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清华大学与鄂尔多斯实验室联合研发的国内首创“沙子热力电池”中试装置实现了全流程贯通运行,该“沙子热力电池”项目即将落地,“鄂尔多斯沙”化身巨无霸“热能储备器”。
▲“沙子热力电池”中试项目现场 苑雪璐 摄
该技术中试阶段的首批参与者、鄂尔多斯实验室科研人员王泽众介绍,“沙子热力电池”技术,就像给新能源打造了一座“高温能量银行”’,当风电光伏富余时,通过电加热器将沙粒加热至600℃~1500℃,使高温热能存入“金库”;需用时,“热能取款机”就能按需兑付工业蒸汽或电能,让绿电像现金一样随取随用。
▲“沙子热力电池”中试项目模拟图
王泽众介绍,沙子热力电池储能介质成本低于10元/千瓦时,系统投资成本不足25万元/兆瓦时;而传统的熔盐介质成本对比,沙子热力电池的具有成本优势。沙子热力电池“便宜”又“好用”,即使在极端条件下,沙粒储能介质也能保持高效的能量转换和储存能力,储-放热循环效率超90%;从常温到1500℃都能稳定工作,既不怕冻也不怕热。此外,沙子热力电池还具备出色的环保性能,可有效突破可再生能源波动性、不稳定性与工业用能连续稳定之间的矛盾,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消纳,让绿电得以真正替代化石能源应用于工业过程中,且全生命周期内无碳排放,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实验室到中试基地,再到工业现场,“沙芯”的“就业蓝图”正在徐徐绘就——
位于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的内蒙古百川光热科技有限公司,即将与鄂尔多斯实验室签订合作意向合同,在污水处理等项目中投入沙子储能技术。“以前我们用天然气产蒸汽,一吨成本约240元;如果用上沙子储能的技术,以绿电替代天然气的话,整个项目的经济性和环保性都将得到大幅提升。”企业管理中心副总曾勇指着车间里的蒸汽管道说,百川光热对沙子储能技术翘首以盼。目前,团队已完成百兆瓦时级示范装置工艺包的设计,正与当地多家工业企业洽谈落地。
在实验室的沙盘模型前,鄂尔多斯实验室主任魏飞表示,“沙子热力电池”应用场景广泛,可用于就近消纳绿电、集中供暖、提供零碳蒸汽,与农业大棚结合,利用余热为温室供暖……“我们正在探索与甲烷裂解制氢、生物质气化技术的耦合。”魏飞指着电脑里的模拟图,“未来的能源系统可能像个‘能量超市’,风光电存进‘沙电池’,多余热能用来制氢,氢气又能回补电网,所有环节都围绕零碳转。”
在实验室的材料库里,记者还发现了另一批“特殊储热介质”——黑色的煤矸石颗粒。这是我们的“第二方案”,王泽众解释,“鄂尔多斯每年产生超亿吨煤矸石,堆成山的固废其实富含二氧化硅和氧化铝,正好能做储热材料。”目前,团队正在进行煤矸石基储热材料的定向合成相关研发工作,未来的沙电池,可能既吃“沙漠粮”,也吃“工业渣”。可期待的是,来自金色沙粒的“新能量”,即将为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中国提供全新的“鄂尔多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