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上,新出现的理念是:用一种新型的"陈式定日镜 + 小塔支撑的集热面",来克服已走向产业化的"槽式"电站具有的严重热量损失的重大缺点。
图1:槽式电站示意图
陈式定日镜的特点是:不论太阳自晨至晚,从冬到夏,这一定日镜能自动地在时间、空间分布上较均匀地将太阳光反射到某一由"小塔"所支撑的某一"集热面"上。
图2: 陈式定日镜和小塔支撑的集热面照片
这种新型的陈式定日镜技术继承和吸收了"塔式"、"碟式"热发电技术中的"点聚焦"集热技术,同"槽式"热发电的"柱聚焦"技术相比,有更高的集热量和集热温度,有更高的热电转化效率;但同时又保留了"槽式"热发电技术具有的结构简单、易于规模化、产业化等优点。因为只要将一座座"小塔"重复连接成十几公里的 "多塔",就能构建功率达1MW、10MW,甚而100MW 的太阳能热电站,而新型定日镜,由于它的结构单一,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所以,它的单位功率造价将可比现在德国使用的槽式电站发电成本至少下降30%—40%,可将现有在国外发展的槽式发电成本,从2.0元/kW˙h下降到0.8—1.0元/kW˙h。
图3:一组"定日镜+集热面+小塔"联合集热照片
原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吴仲华院士指出:利用热能的基本准则是"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否则将出现"大浪费"。高品位的煤,承担着低品位的职能;可发电的"煤",却用作室温为23—27℃的供暖。
其实,不仅在室内供暖,在各种工业锅炉供暖、供气,甚至在火力发电机组发电过程中,也存在着上述 "大浪费"。发电机组往往用"煤"从加热冷水开始,逐步加温产生高温高压水蒸汽,但"加热冷水"完全可用各种低品位的热能来取代!或者说,在热能利用问题上,要"温度对口,优质优用,梯级加热,梯级利用"。
太阳能供热发展"两步走"梯级升温的技术。
第一步利用价廉、技术较简单的温度和品位较低的太阳能,将水加温成为160—200℃中低温的水蒸汽。
第二步利用技术较复杂、成本也相对较高的"定日镜+集热面+小塔"装置,将低品位的中低温的水蒸汽,继续升温加热到发电机组所需高温高压的水蒸汽,推动涡轮机组发电。
水的比热约为 1cal/g℃,水蒸汽的比热约为0.5cal/g℃,液态水转化为气态蒸汽吸收的"相变"热高达540cal之多,所以,在"两步走"的太阳能集热装置的设计中,其"第一步"由冷水加温到 160—200℃的水蒸汽,所收集的太阳能将占到全部热量的70%—80%;"第二步"升温所吸收的高品位的太阳能仅占全部热量的20%—30%。
由于"第一步"吸收的热量,用廉价而品位较低的太阳能,占全部热量的70%—80%;所以"两步走"升温技术将大幅度地降低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集热成本。
上述"设想"已付诸实践。陈应天已在他研发的4倍聚光光伏发电装置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为5倍聚光集热太阳能中低温蒸汽发生器。
图4:60kW 太阳能5倍聚光蒸汽发生器照片
陈应天等人利用这一5倍聚光的蒸汽发生器已能持续产生压力为3—5大气压力,温度为160℃的水蒸汽,而且还有继续改进的余地。
图5:能连续发出中温蒸汽的蒸汽发生器照片
初步测算,如果用"5倍聚光转盘+集热小塔+陈定日镜",而又用"水蒸汽"作为传热介质,完全可能将每千瓦造价下降到15000—16000元,而且有和火力发电技术近似相同的持续运转寿命,所发电能还是可直接上网的交流电。
这一发电技术,难以避免太阳能所固有的"间隙性"的缺点。如果遭遇连阴天,这一太阳能的"间隙性"可用秸秆气化或沼气发电来弥补,但如果要求太阳能热发电能"持续、稳定"地供电8—10小时,这一缺点就最好用"光伏电站+锂离子储能电池+直流变交流的逆变器"来弥补太阳能供电的"间隙性"。这一方案的优点是:比"纯"光伏电站少用3/4的"锂离子储能电站+逆变器"却仍能持续供电8—12小时,又有大量"废"热用作农业生产供热和维持某些锂离子储能电池持续运转时所需的"恒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