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6年投身国家能源建设,到如今成为全球光热发电领域的“领航者”,太阳能光热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西北院)已走过69 载峥嵘岁月。69年来,这家诞生于西北大地的能源设计企业,始终以 “赋能绿色发展,点亮美好未来” 为使命,在电力工程建设史上留下诸多里程碑印记;尤其在光热发电领域,更是以全产业链布局、全技术路线突破、全球化项目实践,书写了中国光热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壮丽篇章。
10月16日,由中国能建西北院承担核心设计任务的全球单体规模最大、镜场反射面积最大、储能规模最大、年设计发电量最高的光热电站——青海亿储格尔木350MW塔式光热发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光热发电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迈入规模化、高效化发展的新阶段,也标志着西北院在光热发电领域的领先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也是这家植根西北、深耕能源领域的标杆企业在69周年,在光热发电赛道交出了一份厚重且亮眼的答卷。
全球单机规模最大塔式光热发电项目—青海亿储格尔木350MW塔式光热发电项目
在该项目建设中,西北院将全面负责除镜场之外全部系统的设计任务,涵盖储热换热、发电机组及辅助系统等核心环节,在设计中将创新性采用多镜场协调控制、长距离输盐系统、分散式熔盐储能、低位盐罐等新技术,并首次在光热发电机组中采用亚临界蒸汽参数,显著提升机组运行效率。
从西迁精神孕育的创业初心到全球化布局的技术引领,69载积淀中,西北院以全产业链创新、全技术路线覆盖、全场景应用突破,持续推动我国光热发电产业从技术跟跑迈向全球领跑,成为能源转型进程中的核心支撑力量。
技术创新构建自主可控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光热领域的企业之一,西北院自2005年涉足光热领域,便以 “敢为人先” 的魄力,开启了光热技术自主创新的征程。历经二十载深耕,已构建起覆盖核心技术、关键设备、系统集成的完整创新体系。在高参数技术突破方面,近期接连中标青海众控德令哈、青海亿储格尔木两大全国首批350MW级光热示范项目核心设计任务,承担储热换热、发电机组等关键系统研发,为我国第三代光热技术规模化应用奠定技术基石,其自主研发的熔盐储热系统设计技术,可实现长时稳定储能,破解太阳能间歇性供电难题。
中能建拉萨当雄100MW光热发电项目
在技术路线覆盖上,西北院已形成塔式、槽式、线性菲涅尔式全技术路线解决方案,完成50MW至350MW不同规模项目的工程验证。其中,自主研发的8.6 米大开口槽式集热器即将在西藏当雄光热项目规模化应用,填补国内超大开口槽式技术产业化空白;《塔式光热电站仿真系统》从工业场景延伸至高校教学,成为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平台。截至目前,累计斩获光热相关国家专利50余项,攻克超临界CO₂发电、高海拔光热适配等多项 “卡脖子” 技术,7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标杆工程书写光热应用的全球化样本
69载征程中,西北院以一座座标杆工程,勾勒出我国光热发电产业的发展轨迹。在国内,参与的首批11个光热示范项目中占据8席,市场参与率达73%;当前全国在建光热项目中,以EPC总承包或勘察设计身份参与15个,市场占有率超50%,其中线性菲涅尔式EPC项目占比100%;率先提出 “光热+风光电” 一体化发展方案,2021年推动甘肃省首批4个总装机285万千瓦“光热+”项目获批示范。
中核玉门新奥10万千瓦光热电站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建设,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采纳和应用了十余项西北院独创的优化方案,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和经验,为国内首个并网发电奠定了基础。2025年5月24日,光热电站单日发电量突破108.82万kWh,再创历史新高。
2024年并网的玉门新奥“光热储能+光伏+风电” 项目10万千瓦光热工程,成为国家 “沙戈荒” 基地首个 “光热+新能源” 示范项目,标志着多能互补模式的成熟落地。2025年,三峡恒基能脉瓜州双塔一机光热项目、三峡能源青海格尔木 “两机共用一套公用系统” 光热项目、唐山海泰100MW塔式光热项目、三峡能源新疆哈密综合能源示范项目100MW光热项目接连并网,不断刷新光热与多能互补的“应用边界”。
10月2日,西北院参与设计的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三峡恒基能脉瓜州70万千瓦“光热储能+”项目,光热储能电站全系统试运行,标志着塔式光热发电技术突破“单塔单机”传统范式,为我国大型风光新能源基地稳定供电提供了又一新的技术路径。
全球范围内,西北院参与建成光热电站超20座、在建超40座,总装机规模超2000MW,从摩洛哥努奥三期150MW塔式电站(当时世界单机最大)、甘肃玉门10 万千瓦熔盐线性菲涅尔电站、中能建哈密 1500MW“光(热)储” 一体化基地(全球单期最大)…… 这些分布在国内外的 “光热名片”,彰显着西北院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
世界单机规模最大“光(热)储”一体化项目—中能建哈密1500兆瓦基地项目
产业赋全链条协同发展生态
依托69载工程实践积累,西北院已形成“规划-研发-设计-建设-运维”全产业链服务能力,通过技术共研、标准共建推动光热产业降本增效。在产业链带动方面,截至目前,整理2886条光热工程联系单(含1020 条设计优化建议),构建全周期数据库,形成 “问题收集-分析解决-反思改进-汇总提升” 的迭代机制,为行业降本提供实践路径;推动超白玻璃原片、熔盐泵等核心设备国产化率提升至90%以上,显著降低项目投资成本。
在标准引领方面,西北院主持编写1项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及10余项电力行业标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设计规范》等核心标准打破国外垄断,成为行业通用技术规范。2024年牵头组建中国能建新一代光热研究院,锚定国家级研发平台目标,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光热技术与储能、氢能、工业脱碳等领域深度融合,培育产业新增长极。
精神传承赋能能源报国的时代新篇
从西迁前辈怀揣“国家需要就是方向”的誓言扎根西北,从支援西北电力建设的“开拓者”,到新能源转型的“先行者”,再到光热产业的“领航者”,新一代科研人员在戈壁荒漠攻克光热技术难题,“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始终是西北院前行的精神密码。69载间,西北院用技术创新践行“双碳”承诺,用标杆工程诠释能源报国初心。
站在69周年的新起点,中国能建西北院正以光热技术为核心,持续攻关光热+光伏、光热+工业脱碳等前沿方向,加速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基地布局。这份沉淀着西迁精神的光热力量,必将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征程中,续写能源报国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