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转冷,北方各地相继进入供暖季。如何既让市民享受到充足的供暖保障,又能有效改变多年来北方地区“一供暖就雾霾”的现象?11月15日,北京启动供暖季,由于今年一系列新措施的落地实施,引起人们格外关注。
清洁能源挑大梁
每年一到供暖季,各地都在烧煤、烧炭,雾霾天的出现频率随之增加。因此,如何选择使用更清洁、高效的代替能源,减少空气污染,正考验着各大城市。
今年,北京地区的“煤改电”和“煤改气”工程取得了不俗进展。其中,仅“煤改电”用户将达百万户,北京2017—2018年采暖季清洁能源供热比例也将提高到97%以上。除平谷、延庆区之外,已基本实现居民集中供热锅炉无煤化。预计,“煤改电”项目可减少散煤燃烧386.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04.12万吨、二氧化硫9.27万吨、氮氧化合物2.7万吨。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陈琦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我们最近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清洁供暖可削减北京约20%的PM2.5浓度。当然,雾霾的形成与污染排放、气象条件、化学因素有密切关系,20%只是个案。不过,未来清洁能源供暖要实现在我国大范围推广,目前看来还比较困难,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经济可行的清洁能源来替代煤。”
北京实施“煤改电”工程有很长的历史。据了解,早在2003年,北京市就开始启动了东西城文保区“煤改电”工程,但由于各种原因进程缓慢。2017年,北京市明显加快了工程步伐:今年“煤改电”完成的总体工作量,相当于过去13年完成总量的1.7倍,覆盖904个村、40.77万户,北京市今冬供热面积也创纪录的达到了8.4亿平方米。
与此同时,作为清洁能源的另一大重头戏“煤改气”工程,本次供暖季北京市的天然气使用量预计将达到121亿立方米。针对社会上一直存在天然气供应量不足的担忧,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提前对天然气迎峰度冬作了准备。目前已采用增加资源供给、提升调峰能力和推动管网联通等手段。总体来看,今年供暖季天然气资源供应总体充足,对重点地区高峰时段的用气需求作了针对性安排,居民生活和采暖等重点用气需求能够得到有力保障。
要让信息化和人性化两全其美
虽然本次北京市的清洁能源供暖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但对普通百姓来说,一直存在两个顾虑:一个是能不能“保温”,另一个是能不能“用得起”。对此,北京市针对性地引进了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和补贴办法。
为保证居民家中室温不低于18℃,正式供暖的当天,北京市热力集团派出1500多人对全市7000多居民住户进行抽测,并将于每月的5日、15日、25日在集中供热地区入户抽测。
同时,北京还制定了相关规定,要求供热企业在1小时内回复市民的电话和网络投诉,6小时内入户测温、调节和检修,24小时内使居民家中室温达标。如24小时仍未修好,自报修之日起至室温达标期间的供暖费,将按比例退还。
北京市城管委供热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正式供暖初期,投诉居高不下,供热主管部门将对其进行约谈,并利用媒体曝光供热单位。后期仍未改正的,则按一定标准减少补贴。
更为欣喜的是,清洁能源供暖工程还带动了供热服务体系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飞跃。北京燃气APP、掌上热力APP等客户端的应用,都已取得了大量成果。
以北京热力集团的掌上热力APP为例,除设置了报修等功能,还开通了热费收缴功能,目前已有约13万用户通过支付宝、微信和掌上热力APP等方式缴费约2.3亿元。据悉,正式供暖3天后,通过APP、微信等途径报修的居民超1700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31倍。
同时,85万自采暖用户申报燃气补贴方式,也将通过北京燃气APP手机软件申报。目前,已有超过20万自采暖用户绑定了北京燃气APP账号,33575个用户通过手机完成线上“查表”。采暖季结束,完成全部数据申报后,系统会自动计算出燃气补贴数。
但是,信息化在应用中出现了两个难题:一是老年人使用不便;二是分散管理难度大。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姚永玲认为,分散用户的管理一直都非常困难,信息化的管理可以提高效率。这些APP的应用肯定是方便了居民,但是,这一过程必须更加人性化。
姚永玲认为,一定程度上这些APP的应用反而让老年人更弱势。“北京的老龄化是比较严重的,因此想要推动信息化必须得针对老年人另想办法,比如让社区发挥更大的作用等。通过有组织的推广,是完全可以让信息化和人性化两全其美的。”
除此之外,北京市为了让本次的清洁能源供暖工程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惠民,还实施了电价补贴等一系列政策,如将农村地区峰谷分时电价的谷段时间由原来晚上21:00到早上6:00,延长为晚上20:00到早上8:00,共延长3小时。谷段电价为0.3元/度,市区政府再各补贴0.1元/度,农户只需缴0.1元/度。(文/刘天瑞)
注:本文章转载自 中国城市报,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