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商杂志》推出年度策划——“援青记·2023跨越山海”系列融媒体报道。其中,《浙青携手绿色未来,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表示,作为青海省首批发展新能源产业及光热发电的地区之一,海西大地上迎风旋转的风叶、碧波荡漾的光伏电板、高耸云端的吸热塔,一幅幅“追风逐日”的生动画面陆续呈现开来,海西州正阔步迈出高质量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征程。
业内人士表示,海西州以高规格支持光热发电项目建设已见成效,依托当地充足的光照资源和较低用地成本,以及已建成且稳定向好运行的塔式、槽式光热电站的成熟经验与科研力量,通过深度挖掘光热项目稳定调峰调频优势,对接国内光热头部企业,探索“超临界二氧化碳光热”“光热+供暖”“大容量熔盐储能+弃电”等发展模式和路径,为青海省乃至全国新能源光热发展蹚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文转载如下:
浙青携手绿色未来,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大漠孤烟,瀚海苍莽,新时代绿色发展大潮席卷而来,柴达木盆地成为青海省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的主战场,成为“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硬支撑。
近年来,海西州依托域内丰富的光照、风能、未利用地资源优势,积极推进青海省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相继建成一大批对全州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示范项目,创造了同一地区短期内最大太阳能光伏电站安装量、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并网系统工程等多个“世界之最”。努力打造世界“光热之都”和“柴达木光伏走廊”,为青海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作出了积极贡献。
虽然浙江省与海西州相隔两千多公里,但两地对口支援已经走过13年。在海西州积极推进青海省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的路上,浙江援青印记深深烙在角角落落,浙商的产业开发项目在柴达木盆地上红红火火。
携手绿色未来,打造合作新高地
一块聚宝盆,一条经济带,在浙江对口地区版图里,青海海西州以其独特的资源禀赋、自然风光和人文精神,正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无穷潜力,吸引着广大企业和客商驻足停留、投资兴业。
祖国西部的柴达木盆地,光热、能源资源丰富,大片大片的光伏板矗立戈壁滩,高耸入云的光伏吸热塔点亮着城市。硕大的风力发电机组星罗棋布,成为广阔土地上的又一道风景。如今,在海西州新能源产业布局项目中,浙江企业的身影随处可见,浙江“地瓜经济”在柴达木盆地藤蔓多路、快速延伸。
来自杭州临平区的运达股份便是其中一家。“我们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电网、储能、光伏、制氢及综合能源开发,积极打造以新能源开发和碳排放管理为主的综合能源管理,为国家尽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总监贺祥顺介绍道。
据悉,目前海西州风力项目中20%的风机都来自于运达股份。“海西州是运达股份投资的热土,能源风电都是很好的切入点,我们会积极与当地对接签署合作协议,争取明年将运达旗下供应商及产业链带入海西州,打造运达零碳产业园区。”贺祥顺说。
在2023年青海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海西州分会场中,青海雨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源网荷储一体化及海西州大数据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这也是“数字援青”至今最大的项目。这些只是浙江援青项目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故事,在海西还有很多在陆续上演……
清洁能源产业,驶入快车道
作为青海省首批发展新能源产业及光热发电的地区之一,海西大地上迎风旋转的风叶、碧波荡漾的光伏电板、高耸云端的吸热塔,一幅幅“追风逐日”的生动画面陆续呈现开来,海西州正阔步迈出高质量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征程。
据海西州能源局相关人员介绍,格尔木市东出口、乌图美仁地区、德令哈市西出口等3个清洁能源基地已成规模,大柴旦行委、乌兰县、茫崖市等地区的清洁能源园区已显雏形。十年,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雪球”滚动至眼前,全州新能源装机总规模达到1327万千瓦,占海西地区电力总装机的94%,全州新能源装机仅太阳能和风能已占青海省的47%,全省第一个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的地位更加稳固。
业内人士表示,海西州以高规格支持光热发电项目建设已见成效,依托当地充足的光照资源和较低用地成本,以及已建成且稳定向好运行的塔式、槽式光热电站的成熟经验与科研力量,通过深度挖掘光热项目稳定调峰调频优势,对接国内光热头部企业,探索“超临界二氧化碳光热”“光热+供暖”“大容量熔盐储能+弃电”等发展模式和路径,为青海省乃至全国新能源光热发展蹚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们之所以选择在海西扎下脚根儿,就是一眼看中了这里的土地和光热资源。随着企业在发展中快速崛起,规模不断壮大,效能日益提升,这与海西良好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贺祥顺说,海西正驰骋在清洁能源产业建设的发展快车道上。
注:本文章转载自浙商杂志,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