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竹教授、何雅玲院士主编的《低品位余热的网络化利用》出版

时间:2021-12-09 10:59来源:太阳能光热联盟
  202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王如竹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何雅玲院士主编的《低品位余热的网络化利用》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工业大国,年工业能源消费达到了32.25 亿t标准煤。与此同时,工业生产也产生了大量的低品位余热,如果能将这部分余热回收利用,则可以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我国工业能源消费结构。
  “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提出,对工业余热有效利用的需求更加迫切。“十三五”期间,上海交通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和西安交通大学作为合作单位,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低品位余能回收技术及热泵装备研发与示范”,开发了高效、大容量的压缩式热泵、吸收式热泵和化学热泵,并成功进行了示范,考核指标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项目的绩效评价为优秀。该项目也系统地研究了高效的、用于热能品位提升的热泵技术、余热制冷、余热发电及能量储运技术,热泵的广谱化利用方案,以及能量系统高质化集成的余热网络化利用方法,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和示范不仅实现了工业余热的有效利用,也推动了工业热泵和余热利用装备产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低品位余热的网络化利用》的内容。
  该书对低品位工业余热提出了网络化利用的概念,主要针对余热利用网络的节点技术和构建方法展开介绍与讨论,从余热条件和能量需求匹配出发,总结了低品位工业余热利用的电、热、冷、储、运技术,并且对热泵这种热能品位提升技术提出了广谱化利用的概念和方法;介绍了余热利用网络的构建方法,包括热力学优化和数学规划,以及基于负荷预测的余热利用网络柔性调节方法,并对低品位工业余热网络化利用的部分实际案例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全书近30万字,分为八章内容:第一章,低品位工业余热利用;第二章,低品位余热发电技术;第三章,低品位余热利用的制冷/热泵技术;第四章,热能储存与输运;第五章,余热热泵技术的广谱化利用;第六章,低品位余热网络化利用方法;第七章,基于负荷预测的柔性调节余热网络;第八章,余热网络化利用项目及案例分析。杜帅、潘权稳、徐震原、胡斌、陈东文、席奂、李明佳、赵炳晨、张艳楠、仵斯、徐圣知、张川、许闽、王紫璇参与了该书编写,杜帅负责了整本书的编写协调及修改,东南大学杜垲教授和浙江大学张学军教授对该书的逻辑和内容提出了宝贵意见。
  陶文铨院士为该书作序,他认为写作逻辑顺畅、技术总结全面、集成方法有效,能够在实际的低品位余热利用中给读者提供指导,实现余热的有效利用。
  该书旨在为低品位工业余热利用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提供技术参考与借鉴,对提升我国工业余热利用水平和先进余热利用装备制造技术有所助益,助力“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