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布《关于2017年度中国太阳能热利用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评选结果的公告》,北京工业大学教育部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创始人马重芳教授被评选为2017年度中国太阳能热利用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得主。
太阳能热利用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由国家太阳能光热联盟发起,旨在奖励那些对我国太阳能热利用的科学技术进步做出重要的贡献的个人。参评人员须有十五年以上从事太阳能热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或高科技产业化经历。奖项每年评审一次,每次奖励不超过两名,允许年度空缺,奖金10万元(税前)。
今年,国家太阳能光热联盟秘书处共提名8位2017年度太阳能热利用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候选人,经由理事代表投票后选出3位候选人,再由联盟专家委员会和理事长联席会集体投票选出了1位候选人,最后按照得票情况产生了2017年度太阳能热利用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得主。
2017年度太阳能热利用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颁奖典礼将于11月2日下午在北京工业大学建国饭店举行。
附:马重芳简介
马重芳,男,汉族,1940年生,宁波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工程热物理学报》副主编。曾任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第三届973计划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
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67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81年至1984年师从国际著名强化传热权威Bergles教授从事强化传热基础研究;并先后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杨百翰大学担任访问学者、教授;在波兰华沙工业大学、俄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日本九州大学、上智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总计在海外工作长达六年之久。还先后在二十余所国外大学做学术报告。
马重芳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低温热源高效热功转换、熔盐传热与蓄热、太阳能热发电、单螺杆压缩机/膨胀机技术、建筑节能、热泵技术、沸腾传热与射流冲击传热、电子系统冷却技术、内燃机传热、燃料电池、抗垢技术等。获“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部委、北京市科委及国家重点项目多项。作为第二完成人完成的“气控热管国家高精度温度源”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此外获各类科技奖励6项;已出版专著四部,译著十部,发表英文学术论文237篇,其中被SCI收录132篇。现担任Journal of Enhanced Heat Transf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w Carbon Technologies;Frontiers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in China英文期刊编委。拥有授权发明专利89项(美国2项,中国87项)。1995年在著名的《传热学进展》(英文)中撰写了“单相射流冲击传热”一章,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在该权威著作中撰文的传热学工作者。主持编写《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报告—传热传质学科分报告2007-2008、 2009-2010》,执笔编写《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产业发展重点咨询研究》报告,在《2002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发展报告》撰写了《中国能源消费的环境效应评述》。2003年参加编写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国家标准《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19210-2003;《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与能效等级》GB19153-2009和《一般用喷油单螺杆空气压缩机》GB/T 26967-2011的主要起草人2002在《2002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发展报告》撰写了《中国能源消费的环境效应评述》。
自从2000年以来,马教授及其团队集中精力开展熔融盐传热蓄热以及单螺杆压缩膨胀的研究和开发,不但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也实现了科技创新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2011年,世界第一台单螺杆膨胀机在北京工业大学研制成功。马重芳/吴玉庭团队在熔盐传热蓄热及热物理性质等方面所做的基础及应用研究的成果得到国内外广泛的应用和高度评价。这些能源领域高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也为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和雾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