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成员

ALLIANCE MEMBERS

浙江大学

基本情况

名称:浙江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

网址:https://www.zju.edu.cn/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388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浙江大学简介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设有7个学部、37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家直属附属医院。学校现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占地面积6223440平方米。浙江大学注重精研学术和科技创新,建设了一批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端学术平台,汇聚了各学科的学者大师和高水平研究团队。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的前身为成立于1978年的热物理工程学系,是我国普通高校最早成立热物理工程学的单位。1989年,热物理工程学系更名为能源工程学系。1999年,能源工程学系与机械工程学系、工程力学系合并组成了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2009年,能源工程学系在一级学科基础上再次实体独立运转;2014年,进一步发展为能源工程学院,开启了新时代创建世界一流能源学科的新篇章。

能源工程学院设有热能工程、特种装备、制冷与低温、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和热工与动力系统5个研究所,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研发(实验)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全院在编职教工169人,专任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高翔、郑津洋3人,浙江省特级专家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校企联聘)教授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含卓青)获得者11人。

能源工程学院立足国际科学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重点围绕化石燃料的高效清洁利用、新能源及先进能源系统、废弃物能源化高效清洁利用、燃烧污染物和微粒的生成及控制、制冷与低温技术、氢能高效安全储输、先进动力与能源、储能理论和技术等领域,开展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和行业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先后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众多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研究成果累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等国家级科技奖励28项。近三年,到款科研经费超过13亿元。

能源工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能源领域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导者。拥有我国首批工程热物理博士点、工程热物理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被审定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021年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下设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化工机械、制冷及低温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储能科学与工程9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车辆工程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2个跨学科的博士、硕士授权点。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类别下设动力工程、清洁能源技术和储能技术3个博士、硕士授权点。能源工程学院设有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含能源与环境工程及自动化、制冷与人工环境及自动化和新能源与能源利用新技术方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车辆工程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和继续教育等完整的教学体系。截止2025年1月,在校本科生796人,硕士生528人,博士生666人。

浙江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

  浙江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1月11日,是隶属浙江大学的虚实结合的开放性独立的研究机构。遵循自愿原则,组织校内相关院系和学科开展可持续能源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联合申请国家、省、校和企业的项目。通过985计划等国家项目的支持,构筑浙江大学可持续能源领域的科研大平台,汇聚浙江大学校内的优势学科和精兵强将,就可持续能源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重点攻关。根据国家能源重大需求和能源科学技术学科的发展趋势,以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要依托机构,凝聚浙江大学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优势学科的优势科研力量建设可持续能源科技创新平台。

  浙江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主要依托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非常重视并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先后同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法国、德国、英国、瑞士、瑞典、意大利、荷兰、新加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印度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大学和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浙江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是以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包括了能源系、电气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械系、化工系、材料系、光电系、航空航天学院、化学系、环资学院、农学院、生工食品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13个院系(隶属工学部、信息学部、理学部、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和社会科学学部等5个学部)的大约30个研究所。可持续能源研究院人员主要为校内各院系的教师兼职人员大约100人,其中核心组成单位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5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能划特聘教授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5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7人等国家优秀人才,这支队伍已经成为我国能源与环境领域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的重要力量。

实验室先后主办或承办国际会议21 次,做大会特邀报告19 次。有200 多位国外高水平学者来实验室讲学,同时许多实验室固定人员赴国外进修、讲学和参加国际会议。与  美国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隆德大学;法国国家科学应用研究院;德国杜伊斯堡大学、汉堡工业大学、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韩国釜山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合作培养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2007 年,实验室成功申请到“国家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 111 引智”计划),邀请到1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 位欧美院士和10 余位知名教授来我室开展学术交流,成立了“浙江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利兹大学可持续能源国际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氢能联合研究中心”,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研究水平,推动原创性基础研究向国际一流发展。

在太阳能热利用领域贡献

浙江大学从事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主要单位是浙江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该院成立于2010年1月,根据国家能源重大需求和能源科学技术学科的发展趋势,以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要依托机构,凝聚浙江大学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优势学科的优势科研力量建设可持续能源科技创新平台。

该团队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能源发展战略,致力于太阳能热发电与高效利用领域的研究工作,涵盖高温集热(空气、颗粒、超临界CO2、熔盐等)、热化学与显热储热、高温工质换热(如颗粒与超临界CO2等)、布雷顿循环(空气、超临界CO2等)、斯特林循环,以及多能互补与余热梯级利用等。自主开发了一套基于朗伯板的高倍聚光能流分布测试系统,可用于准确测量5000倍及以下聚光条件下的辐射能量分布。建有或在建100kWth级太阳能碟式气体高温测试平台和MWth级太阳能塔式试验平台等多个大型试验测试平台,其中100kWe高倍太阳能聚光模拟试验台,最高聚光强度达到3600kW/m2,辐射热功率可达16kWth,辐射加热温度可达1500℃。建有基于斯特林循环振荡流的流动与换热以及千瓦级整机研发测试平台,探究了基于不同自然工质气体的斯特林循环特性及建模方法,研发了β型、α型以及双作用斯特林发动机整机。

研究院动态

★ 浙江大学“电力发展趋势下火力发电转型的几个重要途径主题报告会”顺利举行

★ 《塔式太阳能液体介质吸热器单元热性能测试方法》联盟标准发布,将于2020年2月6日正式实施

★ 太阳能热发电行业两项联盟标准送审稿通过审查

★ 孙锐、金建祥、彭怀午、肖刚、赵晓辉等入榜2019年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人物奖拟授奖名单

★ 载誉前行|季杰、肖刚、赵力等荣获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大奖

★ 120余名代表参观浙大太阳能热发电综合试验基地

★ 青海中控太阳能与浙江大学共建的海西州岑可法院士团队工作站在德令哈揭牌成立

★ 领略浙大1万平米塔式热发电试验基地风姿,8月杭州等你来

★ 浙江大学:钢渣作为太阳能光热蓄热材料的研究

★ 浙江大学与华润电力共建智慧能源联合研发中心签约揭牌

★ 浙江大学:基于适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蜂窝陶瓷储热实验模拟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