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中国电建:光热发电等能源多元化开发,点亮新疆发展之光

天山巍峨,丝路潮涌。

2025年,欣逢祖国76载华诞到来之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迎来成立7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这片约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辽阔疆域,正以坚实的步伐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作为长期扎根边疆、服务国家战略的骨干力量,中国电建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将宏伟蓝图转化为具体行动,以实干扛起“产业兴疆”,以创新驱动“智力援疆”,以工程服务“民生惠疆”,以行动促进“文化润疆”,以坚守诠释“长期建疆”,将发展的年轮深深镌刻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疆篇章贡献电建智慧与力量。

在光热发电领域,中国电建完成哈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多项新能源规划研究工作,规划建设哈密-郑州、准东-皖南等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外送基地。建成国内单体容量最大山地风电场、亚洲最大牧光互补项目等精品项目,并通过投资建设若羌光热(储能)+光伏示范项目、托克逊乌斯通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等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助力新疆实现从“中国煤仓”到“万里风光”的精彩转变。

由太阳能光热联盟理事单位——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中电建若羌光热EPC项目作为全疆海拔最高的塔式熔盐光热项目,设计装机规模100MW,采用塔式熔盐技术路线,配置储热容量1988MWh,等效储热时长8h,储热介质选用60%NaNO₃和40%KNO₃。项目建成后,平均年发电量约19.6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使用约69万吨标准煤,减排188万吨二氧化碳、12.22万吨废水。在充分利用若羌县光热资源优势,有效降低发电成本,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对于增强当地新能源调峰能力、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和供电质量、地区能源结构优化、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与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总承包的中电建托克逊县100MW光热储能电站采用塔式聚光发电技术路线,设计安装14680面6.3m×4.8m的中型定日镜,集热面积为440400㎡,储热时长为8h。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约17.3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56.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3.71万吨。

从清洁能源创新技术到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中国电建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将广袤戈壁变为能源革命与产业升级的前沿阵地,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此落地生根,成为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哈密抽水蓄能电站,自主研发的无人智能碾压系统通过北斗导航与物联网传感技术,将大坝压实合格率提升至98%的新高度;在托克逊县百万千瓦风电项目一期工程,创新应用的智慧吊装预警系统,攻克极端风速区域大吨位风机安全吊装难题;在全球首个超稠油开采塔式光热替代示范工程,首创“光热-SAGD”一体化工艺,以毫弧度级高精度镜场控制成功实现光热采油,为全球稠油绿色开采领域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中国方案”……这些扎根于新疆沃土的创新实践,既是中国电建对“科技赋能产业”的生动诠释,更是“建设清洁能源,服务美丽中国”责任担当的坚实印证。

9月12日,由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全球首个超稠油开采塔式光热替代示范工程项目——重37塔式水工质高温光热项目,在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正式投产运行,顺利实现设计指标“蒸汽压力6MPa,温度305℃,流量36t/h”的持续稳定供应。该项目成功开发“光热-SAGD”一体化工艺、“镜-炉-控”一体化装备、蒸汽品质自适应调节系统、“模块化-橇装式”工程模式等4项首创技术,实现供气参数、聚光精度、校准效率、系统可靠性、国产化率、经济性等6项关键指标领先,为油田从“耗能大户”向“低碳标杆”转型提供关键支撑。

巍巍天山,见证精神高度;茫茫戈壁,承载发展雄心,中国电建将服务国家战略绘入边疆画卷。这份担当,写在奔腾的电流里,滴灌的清流中,群众的笑脸上,更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汇聚成跨越发展的时代强音,照亮新疆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