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联盟)第六届理事代表大会及理事长联席会(简称:理事会 )换届选举大会在河北邯郸鲲乐湾顺利召开。会议严格遵循《入盟协议书》规定,通过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产生了以王志峰研究员为理事长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标志着联盟再次点燃技术与产业的创新引擎,开启发展“新时速”!
联盟在制度和组织创新方面走了一条新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何雅玲,科技部原政策法规司巡视员、科技部试点联盟联络组秘书长李新男以及60家理事单位代表参会。会议由联盟第五届秘书长杜凤丽主持。
李新男在致辞中强调太阳能光热联盟在推动光热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中的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强调太阳能光热联盟是科技部和相关部门重点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平台,被科技部列入首批36 家试点联盟之一。长期以来,太阳能光热联盟通过具有法律约束的协议,将产学研和企业各方面的技术创新要素集聚到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需求上,为太阳能光热产业的技术发展、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历年国家级联盟活跃度评估中,都名列前茅,发挥了A级联盟的示范作用。在联盟组织运行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创新探索,民主选举理事长、副理事长。这是社会组织内部实现民主化自律的非常重要方式,它不仅能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有效发挥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更增强了社会组织加强自律的责任机制,加强组织发展的责任机制。太阳能光热联盟在制度和组织创新方面走了一条新路。李新男表示,光热产业近年来迅速发展,离不开各种科学技术融合交叉、相互支撑,产业壮大时又会带来新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分工的需要。联盟要进一步发挥协同创新的组织基础,组织优势,在构建太阳能光热产业链方面、在太阳能光热产业做大做强方面,为国家创新驱动做出更大的贡献。
民主选举程序规范,行业精英脱颖而出
联盟第五届理事长王志峰作了《第五届理事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回顾和总结了联盟三年来所做工作以及未来工作展望。随后,经申请人竞聘发言,全体参会理事代表无记名民主投票,差额选举产生了联盟新一届领导集体。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王志峰当选为理事长;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科技创新中心总经理赵晓辉当选为常务副理事长,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多进,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寇建玉,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高级经济师刘路平,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研究院陆上能源部主任王昊轶,浙江大学教授、热能所副所长肖刚(按姓氏拼音排序)当选为副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雅玲向联盟第六届理事长及副理事长颁发了聘书。


附:联盟第六届理事会组成人员简介
理事长:王志峰
王志峰,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首批特聘研究员。提出太阳能热发电的核心科学问题是非稳定光-热-功过程耦合,并以此制定了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路线图,提出了四代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概念。主持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建设了:亚洲第一座塔式电站(2012年);我国首个太阳能跨季节储热项目实现了跨210天储热(2021年);全球首个聚光太阳能烧制水泥和陶瓷窑炉(2022年);全球首座超临界二氧化碳太阳能热发电系统(2024年)。在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士领导下,2015年向国务院建议设立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及2022年冬季奥运会为零碳冬奥的建议和技术路线,得到国务院批准实施。
常务副理事长:赵晓辉
赵晓辉,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中心总经理。赵晓辉深耕能源领域17年,主要从事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储热系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集成设计相关的工程设计与研究工作,在光热发电与储能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及行业标准制定方面成果显著,是光热行业的技术领军者与产业化推动者。以光热联盟为依托,参与国家能源局十五五光热发电规划研究编制,协助国家制定科学的光热发电政策。
副理事长:范多进
范多进,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范多进深耕光热领域27年,主持研发国家 “863” 项目 “反射式高倍聚光光伏(RHCPV)电热联供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2018 年通过科技部验收。主导建设国家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 “兰州大成敦煌熔盐线性菲涅尔式5万千瓦光热发电国家示范项目”,全球首座50兆瓦熔盐线性菲涅尔式光热电站,2019年并网发电,技术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带领团队突破 550℃高温熔盐集热储热技术,实现光热发电24小时连续稳定输出,填补国内空白。范多进与相关单位积极合作,带领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和国内相关企业共同发展,在中核玉门新奥“光热储能+光伏+风电”示范项目、三峡新能源哈密100万千瓦光热+项目、新疆大唐石100兆瓦光热发电工程和国家能源集团龙源敦煌70万千瓦光热+一体化示范项目中积极推动采用国产化设备,为行业上下游企业带来数十亿元的收入,为业内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副理事长:寇建玉
寇建玉,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深耕能源领域30余年,以 “技术创新+工程实践 + 标准化” 三位一体能力,在光热发电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领域,精通槽式、塔式、线性菲涅尔等光热发电技术路线,主导完成国内首个50MW槽式光热发电项目设计,攻克熔盐储热、导热油防凝等关键技术。创新提出 “光热+光伏+储能” 多能互补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光热与传统能源耦合发电技术应用。
副理事长:刘路平
刘路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刘路平拥有 40 年清洁能源领域经验,兼具技术研发、项目管理与国际视野,是光热发电行业的资深专家与战略管理者。一直致力于清洁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以 “技术 + 资本” 双轮驱动,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曾担任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计划--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及其关键部件性能测试与寿命评价项目的专家组组长,IEC国际标准“ Code of solar field performance test for parabolic trough solar thermal power plant总召集人以及多项光热科技项目负责人。
副理事长:王昊轶
王昊轶,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研究院陆上能源部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与政策研究,在光热发电领域,作为主要参与者,完成多项国家及相关省区光热发电相关政策的研究和起草工作,主持完成数十项光热发电项目技术审查,参与编制完成多项太阳能领域行业标准,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拥有发明专利多项。
副理事长:肖刚
肖刚,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深耕光热发电领域20余年,一直从事太阳能热发电、热化学储热、布雷顿循环(超临界CO₂、空气)、能量梯级利用与多能互补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致力于光热发电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化应用等方面成果显著,推动多能互补系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