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今日中国》刊发文章《CCER市场启动影响几何》,其中采访了太阳能光热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电力营销部营销中心主任刘佳沛。在中国电力企业里,中广核是介入光热发电行业较早的一家,参与了并网光热发电方法学的编制。中广核新能源2018建成商运了国内首个商业化太阳能光热示范电站——位于青海省的德令哈光热示范电站。
刘佳沛表示:相较于传统的光伏发电,光热发电具有很大优势。光伏发电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但电力能源密度小,储存效率较低。他以某风光资源禀赋的区域举例,“白天有大量富余电源卖向省外,晚上可能就需要再从省外高价购入。“而光热发电在中间过程增加了热能的转换,“可以理解为,热能天然兼具储能和发电的效果,相对来说稳定性更高。”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市场的启动使部分新能源项目从碳市场中获益,增加了一个收入渠道。刘佳沛算了笔账,以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为例,年运行2400小时,可减少约8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在CCER市场中,按照每吨40~-60元的价格售卖,年收益约达300万~500万元,将有效改善光热发电项目的收益,进而对发展相关技术也起到推动作用。
全文转载如下: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市场是助力国家和企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碳市场深化发展、实现低成本减排的重要部分。十多年来,CCER市场建设在摸索中前进,自2012年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来,搭建了相对完善的运行管理体系,交易也在持续开展。
2024年1月22日,CCER市场正式启动。时隔7年,CCER市场整装再出发,展现出哪些新面貌?又将给各界带来哪些利好?
十年磨一剑
提到CCER市场的诞生就不得不提欧盟碳市场。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一直致力于清洁能源的发展,旗下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电力营销部营销中心主任刘佳沛介绍说,“CCER市场脱胎于欧盟的碳市场。中国主要通过《京都议定书》引入的三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CDM清洁能源合作机制参与其中,将符合标准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减排量进行交易。”
中广核2007年开始进入欧盟市场,年营收可达数千万元人民币。刘佳沛表示,当时参与欧盟碳市场确实对国内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从2013年起,中国开始试点自己的碳交易市场,但前期项目签发量较大,国内试点市场有限的市场容量无法消纳。因供需不平衡、个别项目规范性不足等问题,2017年3月主管部门宣布暂缓受理CCER项目备案、减排量签发。
中广核新能源德令哈50兆瓦光热电站
直至2023年10月,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随后相关部门和机构接连发布了首批项目方法学、项目注登规则、项目设计与实施指南、交易规则、审定核查规则等规章制度。在完善的政策准备和制度保障基础上,各界翘首以盼的CCER市场终于正式亮相,开市首日便达成总成交量约37.5万吨,总成交额约2383.5万元的好成绩。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副主任张达及其研究团队长期深入开展碳市场相关研究,张达全程参与了CCER方法学的评估遴选、修编工作和部分政策文件的意见征求、专家咨询工作。
“CCER市场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性政策工具。”张达表示,此次启动的CCER市场将与2021年启动的强制履约市场互补,共同构成完整的全国统一碳市场交易体系。
他介绍,目前公布的方法学涉及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四项,未来还会有新的方法学来支持更多门类、更多类型的自愿减排量的开发。“本次CCER市场启动也特别强调了增加信息透明度,依据新方法学开发的项目与减排量信息,将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公开,交易数据将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公开,供社会各界查询。”
市场启动恰逢其时
此时启动CCER市场响应了市场需求,也回应了社会呼声。张达介绍,“强制履约市场上线交易两年多,CCER市场存量已明显不足。”据统计,此前有1315个项目完成备案,391个项目实际签发了减排量,总量约7700万吨,其中约6000万吨CCER被用于试点碳市场及全国碳市场配额清缴履约抵销。截至2023年6月,全国9个交易机构的CCER交易量累计达到4.5亿吨。他断言,随着未来强制履约市场逐步扩围,CCER市场需求将进一步上涨。
同时,张达补充强调:“CCER市场能够调动各行业企业、团体和个人的减排积极性,促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发展,对提高全社会碳减排意识,降低减排总成本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刘佳沛对此深有感触,在他看来,CCER市场的启动使部分新能源项目从碳市场中获益,增加了一个收入渠道。“并且,CCER市场严控项目的标准和规格,由此维持供需相对平衡,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体现。”
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中广核业务覆盖核能、核燃料、新能源、非动力核技术、数字化、科技型环保、产业金融等多个领域。在中国电力企业里,中广核是介入光热发电行业较早的一家,参与了并网光热发电方法学的编制。相较于传统的光伏发电,光热发电具有很大优势。刘佳沛解释:“光伏发电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但电力能源密度小,储存效率较低。”他以某风光资源禀赋的区域举例,“白天有大量富余电源卖向省外,晚上可能就需要再从省外高价购入。“而光热发电在中间过程增加了热能的转换,“可以理解为,热能天然兼具储能和发电的效果,相对来说稳定性更高。”
刘佳沛介绍,中广核新能源2018运行了国内首个商业化太阳能光热示范电站——位于青海省的德令哈光热示范电站。“当时面临的难题是,光热上下游产业链生产商较少,投资相对较大,对国家补贴依赖性强,经济效益也相对较低。”
CCER市场的启动为此带来了一丝转机。刘佳沛算了笔账——一个50兆瓦的项目,年运行2400小时,可减少约8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在CCER市场中,按照每吨40~60元的价格售卖,年收益约达300万~500万元,将有效改善光热发电项目的收益,进而对发展相关技术也起到推动。”
逐步完善 共促市场稳定运行
自从“双碳”目标正式提出以来,碳领域这个小众行业的公众认知有了很大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碳排放,开展了碳中和计划,关注碳排放数据的核算等。同时,交易员、碳资产管理师、碳核查员等相关绿色新职业也日益增多,各类专业培训如火如荼。刘佳沛认为,“虽然不同企业、不同人群触及的深度不同,但这代表了一个好的开始,大家迈出了践行减碳理念的第一步。”
同中广核一样,众多企业为CCER市场启动欢欣鼓舞。张达说,市场启动的消息传出后,市场反应很积极,社会各界围绕管理办法、项目方法学及其他政策文件展开了热烈讨论,一些符合新方法学适用条件的项目业主也在积极筹备项目开发工作。
他建议,对于有需求的企业来说,需要尽快熟悉规则,准确理解市场提出的要求,完善支撑条件,“比如相应的文件材料,编制项目开发文档等,保证数据质量合规,生态环境部正在对此进行宣传培训。”
2024年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制定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温室气体核算、低碳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标准,为工业领域开展碳评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术支撑。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协同降碳、碳排放管理、低碳评价类标准,实现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标准全覆盖,支撑工业领域碳排放全面达峰,标准化工作重点逐步向碳中和目标转变。
这份文件的提出为CCER市场未来建设打了一针强心剂。“为了CCER市场的完善和平稳运行,我们将继续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工作,以科研视角持续关注CCER市场运行,为其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撑。”张达还提出,希望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CCER市场建设经验的传播,提高中国在国际碳定价方面的影响力。
注:本文章转载自今日中国,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