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绿量”持续攀升!我国每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
记者:张艺瑾 张志 樊浩 徐鹏翔 吕泽泓 王文蕾 陆阔达 孙少晖 张续川 唐高林 王溪 浙江台 哈密台 如东融媒
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与荒滩,变身巨大的发电场;横跨千里,清洁能源毫秒之间东西“闪送”……
“十四五”以来,我国逐光驭风,在广袤山河间写就能源绿色变革答卷,重塑能源生产与消费格局。
“含绿量”提升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
沙海日出的一瞬间,2.7万面定日镜被同步唤醒,两座吸热塔被同时点亮。这里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替代56万吨燃煤。
高原起风的瞬间,93米长的叶片加速转动,每转一圈发出的电足够三口之家用上2天。
重力储能放电的瞬间,25吨的重力块乘着电梯从百米高空快速下落,一升一降间所有模块可以充放电10万度。
今天的中国,一年发电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1/3。全社会用电中,每3度就有1度来自风吹日晒水流的馈赠。
逐光驭风,西部绿电点亮东中部万家灯火
“十四五”规划布局的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七个都在西部地区。昔日寸草难生的土地,变身蓝色光伏的海洋,推土机向着荒芜之地加速进军。
如果把5年间全国新增的光伏板铺展开,总面积可以覆盖53万座足球场;把新增的风机叶片依次连接,长度相当于从中国最东端到最西端走一个来回。
“十四五”规划中的特高压“能源动脉”,也在冲破地理屏障、加速生长。5年间,19条特高压开工建设,织成了一张电力输送的超级网络,这张网的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可以绕赤道一周还多。
如今,在中国的中西部,风电光伏累计并网容量扩大到原来的三倍;从西到东跨区域输送清洁能源电量增长了70%,来自西部的绿电支撑了东中部地区五分之一的用电需求。
水电走廊,“一滴水发六次电”
长江干流上,六座大型水电站拦江而立,串联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
这条清洁能源走廊在“十四五”期间建成,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六座大型电站构成,跨越1800公里,总装机容量达7169.5万千瓦,年均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
它充分彰显“一滴水发六次电”的核心能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超级“充电宝,”化解新能源“靠天吃饭”难题
这5年,新型储能规模增长将近30倍,达到9500万千瓦。靠锂电驱动、靠压缩空气,各种超级“充电宝”加速化解新能源“靠天吃饭”的难题。
今年夏天的极端高温天气中,超级“充电宝”大规模参与“迎峰度夏”,全国十多个省份开展大规模新型储能集中调用,用电波谷时段蓄电、用电波峰时段放电,新型储能成为电网应对“尖峰时刻”的定海神针。
如今,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的“十四五”目标如期完成。
外一篇: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逐绿前行 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与荒滩变身巨大的发电场,横跨千里,清洁能源毫秒之间东西“闪送”。“十四五”以来,中国逐“绿”而行,在广袤山河间铺展能源绿色变革的壮阔图景,神州大地上能源生产与消费格局正在改写。
这是沙海日出的一瞬间,2.7万面定日镜被同步唤醒,这里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替代56万吨燃煤。
高原起风的瞬间,93米长的叶片加速转动,每转一圈发出的电足够三口之家用上2天。
今天的中国,一年发电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1/3。全社会用电中,每3度就有1度来自风吹日晒水流的馈赠。
这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绿色奇迹。长江干流上,六座大型水电站拦江而立,串联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里,昔日寸草难生的土地变身蓝色光伏的海洋。“十四五”规划布局的九大清洁能源基地,有七个都在西部地区。如果把五年间全国新增的光伏板铺展开,总面积可以覆盖53万座足球场;把新增的风机叶片依次连接,长度相当于从中国最东端到最西端走一个来回。“十四五”规划中的特高压“能源动脉”也在冲破地理屏障,加速生长。五年间,19条特高压开工建设,织成了一张电力输送的超级网络。如今,从西到东跨区域输送清洁能源电量增长了70%,来自西部的绿电支撑了东中部地区五分之一的用电需求。新型储能第一次出现在“五年规划”中。靠重力储能、靠压缩空气,今年夏天,这些“巨型充电宝”大规模参与“迎峰度夏”战役,成为电网应对“尖峰时刻”的“定海神针”。
今天,我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的“十四五”目标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