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山东省累计建成“太阳能+”多能互补热利用重点项目3016个,每年可节约标煤183万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近4亿元,解决了医院、学校、敬老院等公共领域1000万人的供热难题,实现了节能减排、公共服务和降本增效等多方共赢。
山东省是太阳能资源大省,也是太阳能产业强省。全省光照时数年均2099小时-2813小时,可开发利用总量年折合标煤1000万吨以上。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加大,太阳能利用效率不断提升,行业规模快速扩展,真空管热水器产销量和集热面积保有量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技术创新不断突破,产业升级加速推进,中高温工业热利用技术列入国家节能产品重点推广目录,太阳能光伏产品和真空管热水器系列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据介绍,为持续保持太阳能产业在全国领先优势,近年来,山东省相继在行业规划、财政资金、价格、税收、环保、标准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宽松的市场环境下,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太阳能热利用也实现了从1.0到4.0的蝶变。1.0时代:2009年,太阳能居住建筑规模化应用技术取得突破,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快速推进;2.0时代:2012年,太阳能集热系统技术取得突破,太阳能加快在学校、医院、敬老院等公共领域推广;3.0时代:2015年,太阳能工业热利用技术取得突破,太阳能开始在纺织、食品加工、化工等工业领域进行热利用。
从2018年开始,山东省推广“太阳能+”多能互补热利用模式,率先实现了太阳能在民用取暖和工业用能方面的规模化利用,太阳能热利用进入深度开发的4.0时代,取得显著节能减排成效。山东省累计建成重点项目3016个,日产热水14.6万吨,年可节约标煤18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77万吨,实现全省县域全覆盖。济宁如意公司建成日产热水670吨太阳能集热系统,淘汰了原有10蒸吨燃煤锅炉,年可压减煤炭消费近500吨、减排二氧化碳900多吨。
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累计在学校、医院、敬老院等公共领域建成重点项目2718个,日产热水12.8万吨,解决了近1000万在校师生、住院病人、供养老人的洗浴、用水难题。
2018年,实施的57个“太阳能+”多能互补清洁供热项目,实现清洁取暖70多万平方米。沂源县西里中学2万多平方米教学楼150吨“太阳能+天然气”多能互补项目,全天候清洁供热不间断;邹平市明集镇柴家村160吨“太阳能+空气能+地热能”多能互补项目,解决了全村230户708人清洁取暖。
企业用能成本大幅降低。累计在纺织、化工、印染、食品等行业建成重点项目298个,日产热水1.8万吨,有效推动企业降本增效。菏泽东明格鲁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50吨“太阳能+天然气”多能互补项目,每天节省燃气1500立方米,年节省用能成本近180万元。
当前,在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能源约束性指标进一步严格的形势下,深度开发利用太阳能意义重大、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山东省将进一步巩固太阳能行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打造太阳能综合利用新高地,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坚持应用为主、产用协调发展。推动太阳能光热利用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单纯供应热水向供热、采暖、制冷、发电转变,由低温应用向中高温应用转变,由民用向工业、农业、商业等领域转变,为上下游产业链提供充足市场空间,促进太阳能生产和应用协调发展。
坚持合理布局、示范引领发展。在资源条件优越和产业基础牢固地区优先布局,促进行业发展集聚化、工业用能清洁化。采用“太阳能+”多能互补模式,建设一批供热、采暖和制冷“三联供”应用示范项目,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太阳能供热、发电、采暖应用。同时,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坚持技术进步、提升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活力和企业创造力,推动技术进步和关键技术创新。鼓励企业提高产业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能力,加强技术成果产业化转化。搭建行业绿色发展、企业成果展示、供需交流洽谈、高峰论坛研讨等服务平台,聚集高端人才要素,加强产品推介、技术交流和经贸合作,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质增效。
坚持政策扶持、标准规范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发挥省级资金作用,加大对“太阳能+”多能互补清洁供热支持力度。开展绿色信贷,为重点项目提供融资、保理、担保、优惠利率贷款、增加授信额度等服务。推广合同能源管理、PPP等投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投资、多点发力格局。建立太阳能标准创新基地,制修订一批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引领行业规范发展。
注:本文章转载自大众日报,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