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低品位余能回收技术及热泵装备研发与示范”项目交流会召开

时间:2019-01-17 07:35来源:上海交大制冷所
  1月12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低品位余能回收技术及热泵装备研发与示范”2018年度交流会顺利召开。该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机动学院制冷所王如竹教授任项目总负责人,并由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年度交流会由中科院工热所承办,江苏昂彼特堡公司协办,由项目负责人王如竹教授主持,各课题负责人进行进展汇报,并由专家进行下一步工作指导。
  会议期间,科技部高技术中心能源处处长陈硕翼介绍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基本情况,他指出节能技术在清洁能源利用中的重要地位,热泵作为重要的节能方式可以发挥关键作用,鼓励项目组加大研究成果和技术的转移力度。另外,他还介绍了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强调高技术中心会进一步落实“放、管、服”,项目管理要落实项目负责人自行管理,聚焦“三个面向”,保证各阶段工作的顺利完成,并有条件的转移转化。
  据了解:项目在2018年度的各项任务均保质保量完成,部分任务超前超标完成。项目执行过程中核心骨干快速成长,格力电器刘华入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上海交大李廷贤获得“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在项目规定研发内容之外,各单位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围绕着“低品位余能回收”的目标不断进取,进行了多方面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工作,技术水平提升和市场推广方面均卓有成效。比较典型的工作包括:
  (1)格力电器“一个带出六个”,示范推广效应显著
  格力电器所负责的示范工程是采用大型磁悬浮离心式压缩热泵进行余热回收和升温,机组实测COP达到6.13,单台机组热输出达到9 MW。在上年度已经经过第三方检测达标之后,课题负责人刘华凭借多年在该领域的经验觉得机组还有潜力可挖,在本年度对机组重新进行了深度调试并再次进行了第三方检测,结果COP又提升10%,且工况条件比项目要求更加苛刻。同时该示范工程上年度已经在鞍钢完整运行一个采暖季,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企业也决定再订购六台机组进行推广应用。
  (2)双良节能积极投入研发,储备多项新技术
  双良节能所负责的示范工程是大容量吸收式热泵进行电厂余热回收和供暖,要求机组COP≥1.75,机组实测COP达到1.77,单台机组热输出达到63 MW。在上年度已经完成项目要求之外,课题针对余热回收场景的多样性,额外开发了多种技术并进行了样机加工和测试,相关新型技术包括COP高达2.62的双效吸收式热泵,COP达到0.62的双效吸收式热变温器和温升达到70℃的吸收压缩耦合式热变温器。这些新的研发为高效工业余热回收做了充分的技术储备,研发推进效果明显。
  (3)中科院工热所技术攻关取得关键进展
  中科院工热所负责的示范工程是大温升的高效化学热泵。相比而言,化学热泵的技术成熟度远低于压缩式热泵和吸收式热泵,本项目要做的50 kW级化学热泵在国际上没有先例可以参考,设计施工难度大。中科院工热基于多年技术积累和大型样机可行性分析后,从部件图到施工图均由科研人员亲自制作,保证了示范工程一次成功,科研攻关效果显著。
  (4)上海交大“沿途下蛋”,产业化溢出效应显著
  除了牵头整个项目外,上海交通大学还负责低品位余能网络化利用和分布式余热回收装备的开发,所开发的技术包括变效吸收热泵、氨水吸收热泵、吸附热泵、水蒸汽高温压缩热泵和相变储热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上海交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项目期间实施产业化的精神,对相变蓄热器的技术进行了产业化合作,和江苏昂彼特堡能源集团进行合作开发了不同温区的相变储热器,并迅速实现量产和工程应用,该过程只有不到两年时间。相关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在北方煤改电和西藏高海拔太阳能供暖中,这些应用不但响应了国家政策号召也解决了民生问题,带来了丰厚利润的同时也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该项目是第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从2016年7月实施至今基于项目要求开展相关研发并已经基本完成项目目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注重项目研发示范成果的推广和应用,通过核心技术深入发展和实施、由点及面的技术研发推进、和辐射带动周边技术产业化等不同层次的工作来强化示范类项目对于行业的推动作用。不唯论文,发表的论文针对性强;不唯专利,申报的专利贴合产品和工程应用;不固步自封,完成示范和项目等规定内容,又拓展新的技术内容,形成新的积累和起点;注重成果转化,沿途下蛋,研发成果直接转化。
  目前项目距离结题仅有半年的时间,项目也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工作验收进行了思考。根据科技部办公厅相关文件的精神,本应用示范类项目绩效评价“以规模化应用、行业内推广为导向,重点评价集成性、先进性、经济适用性、辐射带动作用及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对于新时期的示范类重点研发计划,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避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的精神,注重项目对于产业推动的实际作用,把项目的成果落在实处。在项目未来验收中,计划通过专家评议、实地考察和技术推广评价等方式,在项目绩效评价中突出核心技术突破、示范工程普适性、项目成果对产业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于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的指导性。

注:本文章转载自上海交大制冷所,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