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在西藏林芝举行的“2025·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向与会者展示了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西藏清洁可再生能源总量位居全国之首。这一结论背后是西藏正发生的能源变革——水能、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并举的清洁能源体系已初步形成。
而就在今年6月10日,全球海拔最高的塔式光热电站——西藏开投安多土硕100MW光热电站正式开工,计划于2026年10月实现并网发电,有力推动我国光热技术再登世界能源科技新高峰。
世界屋脊的能源革命,从“追光”开始
缺氧、低温、强辐射的极端环境,曾是新能源开发的 “天然禁区”,却没能阻挡西藏向光而行的脚步。如今,这里不仅诞生了多个打破行业纪录的光热项目,更成为全球高海拔光热发电的技术试验场与标杆样本。
由太阳能光热联盟理事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体总承包的西藏开投安多土硕光热电站所在地海拔4650米,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60%,年平均气温零下5℃,最低可达零下40℃。
面对超低温、强辐射、低气压、高地震烈度的多重极端环境挑战,工程师们必须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高海拔地区的设备运行效率、材料耐寒性能、电网稳定性,每一个问题都关乎项目成败。
“由1.6万面定日镜组成的追光矩阵,能将太阳能精准反射至吸热塔,使熔盐升温至560℃,再通过高温熔盐逆流换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项目技术人员介绍。
这一“超级工程”的突破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它为解决西藏能源供需矛盾提供了新方案。西藏长期依赖水电,煤电、气电装机极少,冬季枯水期与极端天气下易出现供电缺口。而光热发电凭借其长时储能、稳定供电的独特优势,正成为破解这一瓶颈的关键路径。
技术突破,西藏光热发电的规模化样本
2024年至2025年,西藏光热发电领域迎来密集突破,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勾勒出行业发展的清晰轮廓。
安多土硕100MW塔式光热电站作为全球海拔最高的“追光工程”,是西藏“十四五”重点能源项目和西藏75万千瓦光热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创新采用熔盐塔式光热技术。电站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2.6kWh,每日可实现16小时连续稳定发电,使藏北电网供电能力提升约20万千瓦,每年可节约标煤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6.5万吨。
在西部阿里地区,中广核阿里“零碳”光储热电示范项目则探索了光热电站的更多应用场景。项目由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EPC总承包,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监理技术服务。集热岛采用“光伏发电系统+熔盐电加热器”形式集热,一期50MW太阳能热发电与供暖电站采用16h储热时长;二期新建120MW光伏,并将一期100MW光伏中的85MW临时转接至二期,建成后二期总共有205MW光伏,配套50MW/100MWh锂电池异步互联装置,设置205MW熔盐电加热器。储热岛传热储热介质采用二元熔盐,总储热容量约为2400MWh,可满足机组14小时满发需求。该项目在每年238天的采暖季,将为狮泉河镇150万平方米区域提供绿色供暖,彻底解决当地冬季能源短缺问题。
而于2025年5月10日全面投产的西藏扎布耶源网荷储一体化光热项目是全球首个在高海拔、电网末端地区,以槽式光热电站为主电源实现清洁能源孤网运行,提供全天24小时安全、稳定、可靠综合供能的先行先试“珠峰”项目。项目由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EPC总承包,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工艺设计、核心工艺设备集成供货、集热系统总承包和调试运行服务;项目包括40MW槽式光热电站、35MW光伏电站、20MW至40MWh电储能。项目符合国家“十四五”新能源发展方向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并为盐湖锂资源开发提供能源支持,带动西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良好节能环保效应和社会效益。
这些光热项目的共同点是都突破了高海拔环境下的技术极限,为西藏不同地区提供了定制化的能源解决方案。
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光热发电的溢出效应
西藏发展光热发电的优势不仅在于资源禀赋,更在于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全面带动作用。
正如多吉院士在论坛上指出,西藏年日照时长普遍超过2800小时,部分区域可达3000小时以上,为光热发电提供了无可比拟的自然基础。同时,西藏水能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1.76亿kW,约占全国26%。这些先天优势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以安多土硕项目为例,项目建设期间,通过开展焊工、电工、定日镜安装等技能培训,预计可带动当地农牧民创收约1.18亿元,全寿命周期纳税可达2.5亿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民生效益的双赢。
产业带动效应也已显现。中国能建、中国电建、西藏开投、国投、国能、华电、广东建工、东方电气等能源央国企积极在西藏布局,形成了“在建项目引领、多元主体参与、技术路线并行”的发展格局。
技术路线上,塔式与槽式齐头并进。塔式技术凭借高效聚光优势成为当前主流;槽式技术通过扎布耶项目的孤网运行验证,逐步形成可复制的高海拔应用方案。

西藏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为高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多能互补,构建清洁能源高地的未来路径
业内规划显示,西藏在“十五五”及长远发展中,将重点推广“光热+风电+光伏+储能”多能互补模式,在风光资源富集区域打造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未来,光热电站还将拓展工业供热、跨季储热等应用场景,与燃气锅炉等应急保障设施配合,应对极端天气下的电力缺口。
高原上的“追光”故事才刚刚开始,作为清洁能源高地,西藏定将在全球光热技术规模化应用中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