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推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高质量发展,为行业营造尊才爱才聚才的良好氛围,太阳能光热联盟特别开设了【研究生专栏】。
本期采访嘉宾是“第十一届太阳能热利用科学技术研究生论坛”优秀报告二等奖获得者——内蒙古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张田歌同学。
人物小档案
图:张田歌(左一)与导师闫素英教授(中间)和课题组成员
张田歌,内蒙古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理主要研究纳米流体的强化换热,师从闫素英教授。
随着科技的发展,太阳能热利用领域中传统的换热工质已不能满足高传热强度和微通道散热等特殊环境下的传热与冷却需求。备受关注的纳米流体作为高导热的新型换热介质,则会因各种因素对其性能造成影响。因此,优化出稳定的、高导热性能的纳米流体成为其关键问题。
在“第十一届太阳能热利用科学技术研究生论坛”(简称研究生论坛)上,张田歌同学《不同表面活性剂及浓度对碳管纳米流体稳定性和热物理性能的影响》的报告,主要介绍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的优选,响应面优化纳米流体稳定性研究,以及神经网络预测纳米流体热物性研究。研究认为“响应面优化纳米流体稳定性时,尽量筛选出重要的影响因素”;“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试验数据尽可能多一些,模型更加精准”;“优化出稳定的纳米流体,可以获得更好的对流换热效果。”
目前她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如何呢?为此,太阳能光热联盟对张田歌同学进行了采访,一是跟踪其课题组在纳米流体的强化换热领域的新进展;二是了解她的所悟所想所得。
张田歌同学介绍,纳米流体热物性研究课题一直在持续进行中,目前主要工作是在导师的指导下,针对太阳能CPV/T(聚光光伏光热)系统在高倍聚光下导致电池局部高温、受热不均的问题,在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逆熵产原理下,完成了纳米流体在微通道内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损失分析,并利用熵产增大系数评价了微通道的综合性能。后续,我们会基于场协同原理进行微通道结构优化。
图:张田歌与导师和同学在会议室进行组会讨论
”我选择纳米流体热物性研究课题,并保持浓厚的兴趣,也是源于兴趣和热爱。“采访中,张田歌同学这样表示。
对于科研工作,张田歌同学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理解。”在科研的道路上每分每秒都很珍贵,但我想说,如果有可能,请大家‘浪费’一点时间在阅读经典文献上。“
她进一步说明,平时大家看文献的习惯可能倾向于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从而忽略了一些经典的关键文献。经典文献一般发表时间早、引用次数多,受限于整体认知水平和表征技术,但是它们往往具有开创性的思维方式,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建立根源性思考,从而肃清文献引用中以讹传讹的问题。当然还需要注意,对于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经典文献往往不局限于自己研究的主要方向梳理下来,大家就会发现自己跟科学家是在做同一件事。这样更清楚自己研究工作的价值,并从中获得满足感与认同感,从而把搞研究变成一种兴趣探索而不是任务。
而谈及参加联盟研究生论坛,张田歌同学认为,当我们参与一个学术会议,我们能从其中学到什么呢?不同年级层级的同学可能有不同的收获。首先,这是了解学术前沿和与领域内大牛沟通提问的绝佳机会。其次,这也是学习他人PPT展示和演讲的绝佳机会。有可能你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点,因为别人PPT中的某一页而豁然开朗,所以参加研究生论坛这样的学术会议是百利无一害的。
在采访的最后,张田歌同学表示,自己即将进入研三阶段,还是想在纳米流体这方面再做些研究,为国家科研力量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闫素英教授对我的指导,我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都不开导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同时,也感谢太阳能联盟研究生论坛的肯定。”张田歌同学说,“能在行内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平台获奖,是我研究生阶段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也是激励自己继续专注于太阳能热利用科研工作的动力。”
始于兴趣,源于热爱,精于专注,终于坚持!我们也祝愿张田歌同学取得更大的进步!
关于太阳能热利用科学技术研究生论坛
太阳能热利用科学技术研究生论坛由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11年发起主办,以“我的研究 我的创新”为主题,聚焦国内外太阳能热利用相关科学技术前沿和研究,为广大研究生们提供展示成果和个人风采的平台,从而加强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太阳能热利用科学技术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同时也为相关企事业单位选择人才创造机会。研究生论坛先后在华北电力大学、兰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两届)、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成功召开。
第十二届研究生论坛定于2022年5月26~27日在线召开,腾讯会议号:647-643-508(5月26日上午导师特邀报告地址)。
采访:董清风
供图:受访者
审核:杜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