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丹可持续能源系统区域供热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时间:2016-10-18 15:27来源:太阳能光热联盟

2016中-丹可持续能源系统区域供热研讨会现场

  丹麦是全球最早推动太阳能区域供热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区域供热市场。目前欧洲最大的十个太阳能区域供热项目都在丹麦,丹麦60%的建筑都与区域热网连接,区域供热占据丹麦总供热量50%。据统计,到 2015 年底, 丹麦太阳能总集热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最大单体系统集热面积达到7万平米。

  国家光热联盟讯 10月17-18日,中丹科教中心、国际铜业协会、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6中丹可持续能源系统区域供热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本次研讨会的首要目的是汇聚中国和丹麦研究人员和行业人员展示和交流关于低碳经济下先进区域能源技术发展、市场、政策。其次是为中-丹教育和研究中心和地区能源部门的研究人员之间提供交流平台,促进合作。 研讨会围绕大规模采用可再生能源区域供热系统展开了为期两天的交流讨论。

  现代区域供热制冷系统融合多种技术和方法,包含热电联供、储热技术、大规模热泵技术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区域能源需满足供热、制冷、生活热水、电力供需平衡(UNEP 2015)。区域能源系统未来采用可持续能源应解决需求平衡、发展短期/长期储能解决技术。区域能源有助于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和排放,进一步缓解空气污染和与之相关的健康问题。区域供热、制冷、电力供应还有助于提高本地能源系统运营效率,确保能源供应安全。最后发展和运用区域能源系统通过节约成本提振经济增长、保障能源安全、创造就业(区域供热技术、系统、制造商)。

  丹麦发展区域供热(District Heating)走在世界前列,是区域供暖的主要国家之一。据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杨铭博士介绍,丹麦地区是全球目前发展集中型太阳能热站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已经形成了成套的技术体系、商业化运营模式。目前,丹麦建筑采暖大约60%采用了区域集中供热,集中供热量约占总建筑总耗热量的50%。近几年,太阳能区域供热站在丹麦发展迅速,至2015年,太阳能集热器安装面积已达到24.1万平米,较2009年增加了342%。这些太阳能供热厂太阳能保证率一般在15%至55%的范围内。集中型热站以跨季节储热为突出特点,结合其他可再生能源或清洁能源,形成低碳或零碳的区域型供热站,可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区域供暖系统。中国拥有大量的区域供暖市场。中国的区域供暖总量接近丹麦30倍。提高中国区域供暖系统性能和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潜力巨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集中供热有着巨大的需求。丹麦在区域供暖和太阳能加热装置的经验和技术对中国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本次研讨会汇集了来自中国和丹麦在区域供暖、可再生能源、太阳能、能源规划领域的研究人员,共同交流思想,探讨项目可行性并展开实质性合作。研讨会主要议题包括: 1) 中国、丹麦国家和地方长期能源发展方向,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区域能源在能源领域的角色以及对低碳能源系统转型的影响?  2) 太阳能区域供热场快速发展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影响?未来能源规划策略?3) 太阳能如何以最佳方式融入到低温区域供热系统? 4) 间歇性行政过渡干预对区域供热系统发展的利弊点? 5) 中国、丹麦发展可持续区域供热的挑战有哪些?哪些经验可以学习借鉴?  6) 哪种商业模式有助于促进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区域能源技术和系统发展? 7) 工业废热利用障碍有哪些? 8) 分散式热源与区域供热的关系? 等等。

  目前中国半数以上的主要城市都有区域供热系统。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区域供热经历了快速增长。截止目前,区域供热面积达63亿平方米,相当于中国总建筑面积10%(中国国家统计局)。然而只有部分区域对系统进行优化,也只有部分城市在设计和优化时考虑了供需平衡。中国不同区域供热系统差异较大,为提高能源效率和节约燃料,区域能源结合热电联供发展迅速。我国超过一半的区域供热热量来自于热电联供。未来热电联供开发潜力仍然很大,大规模工业废热并网、建筑能效的提升也是区域能源发展趋势。

  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王志峰博士为大会作了题为《Zero-coal Low energy region》的主旨报告,为研讨会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据悉,研讨会后,10月18日下午,会议主办方还为研讨会参与者安排了和中国工商业者举行小规模闭门会议,深入探讨绿色金融如何支持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区域供热的实施,以及中丹企业如何深入合作,推动可再生能源区域供热市场的发展。

(董清风 报道)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