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电力报消息,4月18日,光热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青海德令哈召开。“光热发电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兼具调峰电源和储能的双重功能,是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传统能源的有效手段,是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有效支撑。”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李亦伦在会上表示,中广核将加强与业内各方的合作,共同推动光热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实现国家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据介绍,中广核在光热领域创新实践的引领性、示范性已累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约600家企业共同高质量发展。计划“十四五”末,实现中广核获取的“光热+”一体化项目指标容量500万千瓦,到2030年实现“光热+”项目装机达到40GW(风、光、光热装机),投资金额超过2100亿元,协同产业链企业带动社会投资15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万余个。
2018年,国家首批20个光热示范项目之一——中广核德令哈50兆瓦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中广核德令哈项目”)建成投产,截至目前,已累计发电4.3亿千瓦时。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衣学东表示,中广核新能源在光热发电领域已经具备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在光热电站建设、运维与科技研发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与平台优势,中广核德令哈项目的示范效应和项目牵引能力也逐步显现,为后续推动光热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生动的央企实践样品。
据了解,中广核正在青海、吉林、西藏等地推动一批光热一体化项目建设,另外还在甘肃、新疆等地区开发布局新的光热项目。此外,中广核已开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开口熔盐介质槽式集热器系统,该集热器系统原型机已于2024年1月完成试制。其集热器彻底突破了槽式集热器需国外授权使用的技术瓶颈,解决了传统集热器支架用钢量大、成本高昂的问题。
在光热产业布局方面,中广核坚持“光热+”差异化发展策略,充分发挥国家能源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发中心的平台优势和德令哈示范项目的先发优势,积极打造“光热+”一体化项目,以光热(储能)为核心,因地制宜开发槽式、塔式和菲涅尔式光热项目。
与会代表共同表示,将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降低光热发电成本,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为光热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论坛由国家能源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发中心与太阳能光热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主办,太阳能光热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海西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可胜技术、龙腾光热、成都禅德、圣普太阳能、西子洁能、沃锦新材料、湖北云图熔盐协办。
注:本文章转载自中国电力报白宇,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