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0日,为期两天的2015联盟研究生论坛在天津大学圆满落幕。本届论坛一如既往的延承了往届的传统,本届研究生论坛以“我的研究 我的创新”为主题,来自各联盟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们围绕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空调与供热、太阳能建筑利用、太阳能工业应用以及太阳能热发电等内容展开了报告和讨论。
本届论坛遵循历届的流程,对优秀论文进行评选。经过评委们严谨、公正的评审,来自云南师范大学的邱羽荣获了本届论坛的一等奖,二等奖分别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的李青和天津大学的赵晴获得,三等奖分别由西安交通大学的胡甜,浙江大学的杨光伟和武汉理工大学张亚祥获得,优秀奖则分别由北京理工大学的武纲,北京工业大学的李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郎宇帆和上海交通大学的马玄获得。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的李鑫研究员、云南师范大学的李明教授、河北工业大学的王恩宇教授、天津大学的赵军教授以及南开大学的王宗畔教授担任本次论坛评委。
优秀报告评审结束后,承办方带领全体参会人员,来到了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聚焦太阳能热利用工程研发中心,参观其所在实验室的实验平台滨海太阳能多联供系统。该系统以1096㎡抛物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作为热源端,同时进行冷热电及海水淡化的多联供,从而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梯级利用。
北京理工大学的武纲同学是第一次来参加联盟研究生论坛,他表示,从聆听这些报告中能借鉴到做相关方向的同学们的一些经验,收获很多。今年刚读研究生一年的天津大学的何俊南谈到:“想来经历一下,多增加一些对这个领域的认识,横向的多维度的拓宽自己的视野,能更好的启发自己的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的李明教授评价到:“今年的研究生报告整体质量都比较高,相较于前几届来说,这一届交流得更充分,更踊跃。”他认为,联盟研究生论坛是一个很有必要的平台,极大地方便了老师和学生了解学术研究的进展,促进了同业者之间的交流。他期待如果能让教育指导委员会也参与到研究生论坛的建设中来,可能会对教育教学这部分有更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筹办研究生实物模型竞赛也是很好的一种模式。
天津大学赵力教授在采访中说到,这次论坛选择的报告主题与国家的热点扶持方向贴合很紧,所谓“两条腿走路”,一个是集中发电,一个是分布式。他认为,论坛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前沿的进展,同时借鉴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互相之间取长补短。他建议下次论坛可以邀请老师带队,同时拉进一些企业的赞助。他也提到天津大学计划在本科教学中加入可再生能源专业,从而能更系统地培养相关人才。
此次来参会的人员不只有学界的专家和学生,也有业界的企业负责人。九格能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邱凤华就是其中之一。他谈到来此次论坛的最主要目的是选人,他感到学校缺乏光热产业相关人才的培养,因此想呼吁学校能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系统地培训学生的就业。”此次论坛中,他也选中了一些合乎他内心标准的人才。
论坛结束后,联盟秘书长刘晓冰作讲话。他向所有参会人员致以谢意,同时感叹自己见证了论坛从2013年到2015年的变化和成长,强调产学研要紧密结合起来。他表示联盟做的事都要有实效,而不是花活,联盟的宗旨是为产业服务,随着对往届经验的总结,研究生论坛的筹办已经越来越成熟。他期待研究生论坛越来越好,参与人数越来越多,不仅包括老师、学生,还要融进企业,形式办活,甚至可以让企业投资研究项目。随着国家示范电站项目的启动和电价的申报,还有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与太阳能热方面的支持,我们迎来了产业蓬勃发展的春天,市场决定了生命力,我们的工作要适合于市场需求,从而才能更好的培养人才,为产业发展尽一份力。他希望与会人员留下对联盟论坛的期许与意见,从而能让论坛的组织更上一个台阶。
(杨钊睿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