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40万千瓦外送项目光热项目已开工建设

时间:2024-03-08 18:20来源:太阳能光热联盟
  近日,白城融媒体中心刊发题为《【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领跑“绿能”新产业   打造“双碳”新坐标》的综合文章,回顾总结了白城市近年来高质量打造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的行动和方略,主要建设了:全国唯一的风电本地消纳综合示范区;全国第一光伏发电领跑奖励激励基地;全国六大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全国九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全国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东北唯一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东北地区首个风光储热一体化示范基地;探索出“光热+新能源”的全国第一个创新模式的项目…
  开展风光储热一体化示范。光热发电具有同火电媲美的稳定性和清洁能源发电零碳排放优势,是理想的发电、储能和调峰电源。为填补白城光热发电产业空白,经积极争取,2021年8月国家能源局确定在白城建设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40万千瓦外送项目,目前风电、光伏项目已部分并网,光热项目已开工建设。
  全文转载如下: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领跑“绿能”新产业   打造“双碳”新坐标
——白城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走笔
  一个转身,冬天渐行渐远,一次回眸,春天悄然而至。三月鹤乡,生机萌发,浩荡东风中一股力量正在积蓄——在广袤的吉林西部、国家松辽新能源保障基地核心区、吉林“陆上风光三峡”的主体区,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风力发电机矗立高耸,硕大的叶片迎风而动;一片片深蓝色的光伏矩阵映日生辉,宛如珍珠散落莽莽草原;一条条银色电线飞架天际,串起了希望连接着未来……
  按“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打造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
  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实施;打造新能源发展三大板块;
  以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为统领,实施“两通道、三园区、五基地”规划建设……
  “绿”韵潮涌“清”风劲,振翼逐梦正当时。打地基、筑承台、立风机……一幅“风”生“水”起,“风”“光”无限的壮美画卷在白山松水间泼墨落笔——
  全国唯一的风电本地消纳综合示范区;
  全国第一光伏发电领跑奖励激励基地;
  全国六大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全国九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全国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
  东北唯一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
  东北地区首个风光储热一体化示范基地;
  探索出“光热+新能源”的全国第一个创新模式的项目……
  截至2021年底,白城市新能源装机817.5万千瓦,占全省新能源装机总规模70%以上;2022年白城市又新增开工项目300万千瓦以上,扛起了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建设三分之二额度建设任务;目前,白城市电源装机1321.2万千瓦,预计“十四五”末,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2000万千瓦,2030年全市新能源开发规模可达到4000万千瓦。
  白城作为吉林省西部新能源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扛起“陆上风光三峡”建设重任,奋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用优势激活发展,用新能源产业点燃全局,撑起白城低碳发展、绿色振兴的新未来,为鹤乡插上腾飞之翼。
  新能源是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白城“绿”韵独具,优势凸显
  白城是吉林省新能源起步最早、发展较快的地区。经过20多年培育,基本构建起以风能、光伏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全市新能源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新能源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绿电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标志着白城新能源产业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禀赋独具的优势,让白城在发展新能源、落实“双碳”战略中迈出了稳重而坚实的第一步。
  ——丰富的资源优势。目前,白城电源装机1321.2万千瓦,力争2025年,全市新能源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率先建成全链条、一体化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白城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扎实的产业优势。白城坚持把新能源作为支柱产业来重点打造,初步构建了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协同跟进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了从整机到零部件全程配套的全产业链。
  ——独特的品牌优势。历经20多年开发建设,白城新能源特色品牌逐步打响。白城作为全国首批千万千瓦风电基地重要组成部分,先后获得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等称号,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新能源综合开发基地。
  置身时代的大潮流,面对发展的新常态,鹤乡人将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重塑能源生产体系,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掀起新能源建设扬帆启航的巨浪,吹响了一座城市的命运实现重大转折的号角,激活了生态强市、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一池春水。
  新能源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内涵——白城“绿”韵生动“风”“光”无限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双碳”战略的重大决策,白城立足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全省“一主六双”中为白城量身定制的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战略定位,以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为统领,坚持“系统谋划、集成布局、整体推进、头部引领、形成闭环”原则,坚持“资源换项目”理念,努力走出一条新能源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白城新能源发展,由此注入更为深邃的战略内涵;白城新能源建设,由此赋予更加迫切的时代要求:
  ——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建设光伏发电领跑基地。2016年到2018年,白城共争取到光伏扶贫电站48万千瓦,电站收益覆盖全市38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可持续20年;2017年白城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2018年当年开工当年并网发电。2019年1月,白城市组织了第三批光伏发电领跑基地奖励激励基地申报,经优选被确定为全国仅有的3个奖励基地之一。两期领跑基地建成后,覆盖了全市四个县(市),总装机100万千瓦,总投资65亿元,运营期年可税收实现约7000万元。
  ——开展风光储热一体化示范。光热发电具有同火电媲美的稳定性和清洁能源发电零碳排放优势,是理想的发电、储能和调峰电源。为填补白城光热发电产业空白,经积极争取,2021年8月国家能源局确定在白城建设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40万千瓦外送项目,目前风电、光伏项目已部分并网,光热项目已开工建设。
  ——谋划实施“中国北方氢谷”。白城从2018年开始布局氢能产业,重点推进氢能向化工领域应用,抓好6个国家、省级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总投资1.26亿元的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为解决燃料电池车用氢问题提供了强力保障,2022年,从国家电投吉电股份购置20辆燃料电池客车。拟开通向海、莫莫格、嫩江湾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及姜家甸、青山等万亩以上集中连片草场的旅游专线。
  ——承接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工程。以“系统谋划、集成布局、整体推进、头部引领、形成闭环”为思路加快建设“陆上风光三峡”,全力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目前,全市新能源总装机已达到1142.6万千瓦,2024年,计划开复工项目31个、规模369.8万千瓦。按照专家测算,白城市未来新能源开发容量2633万千瓦,其中风电1890万千瓦,光伏743万千瓦。
  ——探索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自2021年3月省政府批准建立以来,按照省、市要求认真组织落实,一手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项目招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园区逐步构建了采取高比例风火打捆交易协同模式,打造低用电成本模式,保障绿电园区获得更优的交易价格运营机制;开展校地合作,激发创新潜能,切实将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为推动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保障和技术支撑,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积极引进拥有核心技术的“头部”企业和先进高载能项目,进一步提升园区电力消纳能力。
  ——实施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覆盖白城市5个县(市、区)、919个村,三年内实现域内全面覆盖,所有行政村均有稳定的集体收入。截至目前,全市5个县(市、区)均已取得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建设指标,共计12.87万千瓦。
  ——推进“绿电+消纳”发展模式。推动新能源开发与负荷增长良性互动,形成以负荷带动电源、创新链带动产业链的循环互促模式,促进新能源资源就地转化,实现资源开发效益最大化,变“电力输出”为“产品输出”,科学实施负荷侧管理,阶段性从大电网“零购电、零送电”,实现离网运行。
  ——谋划发展储能产业。自新型储能产业兴起以来,白城市把握储能产业发展态势,重点推进全钒液流共享储能电站、远景70万千瓦时共享储能电站等项目,力争尽快落地开工;同步抓好全钒液流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铅碳电池等国内主流储能装备制造项目,构建集研发、生产、制造、应用等储能产业链闭环。
  大手笔接踵而至,如春雷骤响,聚合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抓住新能源建设这个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冲破传统发展模式“天花板”,通过转型升级引领新常态、助力新发展, 在新的起跑线上“亮剑”起飞,奋力探索出一条白城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之路,这是白城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出路所在。
  新能源发展要突出生产与消纳协同跟进——白城“绿”韵飞扬创新突
  按照吉林省“十四五”期间建成“绿色、智能、低电价”产业园区的战略部署,白城在全国率先探索建设了“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形成低用电成本“洼地”,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比例,向千亿级产业园区迈进,争创国家级碳中和示范园区,聚焦“绿电+消纳”,加快构建新能源生产、输送、消纳、现代载能产业、装备制造协同发展新格局,力争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率先建成全链条、一体化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吉林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
  ——打造绿电产业、绿色化工、零碳智慧“三园区”:
  绿电产业园区主要依托“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模式,逐步提升高载能高技术项目区清洁能源的消纳比例。到2030年末,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比例,用电成本进一步降低,打造白城千亿级绿电产业园区。
  抓住化工产业布局优化和升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打造绿色低碳、高附加值、智慧化的化工园区,重点培育一批“绿电制氢加氢”、“绿电制氢合成氨”、“绿电制氢生物质耦合绿色甲醇”化工产业项目。到2030年末,园区主导产业链条基本形成,建成千亿级化工产业园区。
  零碳智慧园区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推进零碳智慧园区建设。重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储能等技术依托,配套动力电池充电站、规划配套电制氢系统,构建负荷与综合能源多向互动、高度融合的发展路线。到2030年末,形成具有经济性、智能化的零碳产业园区新典范。
  ——建设“鲁固直流”“吉电入京”特高压外送“两通道”:
  继续提高鲁固直流送出能力,加快推动通榆傅家和大安乐胜两座500千伏变电站的建设。
  加快打造“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扩大外送风电规模,加强跨省域电力输送能力。到2030年末,“吉电入京”第二条特高压通道建成投入使用。
  ——创建新能源生产开发、装备制造、绿电消纳、绿氢化工、智慧储能“五基地”基地:
  擦亮国家级“白城名片”,创建新能源生产开发基地。白城市是东北地区首个名副其实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城市”,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总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2024-2025年计划新增600万千瓦,到2030年末,新能源总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
  打造产业引领“白城模式”,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坚持产、学、研“三位一体”,形成技术研发、产品制造、检测认证、技术服务的全流程产品体系,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计划到2025年,形成“一站式采购”链条;到2025年末,填补风电装备制造关键零部件产业空白,补全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到2030年末,形成新能源装备制造行业全产业链集群,打造东北地区最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
  开辟本地消纳“白城路径”,创建新能源绿电消纳基地。创新新能源利用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加速实现绿电和产业优化组合。到2025年末,新能源本地消纳比例达到25%以上;到2030年末,新能源本地消纳比例达到35%以上。
  探索氢能产业“白城样板”,布局新能源绿氢化工基地。围绕吉林省氢能产业规划“一区两轴四基地”总体布局,抢占“绿电+绿氢+绿氨+绿醇”新赛道。到2025年末,形成新能源制绿氢产能6-8万吨/年,绿色合成氨、绿色甲醇、绿色炼化产能25-35万吨;到2030年末,新能源制绿氢产能达到30~40万吨/年,绿色合成氨、绿色甲醇、绿色炼化、氢冶金产能达到200万吨。
  提供多能互补“白城方案”,谋划新能源智慧储能基地。新型储能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与新能源开发消纳的匹配性更好,白城市持续关注储能产业态势,谋划布局共享储能示范基地,提升电网调节、新能源消纳和应急供电保障等能力。到2025年末,新型储能规模达到20万千瓦。到2030年末,建成东北地区最大的共享储能示范基地。
  力争到2035年,白城风电装机2000万千瓦、光伏装机1500万千瓦,年制氢能力达到百万吨级,产值近2000亿元,累计投资可达到2000亿元,引领氢能商业化、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与氢能区域产业集群……数字、目标的背后是跨越赶超,提档进位的斗志与决心,彰显的是速度与激情。
  云程发轫,新程已启,新景正萌,新章将著,万里可期。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探寻演绎鹤乡聚力新能源发展的剧本时,绿色、低碳、发展、振兴……从剧本时间脉络深处向我们缓缓走来,步履矫健,铿锵有力,所到之处,风生水起。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