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差长距离余热供热技术,助力城市可再生能源集中供热升级

时间:2017-05-25 15:58来源:太阳能光热联盟

  国家能源局现提出《促进可再生能源供热的意见》指出: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供热利用,符合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要求,是实施民生工程、治理大气污染、落实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实现能源转型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5月19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研究员杨铭博士特邀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郑忠海博士前来学术交流,共同探讨利用太阳能热等可再生能源城市集中供热的技术、应用和工程实践。

  郑忠海首先作了《新形势下城市集中供热规划之长距离输送关键技术及案例分析》报告。他的报告主要分为三部分:一、研究背景;二、我国北京集中供热模式;三、大温差长距离输送余热供热技术。郑博士介绍:目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面临的突出矛盾 :1、热源供热能力不足,而大型热电联产机组排放大量低温余热难以利用,约30%的热量通过冷却塔(空冷岛)直接排放;2、热网输送能力不够,热网的输送能力成为集中供热的发展瓶颈,管网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而大温差输送技术是基于吸收式换热原理的先进技术,大幅度降低一次网回水温度,长输管线设计综合供回水温度为130-125℃/20℃,一次网供回水温差增大约为100℃,跟常规60℃供回水温差方案相比,在同样输送管径和水泵耗电时,供热能力提高50%,热网输送能力提高30%;与常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相比,热源价格能低到15元/GJ。而且,此技术可以在不进行管网扩容改造的情况下,使一次网的输热能力增加一倍,即同量的热源,用热效率和供热面积可扩大一倍。因此,采用大温差供热技术能够显著的减少供热成本,使长输供热便以实现,显著降低管网建设初投资。另一方面,较低的热网回水温度也为在热源处进行余热回收创造条件。郑博士还介绍了他们团队从2003年研发此技术至今的应用实例。其中,他们在2013年山西太原古交兴能电厂实施大温差技术改造,增加“大温差”余热回收专用机组,回收利用各种低品位的余热或废热,实现了古交兴能电厂向市区供热,无论从高差还是输热的距离,都创出全国纪录。
  随后,中科院电工所王志峰等参会人员就大温差长距离余热供热技术与太阳能热发电站余热利用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交流。
  城市集中供热作为一种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供热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热电联产作为一种高效的集中供热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舒适、美观及安全,所以在供热水平较高的欧洲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我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大,欧洲国家的先进成熟供热技术不适合中国国情,因而低成本的大温差长距离余热供热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董清风 报道)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