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一文看懂中国能建浙江火电吐鲁番1GW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的创新点

在新疆吐鲁番鄯善县七克台镇的戈壁滩上,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的100万千瓦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正绽放着耀眼光芒。

作为浙江火电首个自主投资、建设、运营的新能源标杆工程,它肩负着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双重使命。从技术蓝图的一笔一划,到戈壁上“追光矩阵”的拔地而起;从直面极端环境攻克建设难关,到落地全周期智慧运营体系,项目的每一次突破都浸透着建设者的心血,更见证着中国新能源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定足迹。

创新驱动破解能源难题

项目位于吐鲁番市鄯善县七克台镇,总规划容量达1GW。其中100MW光热机组,是全国第二批100MW塔式光热项目中首个带满负荷运行的机组,全疆首台实现单机全容量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太阳能光热机组。

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首批采用单机45MW熔盐电加热器,应用我国首创的电极熔盐加热技术,搭配同类领先的12小时熔盐储热系统配置,实现调峰储能一体化运行。21865面定日镜组成“追光矩阵”,将太阳能精准汇聚至200余米高的吸热塔,借助熔盐介质实现热能存储,赋予电站24小时不间断发电能力。同时,聚光集热系统采用HAYNES Alloy 230新型镍基合金管与高温超导新材料涂层,大幅提升吸热效率,真正实现“白天光伏发电、夜间光热供电”。

智慧化管理同样亮眼:浙江火电投资分公司牵头开发“生产管理平台系统”,该系统以“数据+技术+管理+业务”为核心,构建“边缘+云端”开放式技术架构,分层实现智慧监控、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同时采用RBAC进行访问控制,结合双因素或多因素认证,严格限制人员对数据和功能的访问,对敏感数据在传输和存储时进行端到端加密,真正实现了安全、可靠、高效。吐鲁番华新项目公司副总经理钟忠杰介绍道,“有了这个系统,我们就像在千里之外的项目现场安装了无数双‘眼睛’,能实时掌握项目的每一个动态。”

此外,高精度智能定日镜运用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一代天文算法,实现太阳辐照角度的实时精准跟踪;焊接工艺创新采用反变形措施,保障设备安装精度;创新推出“光热D至D+2日周期循环营运模式”,以光热发电技术原理为基础,电力交易机制为依托,有效应对光热发电技术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衔接的行业难题。

合作攻坚铸就能源工程典范

吐鲁番素有“火州”之称,夏季地表温度突破70℃,全年沙尘天气超50天,水资源极度匮乏,且该项目起步阶段,我国“光热+光伏”一体化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技术标准、建设经验均需从零积累。面对双重考验,项目团队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戈壁上打响了能源建设攻坚战。

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技术攻关”创新模式驱动下,国家能源局、新疆自治区政府与国家电网全程配合,为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吐鲁番市领导及各职能部门多次到现场考察、指导;设计、施工、设备供应商组建“联合攻坚体”,运用BIM建模、智能监控等数字化技术,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技术攻坚阶段,专家团队驻场指导,迅速破解施工瓶颈;工期紧张时,建设者们顶着酷暑、迎着风沙,24小时轮班作业。吐鲁番华新项目公司董事长丁艳表示:“从一片荒漠到“追光矩阵”矗立,每一步都凝聚着建设者的汗水,也铸就了政企协同、攻坚克难的能源工程典范。”

绿色能源点亮丝路新未来

作为国家“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浙江火电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突破与工程建设,更在于其对区域发展与国家“双碳”目标的深远赋能。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发电量预计达20亿千瓦时,可满足82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万吨,为新疆地区优化能源结构、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提供坚实支撑。

项目建设运营期间,大力推动吐鲁番建设发展。积极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聘用周边乡镇劳动力,并开展定日镜安装、设备运维等技能培训。此外,项目还成为当地新能源建设的“活教材”,吐鲁番一区两县政府连续两年组织百余人观摩团实地学习,其“光热+光伏”一体化模式、智慧化管理经验,为新疆乃至全国同类项目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

据此前报道,该项目由中国能建投资集团和中国能建浙江火电共同投资。100MW光热项目于2025年4月30日并网成功,2025年5月25日全容量并网,6月25日,首次成功实现满负荷运行。

光热项目由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华业电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EPC总承包,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熔盐吸热器系统,浙江中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生产运行维护服务,山东爱能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15000吨储能熔盐共晶任务,杭州华源前线能源设备有限公司供货45MW熔盐电加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