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春日风采。7月22日,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太阳能光热联盟)在线举行了太阳能热发电站春季摄影作品大赛颁奖典礼。太阳能光热联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王志峰博士,以及行业专家、摄影爱好者共同参加。太阳能光热联盟秘书长杜凤丽宣布获奖名单,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耿雪代表评委团对获奖作品进行了点评。
光热电站的春日美学破圈
“太阳能热发电站春季摄影作品大赛”从今年2月18日启动到5月28日收官,共吸引了行业从业者、专业摄影师、跨界艺术家的40幅作品参赛。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耿雪、故宫博物院文保修复部副主任孔艳菊、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级教授石自东、河北美术学院教师陶都罕、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级教授王志峰、跨媒介艺术家诗人策展人徐一媞和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中心总经理/副总工程师赵晓辉(按姓氏拼音排序)7名评委分别对每幅作品匿名打分,汇总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以平均取分的方式,对40部作品从分数从高到低的排序,最终11幅作品脱颖而出。
定义 “光热之美”
王志峰博士在颁奖典礼的致辞中表示,太阳能热发电站摄影作品大赛主要是反映太阳能热发电春季美景,以供大家欣赏。在这之前,太阳能光热联盟还举办了秋季摄影大赛,春华秋实各有特点,这次是春季摄影作品大赛,我们下面还要办夏季摄影作品大赛,希望大家继续积极参与。(详见:光影力量︱《循光之翼》《太阳伞》等太阳能热发电站秋色摄影作品获奖)
耿雪老师表示,作为评委,通过秋春两季两次太阳能热发电站摄影作品大赛评选,自己也逐渐了解了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欣赏之余,也看到了不同于传统工业摄影的冷峻机械感,作品展现了光热电站与自然共生的独特美学。随后,她从构图、色彩、立意等方面对获奖作品进行了点评,并表示,这些获奖作品在体现主题、展现太阳能光热技术上各有特色,让科技工程、人文表达与摄影形式达成完美共振。
技术与自然双重奏。作品中了塔式光热电站的定日镜群在日暮与晨曦中折射出金色光芒,镜阵边缘的梭梭草嫩芽破土而出,形成 “钢铁森林与生命绿洲” 的强烈对比。
动态捕捉科技张力。反射镜追踪太阳的运动被定格为 “光的涟漪”,管道中流动的储换热工质在镜头下春日中呈现出液态黄金般的流动感。
人文视角温度。工作人员的背影与镜阵构成 “追光者” 剪影,安全帽上的反光恰好映出远处雪山的轮廓。
科技感与艺术家跨界。作品打破“工业=冰冷”的刻板印象,通过光影的层次、色彩的对比,将熔盐罐的厚重、吸热塔的挺拔、聚光镜场宏伟转化为视觉诗篇。
科技与自然的对话
光热发电需要“硬科技”,也需要“软表达”,在 “双碳” 目标下,光热发电面临的挑战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公众认知的提升。当电站成为摄影师的取景框,当工程师成为艺术展的观展者,产业的边界就被拓宽了。
获奖作品《菲的诱惑》作者、敦煌大成聚光热电有限公司张飞雄分享拍摄背后熔盐线性菲涅尔光热技术突破。获奖作品《晨辉下的能量交响》作者、十三师公安局魏聚山十三师公安局表达对光热的热爱及创作感受。
有参会者表示,看到点评老师对获奖作品的点评,这次评出的获奖作品都可圈可点,特别是魏老师的作品太震撼了,看了真是大饱眼福,感谢太阳能光热联盟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
当我们用镜头凝视光热电站时,看到的不仅是钢铁与玻璃的组合,更是人类对能源革命的诗意探索。在 “艺术+科技” 的双轮驱动下,科技的温度,藏在每一道光影里,这场用镜头丈量太阳能量的比赛,诠释着太阳能热发电站的 “颜值天花板”。
附:获奖作品展示
特等奖
《晨辉下的能量交响》
作者:魏聚山,十三师公安局
【说明】2025年4月5日,拍摄于新疆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中国能建哈密50MW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五边形巨蜥式定日镜阵列与远处风车代表不同能量采集方式,沐浴在晨辉中,奏响能源乐章。作品的立意和创意可圈可点,云的表现丰富且很有艺术性,整体有古典油画的色调和丰富的层次感。在构图上,从前景的五边形定日镜至吸热塔为中轴一直贯穿到天空中心的太阳,让人感觉震撼有力量,很有视觉冲击力。
一等奖
《光热之星》
作者:魏聚山,十三师公安局
【说明】2025年4月5日,拍摄于新疆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中国能建50MW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画面中心是一颗仿若小星球的镜面球体,它宛如一颗来自未来的神秘天体,倒映出光热设施的精妙布局。球体顶端矗立着高耸的熔盐塔,顶端光芒闪耀,仿佛是这颗“小星球”的能量核心,不断汇聚与传导着光的能量。画面具有艺术美感,色调丰富,展现了光热电站的科技感,寓意能源探索的创新步伐。
一等奖
《大漠光羽》
作者:魏聚山,十三师公安局
【说明】拍摄于敦煌的光热发电场,高高耸立的光热塔,人在远处就能被塔尖的光所吸引,沙漠的雄浑与电站的现代科技感形成鲜明对比。定日镜的阵列展现出人类工程的精巧与规模,吸热塔的光芒象征着清洁能源的希望与力量,传递出人类利用自然、探索可持续能源发展的伟大征程。
二等奖
《昼揽金芒, 夜绽暖晖》
作者:杨森,中广核德令哈公司
【说明】拍摄于德令哈50MW光热示范电站。白天吸收金色的阳光,夜晚释放温暖的光芒、传递能量的状态。作品色彩表现突出,蓝黄互补,展现了光热电站的夜间运行情况,极富艺术感。
二等奖
《沙海阵列》
作者:姚王度,长沙点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说明】中央吸热塔直刺苍穹,顶端光芒似火种,点亮清洁能源的未来之路;于荒芜中凝聚科技力量,在寂静里奏响能源新章。作品具有新闻性和说明性价值。阵列形状犹如春天的种子,寓意深远。
二等奖
《蓝色梦幻曲》
作者:郑夏臻,浙江萧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说明】无人机航拍敦煌光热电站的壮丽景象。凌晨,在蓝色调的渲染下,仿佛奏响一曲梦幻乐意。作品色调优美,蓝色调中色彩层次丰富,展现了光热电站的科技美感。
三等奖
《光热光影》
作者:郑文军,中国工商银行丽水分行( 退休)
【说明】2025年4月24日,无人机航拍敦煌首航100MW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光热电站与朝霞交相辉映,美轮美奂。作品构图巧妙,色彩对比鲜明,蓝色与橘色碰撞,画面与朝霞交相辉映,其构图平衡,色彩对比浓烈。
三等奖
《菲的诱惑》
作者:张飞雄,敦煌大成聚光热电有限公司
【说明】兰州大成50MW熔盐线性菲涅尔光热电站,24小时连续发电,在春天多云天气中依然发光发热。作品画面色调冷灰,与地面形成微妙的色彩对比,构图单纯且有强烈透视感,展现出太阳能热发电站在阴天运行时的独特美感。
三等奖
《晨阳里的光塔》
作者:夏冬冬,云和县财政局
【说明】2025年4月24日凌晨,无人机航拍敦煌首航100MW熔盐塔式光热电站。作者摄影技艺纯熟,能透过画面感受到定日镜与太阳光线的互动,随着太阳的升高,定日镜不断被点亮时前景暗影的变化,整体构图松弛但有微妙平衡。
三等奖
《新能源新希望》
作者:夏冬冬,云和县财政局
【说明】2025年4月24日凌晨,无人机航拍敦煌首航100MW熔盐塔式光热电站。作品通过无人机拍摄,捕捉了太阳初升时定日镜的光线变化。随着太阳升起,照亮镜场的弧线,作品在静谧的晨光中体现出时间感,传递出太阳能科技与镜场环境的独特美感。
三等奖
《漠上光语》
作者:杨森,中广核德令哈公司
【说明】拍摄于德令哈50MW光热示范电站。画面采用低视角拍摄,春天主题明确,有近景的花朵,远处的雪山,色调清新,富有美感,生动有趣;而
槽式集热器在工作时,则传递着绿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