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季杰:太阳能光电光热/催化洁净建筑应用研究

时间:2020-08-05 14:52来源:太阳能光热联盟
  定于8月26~27日在江苏省宿迁市召开的2020年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季杰教授将进行《太阳能光电光热/催化洁净建筑应用研究》的主旨报告。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能耗日益增长,建筑能耗主要包括电能、生活热水和空气调节等能耗,其中用于空气调节的能耗比例约为50%。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寻求新的建筑节能途径对于降低建筑能耗意义重大。
  另外,随着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室内装修装潢热兴起。由于建材产品质量的良莠不齐,新装修房间中的建材和家具会持续释放以甲醛为代表的室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再者,空调系统内部潮湿阴暗的环境容易导致细菌和病毒的滋生,这些细菌和病毒(或者外界病毒释放源如新型冠状肺炎病毒)会附载在灰尘颗粒、水珠和唾沫上随空气漂浮到室内环境中形成生物气溶胶。尤其是冬季建筑为了减少空调能耗,房间紧闭的环境给室内的污染物的积累创造了条件,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光电和光热应用是建筑节能的最大潜力所在,而建筑也是有效利用太阳能的最好载体。目前,在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系统中,对于光伏/热空气模式,在非采暖季节集热功能处于闲置状态,且高温会显著影响光伏电池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还会增加建筑冷负荷;对于光伏/热水模式,在寒冷季节,系统内部会出现水冻结从而导致管路或集热器损坏。因此亟需寻求一种应用于建筑的多效、低成本、可靠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应用策略。空气净化和除菌杀毒方面,传统的吸附式空气净化技术也只能临时应急性地降低室内气态污染物含量,空气中常用的过滤网式除菌杀毒技术也只是暂时将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吸附在过滤网上,一段时间后这些污染物、细菌和病毒会随气流重新释放出来造成二次污染,长期利用则需要不断清洗更换吸附过滤材料,而太阳能热催化技术、太阳能热除菌杀毒技术则可基于太阳能光热利用实现零能耗净化和除菌杀毒功能,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基于此,报告提出一种应用于建筑的低成本、低能耗、多功能、全年利用、工作方式灵活可靠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催化洁净建筑应用技术。太阳能光电光热/催化洁净建筑应用技术有机结合太阳能光电光热综合利用技术、太阳能被动供热/冷却技术、太阳能热催化技术和太阳能热除菌杀毒技术,在满足建筑中发电、采暖、热水、冷却等多种用能需求外,还能实现甲醛净化和除菌杀毒功能,在系统发电的同时,实现了热能的高效多元利用,提升了太阳能综合利用效率。太阳能光电光热/催化洁净建筑应用技术在降低建筑能耗的同时,将健康的概念引入到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系统上,不仅了建筑的室内热舒适,而且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和空气质量,改善了居民健康,促进太阳能低能耗建筑向太阳能健康建筑的升级。报告将从太阳能光伏光热/催化洁净建筑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材料、核心工艺、理论模型、实验测试、参数优化以及节能分析等方面进行介绍。
  欢迎相关单位和个人报名参会,8月10日前注册交费享受优惠价格,识别下方二维码可立即进行微信报名交费,对公转账信息请登录网站下载
  季杰简介
 
  季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核心骨干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研究示范中心主任,安徽省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863’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主题专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太阳能热发电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可持续能源技术协会(WSSET)执委和Fellow。
  主要从事太阳能光电光热利用、热泵空调及建筑节能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是我国较早从事太阳能利用、建筑节能领域研究的博士,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70余篇,多篇论文进入SCI顶级核心期刊《Applied Energy》引用TOP10;2014年至2019年连续六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的中国最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出版专著《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研究》和《基于平板集热太阳能光热利用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科学出版社。
  2019年获得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技人物奖,入围英国牛顿奖和国际能源署太阳奖,2016年、2018年两度获得国际可持续能源技术协会(WSSET)创新奖,2017年获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唯一优秀论文奖,2014年获得欧盟Dragon-Star技术创新奖;2016、2017年获得日内瓦发明展特别金奖;申请或获得国家专利50余项,承担和完成国家 “十一五”、“十二五” 科技支撑、国家‘863’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国家自然基金、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中科院国际合作、欧盟合作、港澳合作等项目40余项。是多个国际期刊、《太阳能学报》、《新能源进展》编委或Editorial Board Member。
  现兼任英国考文垂大学、英国赫尔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客座教授,中科院广能所客座教授和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科院新型薄膜电池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子评审专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重点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优秀博士论文评审专家。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