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中南院当选为国家光热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刘路平任副理事长

时间:2025-04-22 20:17来源:太阳能光热联盟浏览:
近日,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联盟)第六届理事代表大会在河北邯郸召开。经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南院)教授级高工、高级经济师刘路平当选副理事长,中南院正式成为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南院这家拥有 “四综甲” 资质的能源央企,将以十年光热技术积淀为支撑,在行业标准制定、规模化项目实践、国际技术输出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协同引领作用。
十年磨一剑,从技术开拓者到行业第一梯队
作为中国电建旗下核心设计院,中南院自2013年布局光热发电领域,短短10年间已成长为光热行业技术领跑企业之一。依托 “熟水懂电” 的传统优势,通过十余年的研发与实践,中南院在光热型多能互补耦合发电技术、大规模熔盐槽式设计技术、大型储热罐抗倾覆技术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形成10余项专利、3 项软件著作权,在EI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累计在甘肃、新疆、西藏、吉林等地规划、设计、承建15个光热项目,涵盖槽式、塔式、线性菲涅尔等全技术路线。
中南院总承包建设的敦煌50MW熔盐线性菲涅尔示范项目,是国内首批光热发电示范工程之一,首创 “线性聚焦多回路流量平衡设计”技术,集热效率提升9%。
正在实施吐鲁番托克逊县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100MW光热EPC总承包工程,通过光热电站与光伏电站共享储能系统;项目采用风洞试验,验证了高风压区的吸热塔设计技术。
已经进入安装“高峰期”的鲁固直流吉林白城100MW光热EPC总承包工程,是国内较早开展“风光热储”外送基地研究的项目,针对地下水极浅的地质条件,提出了兼顾防水和绝热的熔盐罐基础设计方法,该项目也是东北最早开工建设的光热发电项目。
承担的西藏阿里 “光热+光伏” 源网荷储项目,针对高海拔、严寒环境,集热岛采用“光伏发电系统+熔盐电加热器”的形式进行集热,二期总共有205MW光伏,配套50MW/100MWh锂电池异步互联装置,设置205MW熔盐电加热器,提出了电网薄弱区域清洁供热和发电的综合技术;储热岛传热储热设置1组熔盐储罐,总储热容量约为2400MWh,供暖和供电储热时长约16h,将实现年供热238天。
副理事长刘路平,40年清洁能源生涯的“双料专家”
再次当选副理事长的刘路平先生,是业内少有的兼具技术深度与战略视野的复合型专家。从华中科技大学理学学士到管理学硕士,刘路平在清洁能源领域深耕40年,历任中南院副院长、中广核新能源副总经理等职,一直致力于清洁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注重“技术+资本”双轮驱动,推进国家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主导了我国首批光热示范项目的落地;2018年,由他推动建设的德令哈 50MW 槽式光热电站率先并网商运,实现我国光热发电从 “试验” 到 “商用” 的关键跨越。
在技术攻关方面,刘路平作为科技部863 课题、能源局光热能力建设课题负责人,建成国内首个槽式集热系统试验平台,攻克旋转接头、导热油国产化、高温管道保温等 “卡脖子” 技术,相关成果应用于10余个商业化项目。
在标准建设方面,刘路平担任 IEC 国际标准《槽式光热电站集热场性能测试规范》总召集人,推动中国光热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制定7项国家及行业标准,覆盖光热电站设计、施工、验收全流程。
在产业布局规划中,刘路平任职中广核期间,提出 “光热+光伏+储能” 多能互补模式,推动新疆、甘肃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规划成功落地。
他主导的项目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等 20 余项,个人被认定为“深圳特区领军人才”,成为光热行业 “技术+管理” 双轮驱动的典型代表。
随着规模化发展加速, “十五五” 规划将光热纳入大基地配套电源,光热行业迎来规模化发展窗口期。中南院将在联盟这个技术协同、政策建言、市场开拓的核心平台上,继续发挥 “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总承包实施” 的全链条能力,助推“光热+”产业从项目实践到产业生态构建,助力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