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可胜技术)研发副总裁兼副总工程师宓霄凌在“第十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大会”上,表示,从技术角度看,光热发电是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理想选择。
宓霄凌分析称,光热发电出力连续、稳定,可替代火电机组,提供电力供应保障;能够提供转动惯量和无功功率,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出力灵活可调,可大幅提升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
“自首批示范项目至今,我国光热发电累计装机838.2MW,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光热发电度电成本下降超50%,预计到2030年可以降低至0.45元/kWh。”宓霄凌介绍说,2024年-2025年,在我国青海、新疆、甘肃、西藏、内蒙古、吉林等地,总装机超3GW的在建“光热+”项目正稳步推进建设,这些项目大部分将于2025年并网投运。
近年来,可胜技术积极开展大基地中光热发电替代煤电的探索。以甘肃腾格里沙漠特高压送出工程为例,该工程配套电源总规模1520万千瓦,其中:风电400万千瓦、光伏700万千瓦、煤电400万千瓦、光热20万千瓦、电化学储能400万千瓦时。
宓霄凌表示,现阶段,在单个大基地项目中以光热电站替代1~2台100万煤电装机技术经济性完全可行,减碳比例达21%。另外因为光热调节能力较强,还可促进风电和光伏的消纳。”
宓霄凌进一步分析表示,随着光热发电度电成本的逐步下降,以该项目上网电价0.3094元/kWh为基准,千万千瓦大基地中,光热可替代煤电机组规模逐步提升。到2029年,光热度电成本水平下降至0.45元/kWh左右,可替代4台煤电机组,减碳比例达48%。
可胜技术成立于2010年,总部坐落于浙江杭州,是一家专业从事太阳能光热发电和熔盐储能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推广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可胜技术坚持自主创新,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已申请专利417项,参与、牵头国际国家标准33项,承担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课题31项,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技术奖项6次。
截至目前,可胜技术光热项目累计装机1360MW,其中已投运塔式光热项目3个,在建大基地光热项目11个。其中,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光热电站是全球首个且唯一发电量超过设计值的塔式熔盐光热电站,连续三年实现达产目标,并获得国际权威第三方认证,设计已达到全球同类技术的最先进(state-of-the-art)水平。
注:本文章转载自可胜技术,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