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由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隆展览(中国)有限公司主办的“2015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及技术发展论坛”在北京皇家大饭店举办,除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大会还精心设置了2个高端访谈专栏。
论坛一,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湘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雄,联盟副理事长、华电集团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立,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伟,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太阳能热发电事业部技术主管谢文韬博士,浙江大明玻璃有限公司太阳能热发电总经理王朝阳走上对话台,与参会的领导、专家及学者共同分享太阳能热发电的政策瓶颈、产业发展、市场培育情况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访谈由国家太阳能光热联盟秘书长刘晓冰主持。
1. 中国的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将何去何从?
主持人:我先抛砖引玉进行提问,然后大家可以向各位嘉宾提问。首先请问田总,您是联盟里唯一一家属于央企的发电集团,在这里也算是我们国内五大电力集团的代表之一,在面对我们热发电产业目前这种现状,即产业链基本雏形已经形成,关键核心设备的产能也基本具备,每年也可以完成几百兆瓦的任务供货。而大家忧心忡忡,非常着急没地方去销售这些产品,产能也得不到释放,设备生产企业的日子过的很艰难。此时,作为国家从事发电的央企、国企,我们在这方面应该是主力军。但从目前看,在有数的几个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建设中,很少有央企、国企的身影,不知道咱们国企现在都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有什么打算?
田立(华电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个论坛,我们新能源公司属于华电集团,在太阳能热发电所做的工作方面,我向各位做一个简要的介绍。目前,华电新能源公司正在推进的两个项目,一是甘肃金塔50MW槽式太阳能热发电项目,这个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目前由于国家没有明确的电价政策,无法通过集团公司投资决策程序。公司一直在为项目做着准备,包括已经建立技术团队,对在国内外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项目进行考察等,待国家出台了明确的电价政策,这个项目就会很快推进。
华电同样对碟式热发电很感兴趣,第二个项目是与一家企业合作正在筹备青海德令哈50MW碟式热发电项目,地址也已经确定下来。目前,两家公司合作非常紧密。这个项目审批报告已经提交到青海省能源局,已经同意我们开展前期工作。华电集团目前正在开展光热发电这两个项目,请在座各位给予关注,也欢迎在座各位能够到我们公司去参观指导,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理解刚才田总说的,发电集团或者叫“五大、四小”都做好了相关的准备,因为这些单位都有新能源公司,他们也看到了太阳能热发电将来会与他们原来传统的能源方式有一个很好的衔接。我觉得他们在这上非常重视,也会有相应的发展规划,目前只差国家电价政策,现在国家在等待产业在下面先做,然后经考核后给你们电价,而发电的业主单位和金融投资人在等电价政策,没有明晰的电价政策,我无法确认我的收益率是否可以保证?现在不只是要电价问题,而是如何破解先有电价还是先有实际行动的问题。所以,我想接下来我们整个全产业链都要想如何破解这个问题。
章颢缤(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光热事业部总经理):请问田总,咱们甘肃的项目应该说走得都比较前,各项手续都完成了,应该说是随时可以开工的项目。但是,因为迟迟没有电价,所以一直没有启动。请问华电内部本身有没有一个想法,准备什么样的时机去启动这个项目?比如必须要有电价,还是说可以选择一些合作的方式也可以启动?因为,目前来说全国去做光热项目开发的有很多,但是因为没有电价,大家都没有动,所以导致我们这些生产设备的企业,无奈之下必须要做一些电站企业的事情,当要进入的时候,政府又会跟我们说,我们现在手上有很多项目,但都没有开工,新有的项目审批就会很慎重了。我们有这方面的期望,看看如果说能够合作的话,我们也可以利用民企的经济灵活优势和央企合作一下。
田立:感谢章总对我们华电甘肃项目的关心,关于电价问题,我本人也作为太阳能光热联盟的副理事长也非常关注。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的推动。今年上半年,我们准备约见管理部门并传达我们的一些想法。刚才章总谈到我们这个项目什么时候具备建设条件,确实我们这个项目实际上已经核准,拿到了甘肃省发改委核准的文件,但是没有开工,主要原因是因为电价的问题。确确实实,国有企业由于体制的原因与一些规章制度的限制,确实目前没有办法来启动。尤其,我们现在跟亚行保持合作,使用亚行的贷款,应该说非常低利息的贷款。刚才说采用亚行贷款,在电价上占到一角钱的份额,所以我们对这个项目也非常看好,作为具体从事这个项目的新能源公司,我们也在积极推动这个项目,但是真正要启动,确实还是要等到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出台电价。谢谢!
2.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对环保、新能源和我们光热的相关提案有何反响?
主持人:下面想问一下周书记,您受联盟委托在本届人大会议上递交了相关提案。那么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对环保和新能源,尤其是对我们太阳能光热的相关提案有何反响?
周建雄(湘电集团党委书记):我总共提交了三个提案,其中,按照光热联盟刘秘书长给我的一个提案,我把它完善细化后向大会提交。提交后,当天下午国务院收集提案的办公室就给我来电话,询问是不是你这一次一定要强调把它改掉?因为在报告里面有对整个的能源方面的一段话,讲非常鼓励搞新能源,它所指的新能源包含风能和光伏发电。我说为什么这次只提到要搞光伏发电?2013年的政府报告是支持风能和太阳能,为什么你们在今年的政府报告里面支持鼓励发展风能和光伏发电。所以,我就提了这么一个议案,我说风电领域有一个(双馈)的机制和直驱的机制,没有说风电里面我支持(双馈)的机型不支持直驱的机型,这个是技术路径的问题,都是利用太阳,那也应该说支持太阳能热发电,大力鼓励太阳能热发电,这也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 他说你这个意见提得非常好,我们会把你这个提案放在政府的相关的部委给你非常明确的答复。所以说我感到非常迅速,而且下午来一个电话以后,第二天又来一个电话跟我商谈,所以我感觉国家对整个的新能源的发展,在这次全会上特别对环境问题、能源节约问题(因为正好在这么一个敏感的时间段),我感觉国家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光热联盟这个提案是得到了国家非常高度的重视。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我们产业还没发展起来,包括在人大或者政协里面的话语权和声音都不会很高,但是这次靠我们周书记对太阳能热利用无限的热爱和激情,把我们的声音呐喊出来了,让我们再次向周书记表示感谢!
3. 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在太阳能热发电事业上的规划与实施
主持人:接下来想问一下上海电气集团的谢文韬博士,我刚刚从你们公司参观回来。我了解到上海电气电站集团,还有美国(亮源)公司为黄河公司那边在做个项目,我很受鼓舞,好像规划是6×135MW,准备一期先做2×135MW,这对国内太阳能热发电也是一个很好的兆头,而且据说你们在电价上可能有更大的突破,将来这也会给我们政府这边增加信心。我想请您在
这里,就上海电气集团这个建设规划介绍一下,让现场的与会者共同分享一下。
谢文韬(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太阳能热发电事业部技术主管):作为上海电气,我们是从2011年下半年成立了太阳能事业部,主要是通过寻找光热发电的技术路线和确定合作伙伴,来发展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到目前大概有四年时间了。我们与多个技术提供方都谈过合作,包括国外、国内的,也考察了世界上很多电站,目前我们选择的是塔式带储热的技术路线。大家知道我们现在跟美国亮源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目前这个合资公司正在办注册手续,是在自贸区注册的,也经历了很多波折,在去年10月份这个合同已经谈好了,去年11月份是借北京APEC会这个机会,在中美两国能源部官员的见证下正式签署的,预计在今年4月初工商核准能够注册下来。这个公司注册完成以后将和上海电气组合一个联合体,来做德令哈项目的EPC工程总承包。
刚才提到未来是6台,为降低风险,先做2台,最早规划不带储热,直接把美国项目经验移植到中国德令哈来,后来加了储热进来,现在储热大概是3.7个小时,熔盐大概用了1万吨左右。目前,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个塔式带储热的技术路线,主要是因为大容量、高参数的机组能带动上海电气传统产业发展,大家也知道火电行业现在在逐渐萎缩,上海电气海外的订单也在逐年减少。所以,我们在大力发展核电和燃气发电的同时,把太阳能热发电也作为很重要的方面。我们在“十二五”、“十三五”,在太阳能热发电领域也做了很多详细的规划,希望通过德令哈这个项目的实施能够把我们核心设备最大程度的国产化,包括汽轮机、太阳能吸热器,储热设备、换热器等等都要在我们工厂里面国产化,所以我们提出来第一个项目我们要来做EPC的总承包。目前,正处于和中电投黄河水电的EPC谈判阶段,困难应该说也比较大,因为中电投和国家核电正在重组,油价也比较低,所以我们来推动这个项目的时候也是比较艰难的。但是,我们还是很有信心,因为这是我们集团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我们希望以后在光场方面(因为我们跟亮源合作主要是看重他太阳岛的技术)与国内众多厂商,包括反射镜、支架和粘胶等等,能够加强合作,把这个电站的造价降到很低,以利于该技术的推广。我们的目标肯定是所有的装备一定要百分之百的国产化,现在包括太阳能吸热器,这个方案是要产生大概570度的过热蒸汽,这里面还是有很多的技术难点,当然我们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希望把这些核心设备国产化,把国外的一些工程经验能够移植到国内来。我们也希望通过2×135的这个项目的执行,在后面的4台,增加储热小时数或者直接上熔盐上塔的技术,因为这个技术我们合作伙伴的技术团队在以色列,这么多年一直在做研发测试。我们之所以选中他们,主要是因为他们是全世界商业化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先驱,美国那个槽式项目,就是这些人在那边建的,他们现在也放弃了槽式的技术路线,我们现在也是跟着他的脚步在走。如果我们能够把太阳能热发电的市场推动起来,将来不仅仅是促进国内市场的发展,也希望我们能走进国际市场。谢谢!
曾蒙汉(楚雄中高光热太阳能产业基地有限公司总经理):在选择太阳能技术路线的时候,我有这么个问题:中国是山地国家,不像美国加拿大,塔式、槽式在中国的发展,不知您是怎么考虑的?因为塔式、槽式都需要一个平地,而且在中国水资源也非常缺少,并且在咱们的青海、内蒙古这一带还有沙尘暴,像这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谢文韬:刚才我也说过了我们为什么选择塔式带储热的路线,因为我们公司的产品都是大型的设备,都是60万、100万这种大型设备。所以我们就想做大的电站,把传统产业带起来。再者我们选择了这个技术路线,也是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包括不同合作伙伴的筛选,包括上海工电和Solarreserve。目前,我们选择亮源公司的塔式技术路线对场地的要求相对较低,在西部空冷是相对好的选择,此外,镜面清洗设备会考虑到缺水和沙尘暴的问题。
4. 国家给我们浙江中控德令哈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度电价格是1.2元,这1.2元是怎么产生的?都包含哪些内容?对我国其它太阳能热发电站有什么指导意义?
主持人:下面,请问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伟先生,大家都知道在去年我们国家发改委那边给了我们德令哈项目1.20元/kwh的电价,当时大家和我都认为这是对于我们行业来讲总算有了电价的动静了,应该是个鼓舞和里程碑式的事件。但同时这个电价也给我们业界造成一些困惑,因为咱们浙江中控的电站带天然气补燃,和我们许多单位要做是带太阳能储热的电站技术类型是不一样的。我们想问您1.20元/kwh大家是不是可以把它当做一个标杆了?国家给浙江中控德令哈电站的1.20元/kwh电价都包含什么内容?是依据什么确定的?对电站使用的天然气是否也包含在补贴的内容里?
李伟(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刚才田总也提到了,前面几位嘉宾都提到我们电站电价的情况,前两天在另外一个会上,我也回答过这个问题,这里借这个机会我再汇报一下,也是解释一下。第一个,首先1.20元/kwh就是给已建成的10MW电站发电上网的价格,天然气我们没有任何补贴。第二个,我们怎么看这个问题,先报告一个消息,目前我们正在青海做一件事情,把我们目前一期的10MW工程做一个熔盐系统的改造,就是把现有的吸热器撤下来,换成熔盐吸热器,下面建成储罐。做这个熔盐系统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过热段,第二个它同时承担一个储热的功能,大概提供两到三个小时的储能,整个熔盐的用量大概是800多吨,我们整个投资是7000多万。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原因很简单,第一,目前天然气的成本极大的影响了我们电站的经济性。大家都会认为天然气燃气电站的电价才多少钱,太阳能热发电站跟你一同发电,那应该是你天然气用的越多越划算。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要考虑,大家可能很少见到用燃气作为能源的发电站是用锅炉,大部分的燃气电站是基于燃气轮机的联合循环的这么一个机组,配上一台燃气轮机,天然气在燃气轮机里燃烧,它的能源利用效率是非常高的。在这种机制下,一方天然气能发五度电,如果我们太阳能热发电用的是这种技术,那一定是一块二的电价,我一定会尽量多用天然气,但是我们太阳能热发电里,我们能量是从太阳能到热能到机械能到电能的过程,我们使用的发电设备只有蒸汽轮机,没有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发电设备大概只有30%多的效率,锅炉燃烧会有效率,在高原地方锅炉燃烧效率会更低。汽轮机大部分效率损失在这里头,综合下来以后,在太阳能热发电站现有的热发电系统,一方天然气只能发两度半电。所以说,一块二的电价里使用天然气,对企业来讲是不划算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花大的代价去改造熔盐系统。
第二个,为什么改造这个熔盐系统,从一开始作为中控而言,我们在对太阳能热发电判断其发展方向时,我们认为它未来的一定是塔式熔盐,当然这只是我们一家的判断。我们做出了这个判断,我们就沿着这个思路往前走,但是大家都知道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非常复杂,难度非常高,第一个难是大规模镜场;第二个难是熔盐吸热器,其高温、应力、热冲击、热平衡,这都是非常难的问题。对于我们中控太阳能而言,我们是一家民营企业,进入这新的行业,应该说时间也不长,我们在电厂上也没什么经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能是分阶段走。第一步花了两年左右时间来攻关大规模镜场的控制技术,大家如果到我们杭州有一个实验平台去看的话,可以看到我们早期定日镜的型号就有五六种,最后通过不断试验、优化才定型,在第一步,我们集中精力解决镜场的聚光控制的问题;第二步我们花了四年左右时间来对熔盐系统进行攻关。在第一步镜场的聚光控制问题解决后,我们即启动了德令哈10MW工程的建设,当时的技术方案是直接采用水作为吸热、传热介质,考虑到塔式系统中高参数直接过热蒸汽吸热器技术难度很大,而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未来的技术路线是熔盐,因此直接过热蒸汽吸热器不值得我们投入大的力量去做研发。所以在10MW工程上,我们选择太阳能系统的出口蒸汽参数为310℃/9.8MPa,即饱和蒸汽。但同时为了保证汽轮机稳定、安全的运行,并且提高发电效率,用了一部分天然气来进行补燃,将蒸汽参数提升到500℃左右,从能量贡献上来看,天然气所提供的能量大概占20%左右,也就是会所80%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这是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希望应该是解释得比较清楚。至于电价,我们一开始申报电价是一块四多一点,这里面是反复的跟政府主管部门沟通的过程。
主持人:浙江中控作为民营企业走在我们热发电的前列,他们不但发出了电,而且电力上网了,还争取到了电价,这是我们大家的一个标杆。希望我们下边一起把这个事情推动起来,借这个契机,把产业推上去,把电价推上点,太阳能热发电是有希望的。
5. 从浙江大明玻璃有限公司CSP 发展的经验看,您认为中国的太阳能反射镜制造企业如何走出目前的窘境?
主持人:下面这位是浙江大明玻璃有限公司CSP总经理王朝阳先生,我去年7月份在做太阳能热发电产能调研的时候到您的单位去过,我也看到了我们老企业焕发青春和厚积薄发的能力,也了解到大明玻璃已做好了大战前所有的准备。在这里我想问在我们国内太阳能热发电市场目前这个窘迫时期,我们太阳能反射镜制造企业如何思考,如何做才能走出这个困境?
王朝阳(浙江大明玻璃有限公司CSP 总经理):首先很感谢秘书长和各位嘉宾能够参加这个会议,其实我刚才上来之前我跟下面几个同行,也是很熟悉的朋友,我说过来我是想先诉诉苦,第二是冒个泡。这两年来,作为做材料的企业来讲,行业发展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快,大部分做这个装备制造业都是民营企业,甚至包括做电站,像中控。我想表达一个意思,这几年以来我们这些民营企业确确实实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包括投资,包括去参与这个行业一些材料的研发、装备的研发制造,都是真金白银的投下去。并且经过我们这几年的努力,从太阳能热发电主要的装备制造来讲,整个成本相比前四五年来讲,应该是一个大幅度的降低。我觉得我们应该是国内最早从事太阳能热发电的反射镜制造的企业之一,2008年开始就开始接触这个行业,我们2009年开始投,到目前投了有2个多亿。我记得四五年前我们谈到太阳能反射镜的时候,当时国外基本上只有两家能够做,当时价格可能要超过30欧元左右一平方,今天我可以告诉大家,在国内我们这些制造业,特别是反射镜的价格已经远远低于当时价格,甚至低了不是50%以上的价格,与此同时,我们产品的质量,包括整个国际市场对我们整个产品或者设备质量,这些年基本上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但是为什么做了如此多事情,这个产业还是没有推动起来,大家一直在说电价,我个人的感觉,大家也不要期望国家能够给你一个很高的电价。就像我们做企业的来讲,前两年我们投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在想这是不是一个朝阳行业,将来这个产业做起来以后会赚很多钱,但这两年我们也在逐步调整我们的市场策略,我们自己也在进行转变,我们认为不要寄希望于说某个行业会有暴利。其实,从一个比较宏观或者比较大的角度来讲,我们真的应该为这个行业做点事情,把整个行业的成本拉低下来,而不要说想靠这个东西一夜暴富。这两年来,我们也接触了很多企业,包括国外的国内的,包括我们跟中控、上海电气等等都有一些合作,可能他们也了解我们整个产品的价格方面,已经大幅度的拉低。低归低,但是总不能靠我们一家来做这个事情,我们总得生存,我们现在不想活得更好,我们只想活着,但是到最后如果这个行业还起不来,那就很难让我们和类似的企业生存下去。所以,我们在考虑是不是有其他一些方案,比如一些国企,这些大的电力公司,如果他们不能投,我们这些民营企业能不能联合起来,像中海阳章总提到的,我们共同参与去建造一些电站?如果将来有些国内项目,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反射镜做一些投资的事情,我们不要钱,我们拿到这个电站的一部分股份,我们一起把这个事情做起来。我们现在想到这种方案,也准备这么去做。但是就算这样还是很难,因为毕竟一个电站的投资目前来说还是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还涉及到一些政策的原因。现在说实话,说有什么方法或者有什么策略能够走出这个困境,目前真的没什么方法,我们也还在观望、在等待,也是希望通过大家的呼吁,真正能够在国内有一些项目真正的做起来,从而能够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主持人:谢谢王总,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共性问题,对于我们反射镜企业尤为严重。我想当年能够促进我们这些民营企业在这方面投资,可能有两大因素,当然还有一个是我们对太阳能光热的热爱。第一是国家“十二五”安排了1个GW的规划任务,我不知道现在动工的这些算不算这个规划任务在启动,但这个1GW任务是一个促进。第二是光伏产业那个时间的暴利发展,使我们对太阳能光热也有了一个很好的期待,而且把我们的预期抬得很高。但是现在来看,经过这几年的煎熬,我觉得咱们成本越来越实了,我们不可能像光伏那时可以得到两块多的政策支持,如果是那样,我们会有很大的盈利空间和回旋余地。当年国家给到两块多的时候,我们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还没有准备好,产业还没有准备好,我们不具备发展的条件。现在技术层面、专利层面,包括我们在产业方面,都基本准备就绪,但是政策又难以出来,又遇到这个情况。所以从瓶颈来讲,我2013年通过联盟工作发现了在政府层面相关的管理部门在对待如何给出太阳能热发电电价问题上观点不一,所以造成在那个时期我们感觉得到的国家在推动太阳能热发电事情上停滞了。后来我们联盟会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李俊峰主任一起推进了这个事情,并向国家建议了四步走的方案。从现在来看,国家在太阳能热发电摸底和给出电价的原则基本统一,即先由企业建设电站,然后国家予以验收,允许你有一个合理的成本,再给你一个合理利润,进而产生一个“区域性”的电价标准。结果现在又进入了另一个怪圈,这实际上是催生出了又一个困惑:国家叫企业先行、先做,然后才能给出电价,央企、国企因内部考核机制的问题,在没有明确电价的情况下,不敢做、不能做!那我们谁来做?大家都知道,太阳能热发电站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真的需要太多的成本。所以说一般的企业难以承担和难以介入。现在还好,有几家民营企业耗不起,已经开始“吃螃蟹”了。这种精神可嘉可敬,但是我们这个产业要想发展起来,肯定要靠央企和国企这些主力军,而主力军又有体制上的限制,如他们内部的考核机制,比如说对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不能低于8%——10%。原来靠政府担保可以获得低息贷款,现在又不行了,国家不给担保了,低息贷款没有了,就得使用商业贷款,那他们还有多少胜算?再有,价格没有确定,他们也算不出来收益如何,他们内部收益率指标保证不了,谁又敢去担这个风险?
怎么办?如何走出这个怪圈,只有靠机制创新,只有靠运行模式的创新。刚才王总讲到的这个问题,我前两天也在思考,我认为联盟可以牵头组织起来,我们的产业链已经有了雏形,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产品建成一个电站来,大家都把最低成本拿出来,叫国家看看中国建设太阳能电站到底怎样?也让社会,让世界看看我们中国的产品,这也映衬出我们对我们自己的信心。我不知道能不能成,大家权当我个人的胡思乱想。当然,如果能成,这肯定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