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可胜技术杨义:熔盐储能,破局零碳园区热电联产能源困局的关键

近日,在由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论坛暨展示(NEX 2025)上,太阳能光热联盟理事单位——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可胜技术)综合能源技术部经理杨义博士出席清洁供热论坛并以《熔盐储能:破局零碳园区热电联产能源困局的关键》为题发表演讲,深入剖析熔盐储能在推动零碳园区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与广阔前景。

政策导向明确,零碳园区建设遇能源瓶颈

在“双碳”战略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电力与工业部门作为碳排放主要来源,其低碳转型已成为国家减排攻坚的核心任务。数据显示,工业用能结构中,热力消耗占比显著高于电力,工业供热领域的清洁化替代成为工业低碳转型的关键突破口。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136 号文)、《零碳园区建设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绿电直连、清洁能源高比例替代等发展方向,为可再生能源在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奠定了良好政策基础。但杨义博士指出,传统电网的过网费与容量费机制,大幅推高了新能源用电成本,直接制约了电能替代化石能源供热的经济性,成为零碳园区建设的核心瓶颈。

绿电直连破局,解锁低成本用能新路径

“绿电直连是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抓手。” 杨义博士在演讲中强调。通过采用离网型直连模式,可将风光等可再生电力直接接入用户侧熔盐储能系统,彻底规避传统电网的附加费用,实现终端用能成本的大幅下降。

在风光资源禀赋优越的地区,该模式下的综合用能成本可低至0.13~0.15元/度,这一成本优势为大规模电制热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可行性,有效打通了可再生能源向工业供热领域渗透的关键通道。

技术特性赋能,填补高比例绿能替代缺口

杨义博士指出,零碳园区建设的核心指标明确要求清洁能源占比超过90%、碳排放强度降低90%以上。但即便在风电光伏资源最富集的区域,风光组合的年利用小时数仍不足4000小时,难以满足工业用户全年连续稳定用能的需求,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替代面临“时间匹配”难题。

而熔盐储能技术凭借高温(可达565°C以上)、大容量、长周期、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等核心优势,成为填补这一缺口的“关键拼图”。其不仅能实现能量的长时存储与灵活释放,还可广泛适配供电、热电联产及工业余热回收等多元场景,为零碳园区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支撑。

为佐证技术可行性,杨义博士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地区综合能源项目为例进行说明:该项目配置4.2GW风电、2.8GW光伏,搭配光热与熔盐储能系统,辅以天然气补燃,最终实现年发电小时数近8000小时,清洁能源占比超90%。项目总投资594亿元,度电成本仅0.2955元,显著低于当地电网电价,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787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热电联产场景,释放多元价值空间

在热电联产场景中,熔盐储能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杨义博士介绍,某典型零碳园区项目通过配置熔盐储能系统,风光+储能组合可覆盖近 8000小时的能源需求,剩余约10%的缺口由天然气补燃保障,既实现了高比例绿能替代,又确保了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从收益层面来看,该模式下项目年碳交易收益可达8000万元以上,为园区运营创造了额外价值,也为高耗能园区的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熔盐储能成能源转型核心桥梁

“熔盐储能绝非单纯的储能技术,更是连接可再生能源与工业用能需求的关键桥梁。” 杨义博士在总结中强调。随着产业链供应链的持续成熟、政策机制的不断完善,熔盐储能技术将在零碳园区建设、绿色工厂改造、高耗能产业转型等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未来,该技术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能源系统向安全、低碳、高效方向加速演进,为 “双碳” 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