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聚一堂话光热,指点迷津道前程!2017年太阳能热利用老专家迎新茶话会在京举行

时间:2017-12-29 15:58来源:太阳能光热联盟
  征途如虹,岁月如歌;一元复始又新春,忙碌一年光热人!12月26日上午,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下文简称国家太阳能光热联盟)在北京举办了2017年迎新老专家茶话会,在京从事太阳能热利用工作的部分老专家们集聚一堂,忆往昔、话当下、展未来,畅谈光热科学技术在中国现状,把脉光热未来发展;谈经验、提建议、指方向,点中产业、科研和政策的要害问题,让从业者豁然开朗,深受启发。
图:参加茶话会老专家“全家福”
  原清华大学教授、2016年度太阳能热利用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得主殷志强,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创始人、第一任所长龚堡,原清华大学教授李元哲,原北京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委会主任罗运俊,原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炳忠,原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俊生,原太阳能学会副会长热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剑,原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马重芳,原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光热研究室主任何梓年,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郑瑞澄,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委会主任张晓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李宝山,天津滨海光热发电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马云青,钜光太阳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冰,北京精诚彩龙钢结构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玉民,太阳能学报副主编葛洪川等专家应邀参加了本次茶话会。
  行业发展离不开前辈的经验、智慧和支持
  国家太阳能光热联盟理事长、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首先代表联盟向各位老专家表示了诚挚的敬意和感谢。他希望能以这样的活动形式表达我们对太阳能热利用事业做出奉献的老专家们的敬意,更希望各位前辈持续指导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和产业发展。
  国家太阳能光热联盟常务副理事长王志峰研究员为老专家们详细介绍了近五年来我国太阳能热发电科技发展进展情况以及今后五年太阳能热利用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
  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张晓黎介绍了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发展现状。他说:我国太阳能采暖正向“集中式”和“大型化”方向发展。
  真知灼见,为行业把脉
  对于太阳能热发电产业,有老专家们认为: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光热发电技术应用的最终解决方案,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创新。中国在这个领域起步晚,虽然国家有20个示范项目,但目前进展并不令人乐观,原因各异,但技术和工程技术是重要原因;技术发展阶段无法跨越,需要踏踏实实开展工作。不仅仅是在项目上,光热产业如何形成良性健康的盈利模式或者发展模式同样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所以,我们仍要在每个领域都扎扎实实地去干,关注每个技术特色,才能让投资者树立对光热发电的持续信心,以此来解决长期融资问题,进而实现快速的可持续的产业化。一哄而上,一哄而下,会造成资本市场的长时间沉默。应该发扬我国制造业优势,争取做到性能与国外热发电技术相当,成本降低,太阳能热发电产业才会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事与愿违,有部分的项目进度都呈现出滞后的状态。
  对于“重电轻热”的问题,老专家们讨论也十分热烈。他们认为:在能源消费中,终端消费(需求侧)的是热;而重电轻热,是把低品位能源(热)变成高品位能源(电),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这其中既有主观因素又也有客观原因,我国供热的管理部门很多、很分散,没有消费侧的统计数据。所以目前要做的工作是:理顺能源结构与需求问题,做到供给侧与需求侧匹配,才能解决好采暖问题。
  在采暖供热中,热水只占很少的比例,建筑节能也只占到30%,如何加大太阳能采暖,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节能减排发挥关键作用是一个大的课题。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能够完全顺应中国能源政策和环保政策,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加速太阳能采暖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对于解决能源问题的最好出路之一。但是我国在太阳能采暖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技术创新进展缓慢,新动能动力不足;二是蓄热技术一直跟跑国外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三是国家能源局没有太阳能供热的示范项目;四是没有热价。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谷电采暖、多能互补、热电联产都要深入研究;如何做好适合用户需求,解决太阳能采暖成本等问题仍十分突出。
  我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一直缺少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目前光热行业小微企业较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知名企业却非常少,市场占有率较低。从整体来看,行业同质化严重,技术创新少。老专家们建议:相关企业自主更新商业模式,加大技术创新与研发力度,共同维护与规范市场秩序。
  太阳能热利用被正式纳入“十三五”规划,业内备受鼓舞。然而如何走出低迷并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新阶段却最值得整个行业深思。何梓年、李元哲等老专家根据考察丹麦区域供热系统、德国被动房建筑,认为我们可借鉴其技术、政策等,加大我国太阳能建筑采暖力度,及建筑节能技术,实现规模化发展。
  2017年度中国太阳能热利用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马重芳团队2016年,在河北省辛集市建设了中国首座熔盐储能供暖项目,采用500多吨熔融盐,实现10万平方米的供暖。因此,他认为:熔盐储能供热是利用熔盐极佳的储热特性,夜间用价格低廉的谷电加热熔盐并储存热量,按需求实现一整天的供热,是具有安全、环保、经济等特性,是最具竞争优势的供热方式。
  2015年度中国太阳能热利用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殷志强等老专家则认为:太阳能热中温(100℃-400℃)开发利用至关重要,工业供热200℃以下比较合适,但难度相对比较大;这个难度既包括技术,也有政策因素,如制约行业发展的热价至今没有出台等。政府要如何支持,如何承下启上,作为行业组织,国家太阳能光热联盟应发挥平台作用。
  此外,老专家们对于人才培养也十分关注,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光热方面需要有理化基础,建议通过示范项目及实验平台,进行后备人才的能力升级,为行业发展打下基础。
  老友相聚,祥和欢乐
  茶话会一直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老专家兴致高昂,纷纷以已之长对光热的发展提出了很多积极的想法和建议,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老专家对行业发展的深情厚望,对技术创新和进步倾注的满腔热情。
  在座的老专家虽然退休前在不同的单位工作,但同在光热行业,工作相关度很大,所以大家都非常熟络。如李元哲与殷志强两位老教授,都是清华大学“校友”,在讨论相关问题的同时,还开开小玩笑;当龚堡先生谈到用户端用热与用电占比数据时,何梓年先生便提出了不同意见;谈及可再生能源供热价格,老专家掌握的数据也不尽同……激动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发言;发现有共性的问题,他们则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他们从光热行业的现状谈起,谈存在的问题,谈解决的策略,谈发展的契机,谈产业背后的因果,谈政府对行业的管理……茶话会连续3个小时,老专家们谈兴仍然浓厚。让我们感慨这种轻松和谐的茶话会方式真好!既符合老专家安享晚年的需要,又让他们有机会发挥余热;展示他们对事业追求,让他们既归属感,又有被年轻人“借力”的畅快,还有牵手破解难题的使命感。
  回忆往昔,寄语未来
  在认真聆听了每一位专家的发言后,国家太阳能光热联盟领导表示:我们将会在各位老专家支持、叮咛与期望下,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把“民声”传送到政策决策者那里,朝着大家期待的方向继续努力,让各项工作更上新台阶。  
图:“80”后代表罗运俊(右)和“70”后代表张剑(左)切蛋糕
  当国家太阳能光热联盟秘书处人员送上祝寿蛋糕时,老专家们感动不已。1935年出生的罗运俊和1939年出生的张剑老先生分别代表“80”后和“70”后为大家切蛋糕。专家们在祝福声分享盛世情怀,在珍重声中共祝身体健康。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朝气蓬勃;展未来,前程似锦。怀揣老专家们的叮咛嘱咐,我们相信:光热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科学理性的技术创新、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昂扬的斗志,破冰斩浪一路高歌,谱写新的篇章,为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事业增光添彩。
  期待2018年再次与老专家们相会!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