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风光热打捆态势已非常明显,说明光热发电进入刚性需求阶段,也吸引了资本的兴趣。”9月27日至28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王志峰预判今后太阳能热发电的发展方向,并在2021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上作出上述表述。本届大会在浙江湖州召开,以“以科技创新推动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化发展”为主题。
这一观点也得到浙江高晟光热发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院长金建祥的认同。因此,金建祥呼吁,要进一步锤炼技术、降低成本,为未来五年、十年行业的快速发展做好准备。
本届大会由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全国太阳能光热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主办,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等承办,北京天瑞星光热技术有限公司、内蒙古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等协办。
“孤芳自赏、不愿意做配角的光热没有出路”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永久名誉主席徐建中看来,随着“3060”目标的推进,太阳能光热作为可再生能源重要的一种形式,也将重塑能源未来。
近期,青海、甘肃、吉林等地陆续启动光热与光伏风电一体化开发的项目,这些项目既能发挥光热发电的储能和调峰能力,体现光热作为调峰电源支持新能源发展作用,充分利用近年来风电光伏成本快速下降的成果。“在不需要国家补贴支持的条件下,建设一批光热发电项目是值得鼓励的方向。”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以下简称新能源司)新能源处副处长孔涛表示。
“可见的未来,新能源结构必将是光伏、风电与光热协同发展、多能互补的形式,光伏、风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成本进一步下降,都将成为光热起步发展的有利条件。”金建祥说,“孤芳自赏、不愿意做配角的光热没有出路。”
风光热打捆态势已非常明显,是王志峰判断今后太阳能热发电的一个发展方向。另两个方向包括,一是高参数发展,太阳能热发电进入了800℃运行温度的时代,未来在800℃高温支撑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成为一个新的方案,可以将电价降低到约0.3~0.4元/度的水平;此外,太阳能高温热能向工业利用发展,传统化石能源在“双碳”目标下,使得工业部门对太阳热能非常感兴趣。
但“太阳能热发电将一直发挥以储热为中心的态势”,王志峰补充道。他认为,2021年,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央企大举进入太阳能热发电领域。
今年也被看成是光热行业发展的元年。在金建祥看来,需要同行坚定信心、有所作为。
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是由2007年发起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三亚国际论坛”更名而来,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太阳能热发电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太阳能科技盛会。大会期间,还颁发由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德芳在国家太阳能光热联盟设立的“德芳太阳能热利用奖学金”资助的6篇优秀论文奖。
行业发展仍须政策纾困
“通过国家示范项目的推进和企业的自主创新与研发,部分技术已走在国际前列。”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王刚看来,我国聚光吸热技术路线呈多元化发展局面,部分技术路线为世界独创,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在能源转型大背景下,太阳能热发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然而,目前我国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发展仍有不足,现有的装机容量和市场规模无法满足“双碳”目标下可再生能源的加速发展,行业发展仍须政策纾困。
孔涛表示,新能源司也积极协调相关单位从多方面支持光热行业发展。例如,在《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中,将光热电站列为调峰电源,并将储热纳入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实际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目标提出为光热发电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孔涛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国部分地区将光热发电作为调峰电源有刚性需求;二是光热参与电力市场,有利于在国家补贴退出后保证光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通过积累国家首批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运行经验,有利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据他透露,由新能源司牵头编制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将于近日印发。
“将继续支持在资源优质区域,通过与风电、光伏发电基地一体化建设的方式,建设一定规模的光热发电项目,充分发挥光热发电的调节作用和系统支撑能力。”孔涛补充道。(作者:秦志伟 董清风)
注:本文章转载自中国科学报,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