段,如果像五大电力集团这些“国家队”因内部收益率红线的限制而不能参与,中国的太阳能热发电市场肯定不会蓬勃发展,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产业化进程也不会有大的作为。

太阳能热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政策思路明晰,考虑周全

      中国电力报:针对电价通知里“核定全国统一的太阳能热发电(含4小时以上储热功能)标杆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1.15元(含税)。上述电价仅适用于纳入国家能源局2016年组织实施的太阳能热发电示范范围的项目。”对此,请问:

      1、四小时储能的界定意义如何?“4小时”是怎样一个概念?为何是这个数字?超过4小时或低于4小时对电站意味着什么?

      刘晓冰: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中储热系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现实来看,太阳能热发电如果没有储热,他就没有生存的条件和发展的理由。规定4个小时的储热能力,其实没有什么必定的理由,我记得去年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组织太阳能热发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里,规定的是“储热容量应满足短期云遮不停机,且保证汽轮机额定功率满发不少于2小时”。我们普遍知道的世界上已建成且运行的太阳能热发电站储热时长基本是4.5h/7.5h/15h等,有点像标配。其实设计一个电站的储热多少是要考了当地的气象资源情况和电网需求。这次规定的4小时,我认为有二个意义:一是4小时刚刚可以显示热发电的“延时”供电能力;二是统一给大家一个最基本的电站能力建设标尺,为后期的大储热电站建设奠定基础;三是在1.15元情况下,使得投资方减少点投资风险。

      2、1.15元(含税)这个价格与业界预期相比高了还是低了?亦或符合预期?如若跟1.2元的期待比,肯定低,但是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如若跟1.1元相比,又高出5分钱,这个意义或作用又在于?对光热产业、企业的影响呢?

      刘晓冰:单从目前我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水平和发展阶段来讲,如果单想以补贴电价保证投资收益,1.15元/kWh那肯定是低了,它低于业内大多数人的预期;但是它也有它积极的一面:稍低电价可以过滤掉许多头脑过热的投机人,此地有风险,投机需谨慎;可以激励和鞭策国内产业链上众企业更加发奋,挖潜能降成本,锤炼过硬本领;充分发挥国内企业的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

      中国电力报:“鼓励地方相关部门对太阳能热发电企业采取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绿色信贷、土地优惠等措施,多措并举促进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发展。”请谈谈您对这条的理解,结合经验,上述“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绿色信贷、土地优惠等措施”的重要性?具体影响?为何专门对地方部门提出这些?

      刘晓冰:众所周知,这次出台的标杆上网电价是低于申报项目的平均测算电价近0.05元/kWh,这对于尚处在示范建设阶段的中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来讲,因其存在的气象信息、设计、技术、产品、集成、运维、投资等不确定性造成的风险,使得价格因素不可小觑。在1.15元范围内如何化解这些风险,将是我们业内产业链、产学研不可回避,需要不断面对,并不断解决的问题。除了我们要在技术上深研,施工上求精,争取采取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绿色信贷、土地优惠将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这从电价成本构成中可以看出,这些优惠政策落实到位,降低0.05元/度电成本完全可能。但是有人曾经尝试去跟地方政府谈,最终了解到,这些环节并不是地方政府说了算的事,还是需要到国家层面,由相关部门决策的事情。

      中国电力报:“2018年12月31日以前全部投运的太阳能热发电项目执行上述标杆上网电价。”为何要做这样的规定? 这意味着什么?

      刘晓冰:这个规定的目的肯定是敦促示范项目尽快实施,以便能为2019年就要制定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做参考。另外,也是给那些虽然入围了1GW示范名单,但是并没有做好技术和前期准备的项目单位一个当机立断,做出抉择的时间点,因为依照中国目前的国情,我判断一个50~100GW的太阳能热发电站从设计到上网前的调试运行,至少也得二年半的时间。当然对示范项目上网投运时间的约束,它或许还能延伸出这样一个结果,即设立这样一个时间门坎,如果届时真有许多不能按时“全部投运”的项目,国家将少拿出不少财政补贴(减少了财政资金压力)。

      中国电力报:“2019年以后国家将根据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发展状况、发电成本降低情况,适时完善太阳能热发电价格政策,逐步降低新建太阳能热发电价格水平。”为何要做这样时间点的规定?将产生的影响?

      刘晓冰:不管你是什么能源,最终都要遵循市场适者生存的选择机制。太阳能热发电任你的品质再好,你也不能永远高高在上,让老百姓,让消费者用不起;再者国家的扶持能力也是有限度的,给我们一定高电价补贴和发展时长,如果还是“扶不起的阿斗”,国家也就爱莫能助啦,那就只能要市场来抉择。2019年这个时间节点就是一种倒逼机制,国家希望在制定“十四五”规划时,太阳能热发电的电价成本的下降会有一个大的突破,如果能与当时的光伏等其它新能源的价格持平或略高不多,那就会对它有更大的期待,太阳能热发电也会更加大有作为。

电价低于预期不会导致市场井喷式发展,行业竞争中市场起主导作用

      中国电力报:网上普遍流传的“十三五”时期光热几千亿的市场是如何推演出来的?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刘晓冰:这只是一个概算,简算的方法,比如我们粗算带4.5h的太阳能热发电站的一次性投资成本是3万元/kW,据说国家“十三五”能源规划10GW太阳能热发电站项目,那样算来不就是3千个亿的市场吗?

      中国电力报:光热电价的出台,投资商或许不再徘徊不前,投资潮或将涌现?国内大型企业或将真正有所行动?将催生怎样的现象?针对光热领域的投融资方面会产生什么变化? 国家公司会如何行动?国内国际光热市场将出现怎样的态势?如何竞争?

      刘晓冰:光热电价的出台,对光热的投资环境会改善,但是由于电价不是特别“理想”,所以投资潮会有,但不会很大;至于已经投资的国内大型企业,他们一定会选择继续前行,前行或许有发展的希望,放弃只能是血本无归;尽管电价低一些,投资方还会考虑一个新兴产业诞生时可能形成的巨大市场所能带来的获益机遇,他们会谨慎选择投资项目;作为发电集团的央企、国企,在现阶段一直没有松动的内部收益率的紧箍咒下,在测算不过关的情况下,他们或许会选择观望,等待第一波“吃螃蟹”的圣斗士下来,看看结果再后发制人,如果他们行动了,那一定是后来者居上;我认为十年内国内太阳能热发电市场不会像光伏产业那样爆发式的发展,中国的太阳能热发电产业的大发展一定是靠走向国际市场,哪里的电价高、太阳能的资源好、贷款利息低、气象条件好,只要首期示范电站有成功的,中国的产能就可以支撑国际太阳能热发电事业蓬勃发展;如何竞争?当然是市场说了算。

      中国电力报:在光伏成本不断下降以及储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光热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刘晓冰:只有二个,那就是全寿命周期的价格优势和环保优势。

杨钊睿 编辑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