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央视财经通过《2025中国经济半年报》对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西北院)总承包的中国能建哈密“光(热)储”1500兆瓦基地项目(下文简称:哈密“光(热)储”项目)进行特别报道。
戈壁崛起“能源灯塔” 打造新能源“稳定器”
在新疆哈密,国家第二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重点项目——中国能建哈密“光(热)储”项目进入施工高峰期,施工节点迎来主厂房汽机基座浇筑,吸热塔开始进入吸热器安装阶段。
中国能建哈密“光(热)储”项目总投资46.96亿元,是世界单期装机容量最大的“光(热)储”一体化项目。项目按照“光热+光伏”一体化模式开发建设,光热部分装机150兆瓦,光伏部分装机1350兆瓦,其中,150兆瓦光热电站是新疆最大的单体光热项目。
与首批国家光热示范电站不同,该项目建设的第二代光热电站积极响应国家“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政策要求,配合8小时熔岩储热系统,可达成“白天光伏发电、夜间光热补足”的全天候供电模式,实现储热型光热与光伏的深度耦合,使两种不同的太阳能电站同时在边疆戈壁滩绽放光芒,将时刻变化的太阳能转化为稳定输出的“100%绿色电力”。
同时,该光热电站最大化利用了储热空间,具备强大的顶峰调节能力,有效提升新能源并网友好度,保障电网运行安全,推动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和能源结构转型。
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约29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86.8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225万吨,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对推动我国大容量太阳能热发电提供了良好示范。
这座“一带一路”上的绿色地标,正以多项技术创新和绿色实践,书写着中国能源革命的崭新篇章,也向世界展示了清洁能源大规模应用的“中国智慧”。
而中国能建西北院在绿色能源领域的深耕仍在继续,未来,西北院将以不断的科技创新之力和精益求精的多能互补一体化理念,将“科技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故事持续讲述。
视频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