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挑的身材、清瘦的面孔、一副黑框眼镜……与其说金建祥是一位企业老总,倒不如说他更符合知识分子和教师的形象。
而他做起事来,一点都不“含糊”——一年飞行15万公里,可绕地球近4圈;带领同事制定多项国际和国家标准,申请专利超过100项,带领企业与美国爱默生、德国西门子、日本横河等知名企业逐鹿自动化领域;他所带出的学生,遍布控制自动化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他为流程工业企业安上了“中国心”,也为光热发电提供解决方案。已近花甲之年的他说:“我这辈子,做了两件有意义的事儿。 ”
立志:破垄断,谋发展
1980年,金建祥高分考入浙江大学化工自动化专业。大三期间,他来到上海浦东一家炼油厂实习。
“美国当时已经有了非常先进的DCS分散控制系统。我实习的这家炼油厂,花了上千万美元购买了一套DCS,我们实习生就只能隔着厚厚的大玻璃窗,在走廊上看一眼。”金建祥直言,“那时候对我们刺激真的很大。”
金建祥还算过这样一笔账:当时,一个检测点(如检测温度、压力等),就要花上一千美元。很多大项目有上万个检测点,一个控制系统就需要上千万美元。这笔高额的费用,对当时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那时就觉得,做工程师是一件很自豪的事儿,我们能做的事情很多。”金建祥下定决心,“老外能做的,我们也一定能做。”
10年后,金建祥带着团队研发出了DCS分散控制系统。他又花了10年,不断完善核心技术、提高可靠性,让这颗工业自动化的“心脏”,在化工、石化、炼油和电力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中控集团也连续9年成为国内最大的DCS供应商。
2007年,在山东某化肥厂“3052”大型化肥装置DCS的国际招标中,中控一举打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际知名企业,在该项目5个工段的招标中全部中标。这标志着国内50万吨以上大型化肥装置整条生产线,第一次全部采用“中国制造”DCS。
由中控集团牵头,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参与制定的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国际标准——EPA工业通讯标准,还被德国确立为国家标准。
“如果不是那次实习,我可能只会埋头苦干,不会认识到我们在做的事意义有那么重大。”金建祥说。
改行:变技术,图创新
眼看自动化系统逐渐在企业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金建祥却做起了另一件“大事”。
“我们发现,现在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成本低,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电力供需必须实时平衡,光伏和风电不能直接调节,必须依靠煤电来平衡。”金建祥解释道,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煤电占比将逐渐减小,如果不能解决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储能的问题,国家用电安全将会埋下隐患。
几年前,光伏装机大国德国在日全食期间骤然失去了70%左右的光伏电力。日食一结束,大量的光伏电力又瞬间涌入电网。一退一进,让德国电网系统经受了巨大的考验。
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能有效利用阳光,又能很好地将电能储藏起来?金建祥想到了加热盐——当然这与我们平时吃的食盐不同,而是硝酸钾、硝酸钠的混合物。
2010年,金建祥开始专注于光热发电领域的探索。中国的西部阳光资源较好,适合开发光热发电项目。当他刚刚来到青海德令哈的时候,强烈的高原反应给了他一个下马威。“睡觉睡不好,头痛,后半夜总是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到了冬天尤其明显。”
在金建祥的手机里,我们见到了这样一张照片——青海德令哈土地上仿佛有着科幻电影中的宏大场景,一座巨型吸热塔矗立在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中间。27000余块20平方米的定日镜布置在吸热塔四周,随着太阳移动不断调整姿态,并将阳光精确地反射到200多米高处的吸热器上。
在吸热器中,盐被迅速加热。这些高温盐被储存在大型保温储罐中,根据电网需要,高温盐与水换热产生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这一发电系统,每年能节约标准煤4.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气体12.1万吨, 将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2018年12月29日20点18分,青海中控太阳能德令哈50MW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作为国家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之一,一次并网成功。从此,这座海拔3017米的高原城市,不仅拥有海子诗歌中的梦境与浪漫,也将享受到“超级工程”带来的便捷与发展。
“目前,光热发电领域的探索还在艰难前进,但只要对人类有意义,还是应该去尝试的。”金建祥说。
初心:守岗位,求奉献
“我也算是‘阴差阳错’进入中控,开始了控制系统应用研究。”1991年,在国家发改委的要求下,浙江大学筹建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要向产业辐射。29岁的年轻教师金建祥,因为之前为一些企业开发过控制系统,就被委以重任——开发一套DCS控制系统。
“DCS控制系统开发出来了,而且在不少用户单位使用效果不错。当然DCS控制系统要长周期应用好还涉及设备维护、软件更新等问题, 此时我如果回到学校当一名教师,又好像对不起企业用户。”在责任心的驱使下,金建祥和团队伙伴们咬紧牙关坚持下来,“一不小心”越做越好, 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功能也日益提高。近十年来,中控一直是国内最大的控制系统供应商,而且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学校对老师的要求和企业对管理者的要求很不一样,角色转换非常难。”刚刚接触企业工作的金建祥,凡事喜欢以身作则、亲力亲为,其实这对企业健康发展并不利。对他来说,善于自我革命,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企业的环境,是教师从学校走进社会必须要做的事。但他也强调,“必须坚持我们浙大人的求是精神,老实做人、踏实做事,这对未来事业有很大的帮助”。
光热发电行业既是技术高度密集的行业,也是资本高度密集的行业,不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金建祥找到投资人,给他们分析项目利弊。他的坦诚与已经积累的信誉让投资人慷慨解囊。一个月内,他就募集到了1.7亿元。
“现在社会越来越需要‘靠谱’的人,不靠谱的人肯定办不成事。”金建祥说。(文/周亦颖 图/由受访者提供)
后 记
从自动化控制到太阳能光热发电,金建祥做了30多年。他为流程工业企业安上了“中国心”,让一座座太阳能光热电站如同卫士矗立在祖国的瀚海戈壁上,发光发热……
他甘坐冷板凳、潜心磨剑的毅力,惟勇进击的勇气,体现的是中国光热人的精神风貌,更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在定于9月27日—29日在湖州召开的2021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期间,金建祥将分享“光热发展优劣势浅析与对策”,敬请关注!
注:本文章转载自浙大新闻办,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