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央视记者柴静因一部《穹顶之下》,再一次被人们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此片围绕着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对雾霾进行了深度的剖析,是柴静为了自己的孩子,与雾霾之间展开的一场“私人恩怨”。暂且抛开社会上一部分人对柴静本人的种种非议是不是应该,也先不分辨眼下的争辩是不是某些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纷争,单论这部名叫《穹顶之下》的纪录片,它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此振聋发聩。
雾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谁带来了雾霾?煤?经济?发展?我们应该怎样权衡?
有网友评论说“要环保就不要求发展,中国现在走的路是发展的必经之路。”不可否认,煤油的利用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前进。但是,“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后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生态环境越来越珍贵。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方式,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生态环境问题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习近平强调。
所以,调整能源结构,创新能源发展新模式成为国家和人民日益迫切的需求。污染性强、消耗大的传统燃煤和石化能源必将被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所取代。而其中,科学统筹、合理规划、协调发展成为能源革命的关键。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刘晓冰秘书长在接受《中国电力报》采访时,对我国能源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设想:“用太阳能热发电来逐步替代传统能源对电网的调峰作用,这无疑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国家应该尽快明确太阳能热发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
太阳能热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通过热功转化进行发电的技术。针对今天我国的太阳能利用情况与社会现实来看,太阳能热发电最适合在我国进行普及推广。不仅发电原理与传统火电相似,并有条件逐步替代火电担当基础电力负荷的新能源。而且除水电、核电外,太阳能热发电在全寿命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最低的,而且低很多。WMh煤电900kg,天然气435kg,光伏110kg,风能17kg,氢能14kg,光热12kg。
然而,目前,无论是从人们对太阳能热发电的认知程度还是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来看,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还远没有被大家所熟知和重视。刘晓冰在接受《中国电力报》采访时曾说道:“关于我国太阳能热发电的发展,我们又必须得承认,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了目前这些新兴可再生能源自身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还需要不断完善,有些问题还需要解决外,对传统能源产业的升级改造或转型,都需要一个过程,它牵扯许多现实的系统问题,如产能及需求的过渡与衔接,传统产业大军就业形式的转变与安置、新能源网络的布局与配置等。但任何的长期规划都需要在科学统筹的安排下合理发展。”正如我们今天的环境,如果当初我们不只单纯追求经济的发展、更加严谨科学的规划,也许目前很多的污染可以避免。“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是的,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掷地有声。我们不想看到若干年后,当人们真正了解了太阳能热发电,当人们开始明白今天坚持在这份事业中的研究人员、工作人员在做什么的时候。华夏大地却没有了最适合建设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地方了。
“放眼人类文明,审视当代中国,习主持的思考深邃而迫切——中华文明已延续了5000多年,能不能再延续5000年直至实现永续发展?”人民日报在《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一文中这样指出。
《穹顶之下》中,柴静说,对于环境问题而言,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幸免。无论你是谁,在哪里,只要你在这片苍穹之下,你必须要面对、接受。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一部片子的力量也是不够的。想要彻底的改善我们的环境,我们必须像万道阳光一般凝聚在一起,付出自己的力量穿透这片霾的穹顶,重新洒向大地亲吻在孩子们的脸上。
只争辩解决不了现实,如果大家真的考虑的都是国家利益,那就应该赶快行动起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只争朝夕地解决现实发展中的问题。
注:本文章转载自联盟编辑部,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