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青海用革新领跑全国

时间:2019-12-30 09:49来源:青海日报
—— 记青海省改革创新奖创新项目“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
  在共和盆地的茫茫原野上,一个个随风转动的“大风车”排列整齐,这里是远景集团全球第五个智能风机装备制造基地,具有年产风机整机300台套的集成装配能力,预计年产值可达到20亿元。
  在格尔木的瀚海戈壁上,一块块光伏板比肩接踵、鳞次栉比。这里是总装机规模500兆瓦的光伏电站,是我国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光伏领跑者项目”。
  在德令哈的无垠旷野上,一排排巨大的槽式集热器静静伫立,这里是正在建设的中广核50兆瓦光热项目,工程年发电量近2亿千瓦时,与火电比,每年可节约6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万吨。
  在青海广阔的土地上,一座座大型光热电站、一个个高大的智能风机,傲然伫立,各显其能。
  青海是全国清洁能源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作出了“使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的重要指示,为青海新能源产业发展勾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年来,青海扎实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坚持以新发展的理念引领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实现发展动能上的新转换,技术、模式、发展方式上的新突破,推动新能源行业进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开创了我省能源发展的新局面。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青海电网总装机容量为3138万千瓦。其中,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火电装机容量分别为1192、1102、432、392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容量2746万千瓦,占全省电源总装机的87%。新能源发电装机超过水电,占据第一大电源的位置。
  创新科技——新能源技术精彩纷呈
  在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的同时,弃风、弃光等现象普遍存在。而推动多能互补等创新实验则是有效解决“弃风弃光”难题实现稳定输送电力的关键。
  我国首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水光互补光伏电站——青海龙羊峡电站为破解“弃光”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方案。位于青海塔拉滩的龙羊峡光伏电站,是我国首个采用水光互补模式运行的光伏电站,不同于一般的光伏电站,龙羊峡光伏电站采用水光互补模式,来弥补光伏发电存在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的不足,而水光互补技术,就是将水力发电融入光伏发电,在太阳光照不足的时候,系统可以自动切换成水力发电的模式,保证持续平稳的输送电量。
  引入水光互补技术后,龙羊峡光伏电站的输送线路年利用小时由原来的4621小时提高到5019小时,提高22.4%,该技术的成熟也为我国光伏发电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能源局近日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显示,我国上半年光伏发电量同比增长30%,同时弃光电量和弃光率都有明显下降。
  鲁能海西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项目也是解决“弃光”难题的重要实践。这一项目采用最先进的聚光技术,利用太阳能这种当前相对稳定、经济的可再生能源,通过自身配备大型储热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实现24小时稳定连续发电,为电网调峰调频提供支撑,稳定电网输送能力,有效解决“弃风弃光”难题,对我国光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青海海西鲁能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基地项目、国家首座大规模槽式光热发电项目……一批技术含量与经济效益双高的新能源项目在我省落地,新能源新技术精彩纷呈。推动绿色发展,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建立绿色发展科技支撑体系,运用核心关键技术推进绿色化变革。青海的清洁能源实践不仅推动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向全国乃至世界的能源转型提供了“青海方案”,贡献了“青海智慧”。
  革新模式——清洁能源点亮千家万户
  清洁能源的消纳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 针对清洁能源消纳难、外送难、调峰难等问题,青海持续开拓省外电力市场,截至2019 年10月底,青海累计外送清洁能源电量超过406.26亿千瓦时。其中,2019年1月至10月外送清洁能源电量1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
  12月20日,中国首条清洁能源外送特高压通道(青海侧)线路铁塔中间验收完成。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首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河南输送清洁能源电量412亿千瓦时。这一项目有力促进了青海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新能源与西南水电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水火互济、风光互补,进一步推进能源的绿色转型升级。
  依托大电网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青海清洁能源实现了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
  除了持续的清洁能源外送,青海还积极组织新能源发电企业与大用户直接交易,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2018年,青海组织新能源与全省电解铝、钛合金等11个行业,54家用户、313家发电企业参与直接交易,不仅有效消纳了清洁能源,而且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
  崭新品牌——打好清洁能源“绿色牌”
  今年青洽会期间,“绿电15日”活动吸引了各大媒体的目光,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6月9日至23日,全省连续15日360小时全部生产生活用电,均来源于水、光、风等产生的清洁能源,实现用电零污染、零排放。这是继“绿电7日”“绿电9日”之后,青海再次刷新清洁能源供电纪录。
  从“绿电7日”到“绿电9日”,再到今年的“绿电15日”,青海清洁能源的牌子越打越响。青海清洁能源一次次创造世界纪录,在国际能源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继“青海蓝”“青海绿”之后,清洁能源又将成为青海新名片。
  2018年以来,青海省将清洁能源发展作为打好高质量发展的“四张牌”之一,提出了打造青海“电力特区”的重大举措。2018年,我省出台一批清洁能源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其中特高压基地电源配置、分散式风电发展、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等一批规划将进一步助推青海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同时,青海进一步发挥电网企业的引领力、带动力,携手打造“112N”青海清洁能源发展格局,即以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为基础,充分发挥黄河上游绿色水电开发带动作用,加快建设我省海南和海西两个清洁能源基地,大力发展核能、地热等多种非常规能源开发利用。
  大道行远、未来可期。按照《青海省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工作方案》规划,到2020年,我省将基本形成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框架和发展机制,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水平达到全国前列,清洁能源生产比重达51%,消费比重达41%……一个个数字是对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愿景,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新华社记者 花木嵯 实习记者 钟 倩)

注:本文章转载自青海日报,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