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能森董事长陈明丽:做老百姓用得起的清洁能源

时间:2018-08-15 18:05来源:中国能源报
  “不用煤、不用气、少用电、用谷(或弃)电、零污染、零排放”。目前,爱能森开发的HSES(储能+多能互补+智慧能源)清洁能源冷暖站系统技术,在山东、河北等地示范应用,经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鉴定,技术成果属国内外首创,在同类开发研究中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日,针对我国储能和清洁能源发展现状,以及储热能在光热发电、清洁热力、智慧能源方面的应用等相关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爱能森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明丽。
  中国能源报:您如何评价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现状?
  陈明丽: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水电、风电、光伏、光热发电等清洁能源发展,但也遇到了诸多瓶颈。例如,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存在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是造成大量弃风弃光的主要因素。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储能,安全可靠的储能技术能够克服新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实现“源—网—荷”的缓冲和平滑过渡,保证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又可降低新能源的成本。
  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潜力巨大,但其发展规模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储能技术上的进一步突破。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8.9GW,同比增长19%。预计2018年我国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30.4GW,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8.82%,2022年装机规模将达到60.7GW。
  而爱能森长期专注热储能,并率先提出了“热池”理论。自主研发了高效熔盐储能材料、相变储能材料、特种储能材料、固体储能材料,可广泛应用于传统能源、光热发电、清洁能源供暖等多种应用场景。其中,低熔点熔盐材料的研发成功,解决了传统储热材料在光热发电储能领域的应用瓶颈问题,同时拓展了热储能技术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应用。
  为了填补太阳能热发电行业传热、储热材料标准缺失的空白,爱能森从2012年开始陆续开展了16种传热储热材料的企业标准研究,并逐步推广成为联盟标准(T/GRLM11-2017《太阳能热发电有机热载体联苯-联苯醚混合物》),团体标准(T/CPCIF 0005-2017,储能用太阳能熔盐)和1项国家标准(GB/T 36376-2018,太阳能熔盐(硝基型)),极大规范了产业发展。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爱能森在储能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
  陈明丽:爱能森核心的热储能技术就是利用自主研发的多种高品质专用储热特种材料作为传热、储热介质,吸收太阳能、电能、废弃余热、地热、水源热、空气源热等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变为高温热载体后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储存在高温罐中,根据用热需求进行热交换,换热后的低温热介质储存在低温罐中,释放出来的热能用来发电、供热、制冷、海水淡化等多种形式的热利用。
  通过该储能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将低品位的能源转变成高品位的能源;把低价值的能源转变成高附加值的能源,为客户提供冷、热、汽、电优质产品;把不稳定的能源转变为稳定的能源。
  并且,针对当前我国冬季“十面霾伏”的现状,爱能森针对性开发HSES清洁能源冷暖站系统技术,该技术以太阳能、弃电废热和热泵等为基础负荷,结合环保相变新材料储能技术,形成稳定的热池内循环体系,同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可再生能源,形成多能互补耦合互联的能源供应拓扑结构,在保障能源低碳、稳定、安全、经济的前提下,创出较高的供热系统能效比,可以满足城乡居民供热和工业园区蒸汽热水的需求。
  让老百姓用得起清洁能源是清洁供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没有国家补贴的前提下,该技术产品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均与燃煤锅炉供热成本相当。以已稳定运行两年的山东寿光三元朱村为例分析,其供暖面积为7.72万平方米,总投资515万元,供暖季每平方米供暖面积运行成本不到19元,每年节能量为1141吨标准煤、二氧化硫减排量17吨、氮氧化物减排量3吨、二氧化碳减排量为2501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中国能源报:未来,爱能森将有哪些规划和创新发展?
  陈明丽:创新升级的储热材料及储热设备,极大的带动了爱能森储能解决方案的优化及竞争力。目前,爱能森已申请专利近300项,形成以“热池”为核心的储能“专利池”,并进入美国、欧洲专利局等国际市场,形成国际化专利战略部署。而爱能森自主研发的“骆驼”系列低温特种储能材料,突破了危化品限制,可实现冷暖两用,已成功在爱能森各大清洁能源冷暖站中得到应用。同时,为了确保光热发电与清洁能源储能材料的品质及产能供应,爱能森投资青海100万吨熔盐基地,打造全球最大的储(热)能材料生产基地,拥有二元、三元及多元熔盐等多条高效特种熔盐产品生产线。去年8月份,第一条年产10万吨熔盐生产线暨全球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熔盐智能化生产线已落成投产。
  未来,爱能森将继续专心做好技术。立足中国,放眼全球,以“打造全球一流的储能专家团队、打造全球一流的清洁能源专业服务商”为目标,持续引领“能源互联网+储能+多能互补+智慧能源”新模式的发展,加快实现“全球储热能+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注:本文章转载自中国能源报,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