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积极推进能源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新能源+产业”发展模式。
一是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近年来,巴州新能源产业主动由“补贴支持”向“市场化发展”转变,在自治区相继出台印发的新能源发展系列政策支持下,积极引导能源企业落地,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并联审批、动态调整等措施加快推动新能源项目落地建设。自2022年以来,巴州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830万千瓦,是2021年前新增装机的8倍以上。截至目前,全州新能源装机总容量1011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容量的72%,已成为电力系统的主要电源。
二是“新能源+产业”覆盖面不断扩大。积极推行“新能源+”模式,不断提升新能源利用覆盖率,十四五以来,探索对中昆上库2×66万吨/年乙二醇、特变电工若羌20万吨工业硅项目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予以绿电供应,绿电占比达50%。深能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项目建成投运,在全疆率先实现绿氢项目离网独立运营。引进实施库尔勒市东数西算绿色算力产业园项目,对首个算力项目予以新能源政策支持,推动项目实现绿电高比例供应。率先推行光伏+荒漠化治理模式,累计布局实施515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鼓励支持在役的公用煤电机组申报列入自治区灵活性改造计划并实施改造,对全州70万千瓦煤电机组进行改造、95万千瓦光伏项目予以支持、50万千瓦光伏建成投运,45万千瓦光伏加快建设。围绕开都河流域、若羌河流域水能资源,加快推进疆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和静、若羌2个在建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进度。合理布局实施储能项目345万千瓦,已建成86万千瓦,加快推进国投、电建睿达若羌县各10万千瓦光热储能配套90万千瓦光伏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明年年底建成并网投运,率先实现以“光热+光伏”模式打造源储创新应用。积极延伸新能源产业链,为新能源大基地建设提供设备支撑,先后落地建成国晟若羌年产2GW光伏组件、东方电气年产200套风机叶片、唐山海泰年产1GW光伏组件及支架等项目。
三是新能源消纳利用能力不断提升。坚持“就地消纳+外送消纳”两步走,强化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考核,积极引导市场主体优先消纳可再生能源电量、公平承担消纳义务。一方面,围绕重大产业推进重大项目,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在推动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和完成能耗强度降低任务中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不断强化新能源外送消纳能力,开工建设“疆电外送”直流第四通道基地配置电源项目煤电部分,投运巴州—铁干里克—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塔750千伏电网若羌—且末—民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即将建成。库尔勒西、祁曼、环塔Ⅱ回、若羌—花土沟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前期手续加快推进,年内全部实现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