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系统示范”工作回顾暨总结会

时间:2012-11-12 09:28来源:国家光热联盟
 
登高望远出山寨,壮志强国又富民

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系统示范”

工作回顾暨总结会

 

2012年11月1日下午,“十一五”863计划“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系统示范”重点项目的立项支持单位、总体组专家组成员、项目参加单位、电站建设单位共聚一堂,来到位于北京市西北75公里八达岭长城脚下的太阳能热发电电站庆祝和见证这一项目的圆满成功!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建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院士,科技部高新司孙鸿航,科技部高技术中心朱卫东,北京市科委社发处陈国伟,北京市科委新能源处潘红艳,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局江丽霞、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振涛等也出席了总结会。
来宾到达电站
来宾参观主控室
当参会单位的代表们从车上下来的那一刻,都被眼前的壮观景象所震撼了:晴空万里,绿色的草场,矗立的吸热塔,明晃晃的定日镜场,错落有致的实验操控室……一切就像幅秋天明朗的油画,不仅让人感到眼前一亮清新舒畅,更让人对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感到叹为观止。来宾们到来之时,电站正在做实验,汽轮机房排气口排放出大量蒸汽,仿佛在欢迎大家的到来。定日镜场的百面定日镜按照预定程序将光束精确地反射至吸热口,好似整齐的列队向来宾们敬礼致意。项目总体负责人王志峰博士带领大家参观了基地电站的定日镜场、吸热塔吸热器、电站主控室等电站设施,以及槽式集热器、太阳炉等实验平台。各位课题参加单位的代表皇明太阳能集团的王杰高工,中国电力西北设计院的赵晓辉博士,中国科学院电工所的白凤武博士就太阳能定日镜,电站热岛总体设计和太阳能空气吸热器的组成、性能向各位来宾进行了介绍。来自电站设备的制造商们也分别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设备的性能、用途及其他信息。一路上,来宾们在欣赏电站的同时和在纷纷议论和回味几年来艰辛。
         
                                  座谈会现场

电站参观完毕后,来宾们一起参加了“十一五”863计划“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系统示范”重点项目工作回顾暨总结交流座谈会。座谈会在项目总体组成员,河海大学刘德有教授主持下拉开了帷幕。刘德有教授首先感谢了项目立项单位、总体组专家、项目参加单位以及建设单位,没有大家的共同支持和帮助就没有今天的电站,也不会有项目的圆满结题;同时,刘德有对当初科技部领导高瞻远瞩的同意立项表示感谢和由衷地敬佩,科技部领导充分肯定了项目的难度、高度评价了项目团队的努力。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徐建中院士特地从中午从杭州乘飞机赶来延庆参加庆功会。徐院士描述了项目开始时场地的荒凉景色,和他了解的整个项目的艰苦历程。激动地表达了对项目和电站的圆满成功祝贺之情。徐院士指出,项目结题不会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将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去实现。技术的自主创新、产业化是很重要的,我们应发展多种多样的产业化链条,将科研技术变成产出。希望我们这只成绩卓著的科研团队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顾国彪院士说,当我知道今天将召开项目庆功座谈会时,我就决定今天一定要抽时间来一下,表示我的祝贺和敬意。这只队伍这些年太不容易了,取得这些成绩太不容易了!项目的成功来自于团队的敢于坚持创新,敢于走外国没有走过的路,走出“山寨”,虽然这条路很难。顾院士现场献诗一首:“科技攻关路艰辛,创新理念入人心,登高望远出山寨,壮志强国又富民!”这首诗不但总结了项目施行的历程,更是表达了一位老科学家的期望!希望这个团队精神可以发扬光大,传承技术,做出更好的成绩。

项目总体组组长王志峰研究员代表总体组发言总结电站建设艰难过程时潸然泪下,几度哽咽。项目开始时没有技术参照,没有太阳能热发电站的设计规范。电站的定日镜就历经了四代研究后才定型。尤其在系统集成中,由于是国内首个电站,技术和工程经验几乎为零,科研内容复杂繁多,与工程衔接困难,电站施工图无法按需出版。整个项目是边科研、边设计、边报批、边安装、边建设、边调试的“六边工程”。科学研究难度,工程建设难度,项目管理难度极大,科研经费也不充足。项目总体组要求全体参加单位以电站甲方为核心,参加方全力配合。团队克服了巨大困难,严格执行安全规范,终于安全顺利圆满完成低了863项目验收指标,并实施了电站发电。

在生活方面,建站初期基地原址一片荒芜,只有几间饲养狐狸的棚子。从2007年到2010年,这些简易的棚舍就是基地建设者的办公室和宿舍。特别是电站镜场建设单位皇明太阳能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冒着冬天零下二十几度的寒冬,冒着凌厉的寒风及深没及膝的大雪的恶劣环境下,抢先安装完成了电站1万平方米定日镜场。中化重机的安装队伍在图纸不全的情况下,自己出图抢工期和甲方协调,按时完成了项目规定的任务。华电工程集团在电站调试阶段无私地派驻现场有丰富经验的调试人员,保障了电站全场调试过程中没有设备损坏,没有发生事故。这在常规电站也是少见的。设计单位西北电力设计院也是调集了全院最优秀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克服困难为电站完成了上千张图纸。王志峰博士表示项目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是整个团队的汗水所积累,是每位成员一步步艰难走出来的,离不开各个部门领导的支持、各位院士专家的悉心指导帮助和奔走呼号。大家义无反顾的支持,给了项目发展的力量,才有今天的成绩!在项目成功之际,我们也不能忘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为我国太阳能热发电艰辛工作的老一辈科学工作者,我们是他们的血脉传承。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李宝山在会议上说,我现在的心情极不平静,记得06年选址的时候我也来了,没想到在那么荒凉的空地上现在会出现一个如此美丽的高标准绿色电站。在项目的施行过程中,志峰会时常向我汇报每一阶段所取得的成绩,告诉我诸多喜讯,但从未提及遇到的困难,但是我内心清楚这个项目任务是多么的繁重、困难是如何的艰辛。我没想到会建的这么好,之前只是说建设一个实验平台,而今天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这么好的电站!对以王志峰研究员为负责人的整个团队表示由衷地敬意!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能源处副处长朱卫东首先就项目成功验收向项目总体组组长王志峰研究员表示恭喜。朱处长说,我很激动,因为这个项目可以说是我从头至尾都参与了过程管理。项目开始时非常条件艰苦。这个项目组织模式很成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单位交流和沟通畅通频繁,知识产权和设备归属清晰。在电站建设中引进了一整套大型工程的科学管理方法。作为项目负责人王老师在此过程中对各参与单位进行了高效地协调整合,为项目的顺利实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科技部在未来“十二五”计划中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提升了发展比例,加大了支持力度,希望我们的太阳能热利用事业能够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西安交通大学的郭烈锦教授发言说,很高兴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们的科研成果,这个项目历尽坎坷取得今天的成绩很不容易,在这里向总体组组长志峰、向各位领导专家、向所有合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要感谢前辈们的支持,如今我们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在国际上也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之前我来这里的时候条件是非常艰苦的,冬天刺骨的寒风咆哮着,我们的工作人员在风里工作着,感谢年轻人踏踏实实的工作,感谢志峰包容了许多意见,将这么多的单位有效地组织到一起建设电站。高新技术的研发方面,中国人一点也不比外国人差,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将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展的更好!

皇明太阳能股份公司董事长黄鸣先生说对项目的顺利结题表示热烈祝贺。对这个项目用几个词概括我的想法:坚定、坚持、坚韧、坚信。对王志峰博士的感动心同身受。太阳能低温技术产品如热水器业已发展成熟,中高温利用方面如热发电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大有可为;早在十余年前我和王博士就一起合作,我们已经坚定走了十余年,从未松懈过。今后我们再产业化方面还要加快步伐。

北京工业大学的马重芳教授在会上首先对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对项目团队、对在座的各个支持单位表示了深深的感谢。马教授说,我主要说三点,第一,我非常敬佩这个优秀团队的毅力,这个过程我是经历了看到的,很艰辛;这个团队为国家的太阳能热发电事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觉得大家都做得很好;第二,我们也期盼太阳能热发电能够发展得更好,我们有信心能够尽早实现太阳能热发电事业的市场化;第三,我觉得太阳热发电是节能减排的能源利用形式,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我们团队的辛苦付出也一定会有回报的!

由于时间有限,还有很多单位的代表都简短的表达了对项目圆满结束的祝贺之情、对所有参加单位的感谢以及对太阳能热利用事业的支持和期望!

总结会在回味、感恩、感动、感谢的氛围中进行着,大家端起手中的酒杯为我们共同的太阳能事业祝愿、干杯!总结会将多年携手的各个单位组织到了一起,不但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还为今后太阳能热利用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探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王志峰博士更是情潮来至,在宴会上为各位来宾弹奏了《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和《我的太阳》两首钢琴曲,以抒自己那份执著的“太阳之情”。

正如老师们所言,今天既是项目的结束,又是大家合作发展太阳能热利用高技术产业化事业的开始。相信太阳能热发电利用事业在广大同仁的支持和努力下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绩!

在发稿之际,八达岭电站又安然度过了北京延庆60年来最大的雪灾。图为在雪后工作的太阳能热发电站。(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供稿)(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2年11月4日延庆暴雪后的太阳能热发电站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