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厚力量,培养高端人才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太阳能利用研究的单位之一,云师大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一直致力于为国家和地区培养、输送高端的专业人才。”李院长向记者介绍,学院前身为“太阳能研究所”,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教授、研究员1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人选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和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省级特聘教授1名。
长期以来,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为主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农业生物环境及节能技术等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及技术开发应用人才。现有“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具有“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硕士点及博士授权点,具有“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是云南省“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联合培养基地、云南省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太阳能协会的挂靠单位。
学院基础设施、研究平台完善。建有可再生能源材料先进技术与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太阳能热水器检测中心(昆明)、云南省农村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太阳能工程中心;拥有2000余万元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在建2万余平方米的集光伏光热应用示范的能环学院科研教学大楼。
科研创新 服务社会发展
“学院的太阳能热发电和热利用方向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检验中心的学术支撑方向,近年来,开展了很多创新性的研究。”李明院长对记者说,太阳能热发电和热利用方向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传热传质学、太阳能热利用工程、太阳几何学等,对太阳能热利用及相关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有建筑自然通风中的非稳态浮力流动及其传热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固体微粒在非线性流场中的漂移运动、建筑被动加热和制冷、热储存、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中的传热传质机理等,已形成一个研究方向明确、研究成果突出的学术团队。
近年来,太阳能热发电和热利用的师生们积极创新,拼搏进取,在建筑热环境研究、社会服务和产品开发研究、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太阳能热利用研究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
在建筑热环境方向,太阳能热发电和热利用学术团队承担了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0余项,累计在国际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省部级奖5项。在社会服务和产品开发研究方面,学院为云南地方经济发展、节能减排、建筑通风采暖、被动加热与制冷、太阳能一体化建筑、新型热利用材料、农产品干燥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为国家及西部大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提供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高层次的科研人才。在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持续开展多项工作,结合云南西部地区,学院在太阳能干燥、太阳能与建筑结合、太阳能热水器质量检测、太阳能热利用产品标准制定等方面从理论到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新性尝试与探索;对于云南省太阳能热利用产品的推广与普及取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东南亚国家太阳能热利用产品的推广与利用、人才培训及目前正在建设的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利用联合实验共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学院还积极参与太阳能热发电和热利用方面工作,制定了云南省太阳能热利用的规划,与云南太标太阳能公司成立了云南省太阳能光热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目前,正在太阳能供热系统、制冷系统、干燥系统、太阳能蒸汽系统方面开展应用与推广工作,这些都将有效扩大太阳能热利用的应用范围。
信心满怀,助推产业前行
谈及学院这些年来的发展情况,李明院长用数字向记者进行了既简明又清晰的总结。在学院师生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奋斗下,学院承担了国家973、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重大国际合作计划、国家自然基金-云南联会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项目及省部级的一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8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1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转让或被采用;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国内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有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如今,学院已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重要的研发及人才培养基地。
回望过去,硕果累累。展望前方,信心满怀。李明院长告诉记者,未来,学院将不断加快技术转移与示范、进一步提升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与稳定性;加强政府引导,并与市场密切结合;完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产业链及相关技术的相互支撑;学院将产、学、研全面创新发展,努力促进中国的太阳能热利用从单一示范向产业升级转化,全力播洒云师大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光与热。
向着太阳,云师大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正驭光前行!
李明简介:
工学博士,云南省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云南师范大学太阳能研究所(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所(院)长,曾任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昆明)常务副主任,兼任云南省太阳能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科技研究联合会副理事长,云南省应用技术研究院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委员会太阳能热利用委员会委员,《太阳能学报》编委,《灾害学报》编委,云南省教育厅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省重点学科及优势特色学科“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负责人,云南师范大学“农业工程”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的学科负责人, 国际刊物Solar Energy、Applied Energy、Solar Energy Material and Solar cells、Renewable Energy等学术刊物的审稿人。自1985年一直从事流体力学、热动力学、太阳能利用、农业工徎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研究重点项目、国家出国人员留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云南省国际合作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2项,并参与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科技部产业联盟等项目。
所完成项目成果获省部级奖8次,其中以第一获奖者获云南省2010年度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第一获奖者获云南省2005年度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获云南省2000年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二等奖。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中外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20篇,被SCI、EI收录60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一部。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已授权)。2000年8月被云南省人事厅破格晋升为教授,2004年被云南省政府授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并于2004年获准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1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10年作为《西部高原地区太阳能有效利用及可持续开发研究》团队负责人获准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资助。作为云南省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专家多次在国际会议等方面作大会学术交流报告。
2014年11月中下旬,国家太阳能光热联盟2014年研究生学术论坛如期在昆明召开,来自国内多所科研院所和高校从事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研发工作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们,在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又称“太阳能研究所”)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发展战略和展示各自在太阳能热发电、热利用研究方面的专业才能。作为承办方,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从论坛的前期筹备、论坛的召开到学生的全程接待等等为此届研究生论坛的圆满召开、促进我国太阳能热利用高校间的相互了解、拓展广大研究生的研究思路做出了极大贡献。
“无论是学术论坛还是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太阳能研究所)一直在竭力推动我国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的发展。”云师大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李明告诉记者,云师大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是集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型科研教学单位,他们在教书育人和研究致用方面互促共进,相得益彰。(童小芬报道)(转载请标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