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对话(二): “2015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及技术发展论坛” 嘉宾访谈

时间:2015-05-06 10:15来源:太阳能光热联盟

   4月2日,由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隆展览(中国)有限公司主办的“2015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及技术发展论坛”在北京皇家大饭店举办,除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大会还精心设置了两个高端访谈专栏。上午的访谈已经在上一期的报道中介绍过了,这里接着介绍下午的内容。

      下午,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研究员孙培军,中国建筑设计院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高级建筑师曾雁,深圳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曾智勇,日出东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焦青太,大连希奥特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晓东,江阴市华方新能源高科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伍春银等受邀走上对话讲台,与参会的领导、专家及学者共同分享太阳能热利用的政策导向、企业走出困境、市场拓展及对未来的展望。

      此次访谈由上海交通大学代彦军教授主持。

1、从国家政策层面如何支持太阳能热利用企业破解应用成本高的魔咒?

      主持人:今天我们邀请了国内政策及产业研究方面重量级人物,包括太阳能热利用领域、建筑领域、工业领域、发电等各领域的大师。今天的对话旨在进一步探讨太阳能热发电、热利用事业的良好发展前景。首先,问一下孙培军研究员,目前太阳能热利用事业在中国有了相当的基础,但是主要是集中在低温热水建筑领域,经济性比较好。但是,在热发电及中高温利用领域还面临着成本居高不下、大规模推广难以进行等瓶颈。您认为从国家的政策层面如何促进和支持太阳能热发电、中高温热利用方向的发展?

      孙培军(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研究员):首先,这个问题属于宏观层面,我认为其包含两个核心点:第一、应用成本高;第二、国家政策方面。2013年,从国家层面来讲非常重视热发电、热利用行业。因为,热利用行业以前主要是中低温方面,在中国整个可再生能源领域里它的能源贡献量很大。热发电近几年已经被纳入到国家战略层面试点,未来可再生能源战略方面也已经把它作为非常重要的内容。从2013年,能源局委托国家太阳能光热联盟做过这方面的调研,目的是想研究从政策现状如何来推动其发展。实际上,我们进行此研究是想弄清楚应用成本高到底高在什么地方。热发电从研发、生产制造到最后应用,哪个层面我们国家层面可以做?因为,应用成本高不单单是政策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是相互的。今天上午包括刘秘书长和我的同事时老师都谈到,这是个怪圈,政策在等市场,市场在等政策。从目前感觉,产业好像没有问题,生产能力具备了,现在为什么会成本高,没有得到验证?为什么没有得到验证,这里面有风险。风险本身就是成本之一,我们在做这个研究时,对热发电产业链和成本进行了梳理。为什么成本非常高,第一不是规模化生产,第二报价时会考虑一些风险因素,所以,整个产业在没有得到印证的情况下,很难说清楚成本到底是什么情况。从政策层面,在做整个研究过程当中,很多东西不明确。尤其是现在在产品技术方面大家比我专业得多,落实到系统开发层面,技术系统这块有很多说不清楚。比如保温或者整个回路里要保证保温的能耗等问题,在核算成本时很难把它量化到具体的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就很难给出一个非常明晰的思路。所以,在目前状况下,很难说大家期望国家给出一个什么样的政策。实际上国家在这方面做了很多事情,科技部在“十二五”、“十一五”都有关于太阳能发电设备的支持,现在从产业反馈的信息来看,实际上制造能力已经具备了。从市场角度来讲,如果是市场规模的问题,实际上“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中,额度不受限。核心点如果说电价问题,我投入到市场,我的电价问题到底能不能回补成本。这种情况下,从国家的层面就是想从政策研究的角度,也是想提供一些这样的支持。如在哪个价格上比较合适,刚才大家也可以看到,成本下降的幅度,到底是什么范围区间,咱们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有的说很难达到,有的说我很快就可以达到很低。在这种情况下让国家出台统一电价的可能性很小。未来,从应用端来考虑,国家可能还是以示范角度去支持。那为什么中控会拿到电价?因为国家重视太阳能热发电,要推动它规模化发展,实际上走出这一步也就意味着支持范围在不断扩大。从整个的政策推动的角度考虑,国家实际上还是非常注重,非常想推动此产业规模发展,只是要给出一个合理的价格点,难度比较大。

      中高温热利用跟热发电不一样,因为热发电核心点是电价,但是中高温热利用,很难用价格去衡量。因为,中高温牵扯到热能,在整个能源重电轻热的形势下,怎么去推中高温,政策的角度可能不大一样,整个可再生能源宏观层面的内容都需要考虑,包括新能源示范城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这些综合类里已经考虑到了。实际上,最宏观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对整个供热将来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现在或许还没有体现,慢慢会非常明确,因为将来的节能指标和压煤指标对政府的领导考核,已经纳入考核范围。这种情况下,压力非常大,要想办法来降低能耗标准,而热能在整个的能耗比例里占比很大。所以,在这一块是一个倒逼机制,不是主动。整个政府层面还有整个工业领域,要降低能耗。怎么降低,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热能,那如何去降低热能?可再生能源供热,尤其是中高温在工业端的作用就会体现出来,是个传导的作用。我觉得整个大的政策环境,对这方面的支持力度在慢慢加强。

      刘晓冰(国家太阳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刚才孙老师提到的事情使我想起能源局的新任局长上任之后发表了一个讲话,其中没有提到一点光热。当时我们很担心,国家真的不想支持太阳能光热产业了?今天上午湘电周书记说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了光伏、风能,但没有光热,我们真担心光热被遗忘了。刚才您的讲话肯定了发展趋势,那么在“十三五”期间在光热方面是不是会有所表现呢?

      孙培军:我们也参与研究了“十三五”可再生能源规划,实际上光热在整个“十三五”能源规划能源贡献量中占的比重很大,可以体现出在整个可再生能源乃至整个能源领域它的贡献或者它的地位重要性。整个“十三五”期间,光热的空间应该在整个可再生能源领域里面占的空间是很大的。

2在中国建筑设计中如何融入太阳能热利用元素,关键问题是什么?

      代彦军:感谢孙先生的精彩分析。我们知道太阳能规模化利用最大的领域就是建筑领域,各类建筑是利用太阳能的良好载体,在建筑上充分利用太阳能,对促进太阳能热利用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今天请到了住宅和环境工程中心的曾雁,曾总在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请问一下,在建筑设计里面怎样考虑太阳能热利用的元素,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曾雁(中国建筑设计院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高级建筑师)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做一次交流,关于太阳能热利用如何应用于建筑领域,我们多年前就开始注意此问题。这里涉及到的是建筑主要能耗中需要热能耗占到建筑能耗的一半以上,如何应用太阳能热解决建筑一部分能耗,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首先,我想跟大家说建筑中用的热基本上都是低温热,所以对它的要求不像工业或者其他领域那么高。我们都知道以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热水,热水在目前来讲,在全国已经有几十个省市都已经强制执行了,初始的过程也是存在着各种的问题。随着时间发展,目前来讲,我们国家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把这一部分已经解决得比较好,比较成功这是关于需求方面。从形式上讲,在建筑设计中,首先是建筑的功能、使用要求及美观等方面去考虑,刚才说功能是需要有热水、热风等等的热供应,从安装的位置来讲,因为它需要晒太阳,现在有了比较好的设计,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从系统角度讲,我们认为目前系统的种类比较多。根据每一个建筑类型的使用方法不同,系统要做相应的精细化研究,如果系统的设计和你使用的规律不匹配的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起不到发挥太阳能到最佳作用的效果。这个是我们需要提醒所有热供应的专家、企业要多多注意的问题。前一段时间有些部门也做过一些统计,说用了太阳能热水器的某一些住宅反而不节能。提出这种论调是通过一些实测来的,这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整个系统设置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匹配,大量靠电能来维持其加热,太阳能真正发挥作用反而是水位已经上来时,这样造成的浪费比较大。所以,我们还需要在这方面做精细化研究,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另外,今天我也看到这么多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的出现,从建筑使用角度讲,直接把这些发电装置放在建筑上话,目前我觉得比较困难。我们也看到刚才有一个用于厂房上的槽式电站,1兆瓦需要2万平米的面积,这样我们就会不自觉跟其它发电形式对比。它占的面积大,但它的发电时间比较长,从效率上来讲,我觉得可以综合去平衡,而不是单纯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槽式也好,塔式也好,各种发电的形式出现以后,在将来成本和效率都能达到一定程度时,首先还是以发电为首选。一些副产品,比如余热,它的热能梯级利用的形式可能会被广泛采用,它可以在后端时把这部分能量应用于建筑过程中,我们需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针对现有的一些条件进行深入的考虑。

      代彦军:感谢曾总的精彩分析,我有一个问题,太阳能在建筑领域应用,首选的是被动式利用,还有一个方式是装集热器、装光伏板,即主动式利用,您看应该怎么处理这个关系?

      曾雁:我们现在推行的绿色建筑也好或节能建筑也好,首先考虑的是被动。因为,我们在做建筑设计时,首先要发挥建筑本身一些特点,利用在设计过程中更多得到太阳能能量和利用太阳能能力,通过设计本身的手法和构建,充分利用它。另外,还要注意建筑本身的节能,一方面降低能耗,另一方面通过被动设计补充一些能耗,这两个作用之后我们要对主动的技术进行优选,选择适合于这一类建筑的各种主动的形式来进行补充,最后是用常规能源来保证,通过这样一整套系列化的手段,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能达到相应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同时也能够把能耗降到最低。

3、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发展和市场拓展对金融投资的需求?

      代彦军:再次对曾总表示感谢。太阳能热发电企业很大的问题是产业在没有规模发展的情况下,缺少投资,我们需要更多的投资以及政策支持。深圳爱能森作为一家致力于太阳能热发电事业的公司,曾智勇先生您能不能谈谈太阳能热发电产业的发展,包括产业的拓展,对金融投资有什么样的需求?

    曾智勇(深圳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个伪命题,就是成本问题。我做了六年的光伏与风电,做了五年的光热,我们的风电年发电量最高是2200个小时,光伏年发电量是1800个小时,光热发电站6500个小时,与煤电发电小时数一样。为什么光热成本比光伏大了十倍?那对于做光热的人首先说度电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其实已经比光伏低了,可我们还不知道。实际上是我们走到了一个误区,这个误区就是国家为什么对光热发电动作这么慢?我们在风电、光伏发电产能是老大,为什么产能不消化,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在光伏发电这一块,光热单位面积的发电量要比光伏大得多。我们做光热自己必须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所以说,这个成本问题我们一定要清醒。第二点,光热发电最大的魅力有三方面,一是光伏、生物质等新能源都是生力军,都是对能源的补充,光热发电是唯一可以取代传统石化能源地位的新能源,我们可以带着它们走,以光热来调峰。但,光伏已先入为主,光热站在后面。另外一个角度,光热的优势还有两点。很明显,在沙漠地带,它的高度比光伏高,所以它对下面的植物保护得好,对治沙非常好。第二点,大家谈得很多的就是中高温利用。从这几个角度围绕我们主持人的问题,介绍我们为什么要来投光热。我们国家主管部门有两点,一个是示范电站一定要做,做与不做,对与不对,谁也说不清。你让他做两个电站,这是应该做的,这是我们要去主导的。第二个是,我们整个产业优势,只要我们守得住,坚定信心,那是大有前途。怎么去守住它,这方面太阳宝做得很好,还有很多做得很好的是中高温余热利用,先把班子养活。产业链要做好、做全,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成本。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有电价就能投资,有投资就能拉动产业,拉动产业才能形成全产业链,才能降成本。第二,光热成本已经低于光伏了,但我们还不知道。我们绝对不能跟煤电去比,煤电消耗的是资源。我建议联盟秘书长,至少要统一对外的标准,统一对外的宣传口径。我们加大投入,我们正在筹措资金,今年准备开个10兆瓦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站,也正准备在包头开个100兆瓦塔式电站,把这两个电站能够建起来,保证运行,给领导提供决策参考数据,我们这个行业才有希望,谢谢大家。

      孙培军:曾先生,刚才您讲了,目前光热度电成本已经低于光伏了,根据您现在这边的技术,您觉得度电成本大概多少?

     曾智勇:两个数据。按照每千瓦3万块钱这个装机容量去投资,我们做光伏时是3万5到4万,我们的度电成本已经低于6毛。

4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如何走出利益下滑的阴霾?

      代彦军:其实,第一太阳能光热、光伏并不矛盾,第二,光热发电是朝阳产业,大家致力于这个产业会有美好的明天。众所周知,日出东方是光热上市第一股,近期日出东方的股指不断上涨。还有一个数据,去年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增长率下滑17%。我想请焦总分析一下,作为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企业,也是中低温热利用很成功的企业,您们是如何在热水器行业增长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太阳能热利用事业的?

    焦青太(日出东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这个问题是有标准答案的,两个字,创新!围绕创新我想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特别是这两年,太阳能热利用行业,从2012年开始市场已经出现下滑,去年行业里公布是17%点多,实际上,我们感觉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日出东方通过在市场上不停推出各种各样的新产品,我们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业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利润还有所增长。行业第二的销售量可能只是我们的20%多一点,很多行业里面的人就把我们公司作为行业发展困难时期的案例,说你看他因为有创新。我想这个是表面现象,我想说的是,第一个,创新是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个活动,而不能等到行业不行了,企业发展有困难时,我们才想起来应该创新了,实际上这时你再想起来已经迟了。因为知识需要积累,人才队伍培养需要时间,创新意识也需要培养,创新的课题需要有来源,这都不是一夜之间的问题。创新是没办法让你等到行业发展不行了再想起来,不是在行业发展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措施,而是需要贯穿在整个企业经营活动当中。第二,不要以没钱为借口去拒绝创新,很多人说企业没钱或者企业很小怎么创新,。也许很多人说我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实际我们企业也是比较典型的, 2009年创业的时候也只有十几、二十万贷款,但是在业内来讲,创新是从企业创业的时候开始,你在企业创业的时候就要培养这种创新的意识。我们2009年引进了目前为止中国唯一的一套也是精密度最高的一套室外太阳能检测装置,到2010年的时候我们建成了18个涵盖整个产业链的室内实验室。2011年,我们下决心投资1500万,建立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模拟实验室。研发是创新,是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你没办法指望说我到时候会有钱,说等我有钱了可以挖来人,但是你挖来不了创新的意识,你可以挖来那个技术,原来那个产品,但是你带来不了这种研发的机制。第三个从我们公司实际情况,一切的创新行动必须围绕市场去进行创新。我们在座的大部分来自企业,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你可以短期不盈利,但不可能一直不盈利。如果创新离开了市场,就会变成自娱自乐,就会变成为了创新而创新,这样实际上毫无价值。我们热利用行业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许多年前也在投资,出现问题以后,发现他们很多的产品、很多的技术在这个时候帮不上忙,那你前期这么多的投资实际上就是白费了。所以我们所有的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而不是一直强调我们的优势,而是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在哪里。再补充一个,孙研究员在这边,企业发生问题了,经营出现问题,那可能是创新的问题,可能是企业管理的问题和产品质量的问题。但是如果是整个行业都出了问题了,那就可能不仅仅是技术管理的问题,那可能还涉及到产业政策的问题。太阳能热利用实际上现在面临的这种情况,很多年前,我们一直说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商业化了,商业化的市场把质量做好,把成本降低,把售后做好,把满足客户需求做好就行了。但是太阳能热利用不仅是太阳能热水器,讲太阳能采暖、太阳能空调、太阳能工业应用,这些东西它完全没有商业化。希望孙研究员在这方面可以给国家多建言献策。

      代彦军:焦总讲的创新、市场、人才,对我们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尤其重要,特别是焦总谈的创新。因为我还是比较熟悉日出东方这个企业,他们十几年来的快速发展肯定跟创新的意识、人才的积累和围绕市场的工作都是密不可分。

      曾雁:我问一下,您刚才提到了太阳能采暖是将来的发展方向,我想听您在这方面一些比较详细的解说和分析,目前存在一些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将来的前景是什么?

      焦青太:整个行业包括我们企业许多年前就开始从事太阳能采暖,现在存在的几个问题,也是很矛盾的事情:初期投资,因为太阳能保证率高,初期投资就高,因此太阳能节能效果好。另外,可以降低太阳能保证率,但这时节能效果又差。此外,这个行业实际上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但今天我们参加这个会听到了很多新技术,像太阳能采暖,在欧洲已经成熟,但是在我们国家初期投资比较大,这些东西如果没有政府在政策上的引导,光靠一个企业行为去推它,难度很大,不是说没有解决办法,但是需要社会的认知与共识,需要政府的引导。

5作为多年从事太阳能热利用的企业负责人,您是如何看待环境保护与事业发展的相互联系?

      代彦军:再次感谢焦总。传统热利用都是热水器企业,事实上现在像日出东方一样,大家都走出了这个范围,把太阳能热利用从热水器已拓宽到了采暖、空调、工业、热发电等领域。太阳能热利用最主要的特点是更环保。清洁能源,有利于环保,能不能用太阳能来采暖解决京津冀雾霾?大连希奥特阳光能源科技公司邓总长期从事太阳能热利用方面产品开发工作,请您谈一谈在太阳能热利用和环保方面的体会?

     邓晓东(大连希奥特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大家下午好,现在大家从事太阳能的光热利用这个行业,,就是与环保休戚相关,我们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是直接决定对我们环境的影响。今年是比较纠结的一年,又要保持增长,又要保护环境,确保APEC蓝的常态化。现在所有的产业,必须要找一个增长点,哪些产业?就是我们的光热行业,今年应该大力推广的可能就是咱们的光热行业。举个例子说明,比如现在热电联产的电站,现有的煤厂,我们可以把它变成太阳能余热厂,把燃煤锅炉变成燃气锅炉,作为发电的辅助动力,这样的话就可以大大减少排放。另外,在有天然气管道的地区,除了近期的煤改气之外,还应该大力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采暖系统。现在城市当中的常规化的供暖,其实给雾霾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如果要着力实现城市当中的太阳能供暖,这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我们公司在大连,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太阳能联供系统示范工程,现在已经运行了五年,像这样实现冬季采暖、夏季制冷、全年热水,这才是真正解决雾霾最有效的手段。我希望在座的同行们,如果有兴趣,欢迎到我们公司参观。在座的都是一些高温、中高温领域的精英,我主要从事低温利用,我也相信未来我们在座的所有专家们、行业精英们一定会为未来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包括产业转移,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

      代彦军:您提到在大连用太阳能采暖,夏季还可以辅助制冷,全年还有热水供应,这个系统运行了五年,类似的工作我在上海也做过,初步的问题是成本有点高,您是怎么解决和平衡系统的经济性和节能环保性?

      邓晓东:我们真正的要把这个太阳能的联供系统普及开来,成本的确是一个瓶颈,怎样降低成本,就要通过规模化的产业。还有一点是看我们追求什么?是长寿命还是在有效的生命期内怎样优化我们的材料。我们的示范工程都是用的SUS304不锈钢的管道,当时由于缺少经验,都是我个人投资,又怕失败,所以不敢用PTR管道,就担心一旦系统过热会怎么样,结果这块成本稍高一些。我们现在核算了一下,整个成本联供系统大概是500块钱一平方米左右,我们跟其他方式来实现连供,好像成本也没有太高,而且相信用其他方式普及的话,可控制在450块钱左右,我们现在正在给湖北的一个制药厂设计一个大型的联供系统,他们把宿舍楼看得非常重要,这个系统已经做完了,最近马上就要开始我们的会商。这家企业的老板说,一定要把宿舍楼复制到武汉的各个角落,所以我对这个也是信心满满。

6、作为传统产业如何关注新兴能源产业,如何适应新兴能源技术需求,在国内太阳能热发电市场不是很明朗的阶段,企业如何开拓国际市场?

      代彦军:据我所知,华方新能源是近年来投身到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热发电的企业,请伍总谈一谈传统产业为什么要关注新兴能源产业,如何使传统产业来适应新兴能源技术的需求,目前太阳能热发电规模还没有起来的情况下,你们企业是如何开拓国际市场的?

     伍春银(江阴市华方新能源高科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实际上主持人讲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为什么要从传统的产业转移到太阳能热利用新兴行业,其实我们原来跟太阳能也有关系。我先介绍我们公司目前的情况。简单讲,我们公司是生产回转减速器,在国内来说,2005年我们第一个做减速器。我原来在汽车行业做了很多年,看了这个产品,从力学的角度,它转换力的方向,并且能承载着一定的负载和力矩,当时我们就搞了一个产品,最先是用在工程上,后来2007年时,德国的一家太阳能企业,看到这个说可以用到我的跟踪上,它可以有效的提高效率,一试就把这个开发成一个新的应用,但当时是光伏。关于光热应用,我们看光伏能用,那么在光热上能不能用?所以回答主持人第二个问题,我们从传统行业到光伏,然后再到光热,光热的应用我们了解了一下,主要是几个方面,其它的比如说负载、力矩要求是一样的,主要是精度要求,光热无论是哪种发电要求都比较高。这种情况下我们自主研发了高技术的产品,我们当时的产品是普通产品S,后来是PE,就是精密性,这是我们当时第一步。第二步,实际上我们看国际上一些品种,我们也看了一下国际上目前在光热领域的减速器应用哪些家比较好,并在国际市场进行了探索。现在德令哈的项目也正在商谈2×135MW塔式电站定日镜用减速器。我们将国外的技术和我们自身的研发相结合,配合光热的发展做了这个产品,目前从应用方面说,从客户反馈的情况来看,订单是订了再订,为此还是比较欣慰的,此产品的开发是比较成功的。关于主持人的第三个问题,在国内的光热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应用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去开发国际市场?实际上我们开发市场分三步,第一步我们打过去,第二步我们抱成团,第三步开回来。打过去,我们用成本和质量优势去占领国外市场,我们的产品目前来说主要是打进发达国家市场:美国、德国、奥地利、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现在南美也有。打过去以后抱成团,打过去以后对国际上我们的竞争对手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反过来他就要找我们合作,所以从2012年开始不断有国外的企业同行找我们合作,2013年开始谈,去年我们出让了一部分股份,我们内资现在变成外资。同时抱成团,我们的股份也渗透到国外去了,相互持有。互持的目的,我主要考虑两大方面,第一,技术上的优势,可以把技术引进来,以降低国内的整个太阳能热发电的运行成本,这是非常大的运行成本,靠我们自身来做,这个成本降低可能很有限。我们跟美国合资以后,一是规模上来,第二成本也会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并且是逐渐下降。第二,管理上的优势,他们管理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生产周期缩短,我们的生产周期原来的标准产品15天,他们的标准产品现在只有2天半,相差很大,我们引进他的模式已经有半年时间,已缩短到8天,我们的目标是5天。管理方面我们也有提升。第三步是打回来,我们国内光热市场肯定会起来,从我们现在跟客户的交流来看,国内今年应该有部分的商业化电站的启动,除了大家知道的这两个135兆瓦的之外,我们近期有其它的也在谈。商业化的上来以后,给政府决策机构提供了依据,电价到底在何处,是维持不动还是更有竞争力的方式,这个也是我们当时做开拓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来做的第三步,再打回来,目的主要是为了光热整个事业的发展,还有我们讲大方面,治理雾霾、清洁能源这一块,我们也是希望能够为国内的光热的产业发展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谢谢大家。

      代彦军:伍总,华方是我们中国制造的骄傲,国外的光热电站都用我们的产品,可见将来在中国发展这种光热电站,我国的制造业有很大的储备,很好的潜力。

      刘晓冰:前面几个嘉宾的讨论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尤其刚才伍总说,作为传统产业,有自己的优势,可以打出去、抱成团、打回来。他有他的优势,找好了自己的点。而对于其它产品,如真空管、反射镜等,应该好好思考,自己的优势在哪,应该怎么做。我也听到曾总这边提到技术应用,光热在各种环境下的应用,尤其建筑方面的应用,我也跟孙老师这边曾有过接触,在我们推动光热发电的时候也去探讨了一下光热利用领域国家不给补贴,但能不能给政策。刚才我很荣幸听到了国家出台一些治理雾霾的措施,比如说对煤的燃烧的控制,对环境污染指标的控制,可能对各地的政府有更加严格的考核,这就是政策引导要发挥作用,这就是我们前行的驱动力。我们联盟也有很多工作要做,下面就把产学研,尤其像上海交大代老师这类的团队手里掌握的技术与我们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比如与建筑设计部门合作,共同把这些技术做得更可靠、更实用,也跟孙老师这些智囊团队共同搞一些讨论研究,让我们的智囊团队也知道产业发展到了什么地步,该出台什么政策,这个我觉得很有用,这是联盟下面要做的一件实事。

      非常感谢各位,有你们在,我们光热不论是高中温还是低温,都会有美好的前景、一定会成功!谢谢大家!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