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央视一套《焦点访谈》栏目——“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贡献”专题节目报道了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和敦煌大成晟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总承包建设的中核玉门新奥“光热储能+”示范项目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卓越的中国贡献!
初冬时节,河西走廊的戈壁上,太阳缓缓升起,一个“发电加储能”一体化示范项目集热场内波光粼粼。这个项目采用熔盐线性菲涅尔发电技术,利用光反射和光折射原理,通过太阳能来发电。施工难度小、维护方便、安全性高,这项技术的优势还在于可以储能和调峰。今年9月20日,该10万千瓦光热储能项目顺利并网发电,标志着国内第一个“光热储能+光伏+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投产,将发挥强大的减排降碳效应。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经实现发电4.4亿度,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52.1万吨,植树造林140万亩。
据太阳能光热联盟此前报道,玉门“光热储能+光伏+风电”示范项目位于甘肃玉门市红柳泉风光储综合能源示范基地,是国家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的配套项目,是甘肃省首批“光热+新能源”示范项目之一,总装机容量达70万千瓦,其中10万千瓦光热储能项目是目前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熔盐线性菲涅尔光热电站。
该项目通过光热电站和光伏电站、风电场的联合运行,有效解决过度依赖单一资源问题,有力提升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和综合效益,开启减少新能源弃电措施的新篇章,对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延伸阅读: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当地时间10月24日闭幕,大会达成“巴库气候团结契约”,并就减缓气候变化工作计划、全球适应气候变化目标等作出安排,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势。
中国作为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参与者,在这些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COP29大会中国角举办的“节能降碳 中国行动”主题边会上,中国展示了“双碳”工作的成绩单。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文华介绍,中国已经建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齐全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80%,2023年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帮助其他国家减碳达到了8.1亿吨。数据显示,中国持续推动碳强度下降:2023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9%;煤炭消费占比从2013年的67.4%降至55.3%;森林蓄积量达到194.93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65亿立方米;截至2024年7月底,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06亿千瓦,提前6年多实现了2030年装机容量目标。
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将始终坚定与各方一道,推动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和国际合作。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广泛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全球绿色低碳、气候韧性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来源:央视新闻
注:本文章转载自央视新闻,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