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上,9位覆盖产业链全环节的实战派专家围绕《光热发电降本增效的措施》为主题,以实战案例为支撑,拆解光热发电降本增效的“可落地路径”。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建设公司副总经理阳东义认为,项目成本随规模增大呈阶梯式下降,如50MW项目投资12亿元(24元/W)→100MW项目投资16亿元(16元/W)→350MW项目投资50亿元(14.28元/W),规模效应显著。
其次,采取设备国产化与设计优化双轮驱动。核心设备,如冷热熔盐泵、高温熔盐阀门、镍基合金管材等“卡脖子”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较进口产品成本下降30-40%;在布局与工艺优化方面,通过环岛内单体建筑合并、统一镜场布局,可减少占地面积5%、缩短管道长度20%,降低工程量与施工成本;推行模块化设计,工厂预制率提升至80%以上(如定日镜支架、钢构架、管道等提前预制),缩短现场施工周期;同时推广“BIM+智慧工地”系统,实现设计、施工、验收的全流程数字化,减少设计变更与返工。
2025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特别协办,常州龙腾光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航高科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沃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并盛化工)、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协办,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关村新源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服务中心承办,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学、恒基能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青海华汇新能源有限公司、北京佳洁能新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湖北云图熔盐科技有限公司、贝克休斯检测控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德令哈爱能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飞跃泵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大会汇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能源局相关领导、IEA SolarPACES等国内外科研机构专家及产业链企业800多名代表,围绕光热发电智能化、规模化发展路径,成本优化、技术突破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推动光热发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规模化应用凝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