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发电专委会|西安交通大学魏进家教授:长周期稳定的钙基热化学储能研究

时间:2024-07-16 18:57来源:太阳能光热联盟
8月16日~17日,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举办 “第十九届中国可再生能源大会”的同期,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热发电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 “第十九届中国可再生能源大会太阳能热发电分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太阳能热发电行业也是如此。为此,太阳能热发电分会特别邀请了本学科内4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位2024年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研究生“德芳奖学金”获得者来分享高水平科研成果,以凝练太阳能热发电科学技术问题来促进太阳能热发电学科建设。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人力资源部部长、太阳能热发电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魏进家教授确定出席太阳能热发电分会,并作题为《长周期稳定的钙基热化学储能研究》的主旨报告。
报告表示,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不断推进,促进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势在必行,储能是利用间歇性和波动性能源的重要支撑技术,在达成“双碳”目标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钙基热化学储能具有储能密度高、热损失小、材料廉价等优势,在工业余热回收、太阳能热储存、建筑供暖、谷电调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高通量聚光太阳能热化学转化储能系统具有储能密度高、反应温度高、运行效率高的优势,是最具前景的大规模太阳能储能技术之一。目前较为成熟的物理储热方案(包括显热和潜热储热)仍存在诸如储热密度小(10~10² kJ∙kg⁻¹)、材料成本高、保温代价高、金属腐蚀性高的固有问题难以解决。另外,由于储、释热过程中工质温度不同,导致无法保证储、释热模式下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在相同工况运行(释热模式系统被迫降负荷运行),从而极大影响系统连续运行的稳定性。因此,研发针对下一代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储热技术仍是国际太阳能热利用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难点。
相对于物理储热方法,以钙基材料循环反应为代表的热化学储能方法具有储热密度高(~10³kJ∙kg⁻¹)、化学性质稳定、原材料价格低廉的显著优点,以及“化学热泵”效应的独特优势,非常适合下一代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特点,因而极具工程应用潜力。
魏进家教授简介:
魏进家,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人力资源部部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目前主要从事两相流与传热、太阳能光热与化学转化及利用研究。迄今已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获省部级一等奖5项。目前担任教育部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安全教育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热发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及《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等5个学术期刊编委。
热忱欢迎太阳能热发电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高校师生及有关单位积极报名参会,参与交流讨论,共同探讨以科技促进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与产业发展。参会注册及缴费请登录大会网站 www.creac.org.cn。第十九届中国可再生能源大会太阳能热发电分会通知.pdf
会议联系 :洪松,手机:18311092363
电话:010-82547214,邮箱:cnste@vip.126.com
更多详情:可登录https://meeting.creac.org.cn/10597.html查看。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