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100MW线性菲涅尔光热发电项目镜场支架桩基浇筑完成60%

时间:2023-11-15 19:09来源:太阳能光热联盟
  11月15日,《敦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题为《敦煌市竞逐“碳”路“绿”动未来 争当“一带一路”上的“碳”索引领者》的文章表示,国家能源集团“10万千瓦光热+48万千瓦风电+12万千瓦光伏项目”已取得省发改委批复,48万千瓦风电工程已核准。
  据此前报道,该项目是甘肃省政府与国家能源集团签约合作项目,也是国家批复的甘肃省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由国家能源集团甘肃电力有限公司和国家光热联盟理事单位——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
  项目规划装机容量70万千瓦,其中,光伏和光热项目场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市七里镇境内,东北距敦煌市约16km,风电项目场区位于国营敦煌农场南部。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平均上网发电量约19.5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9.67万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61.46万吨,对促进当地绿色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10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采用熔盐线性菲涅尔式光热储能发电技术,目前光热发电项目镜场支架桩基浇筑完成60%。1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桩基全部浇筑完成,48万千瓦风电项目风机基础开挖完成21基,浇筑2基。国家光热联盟理事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标10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设计服务。
  全文转载如下:
  近年来,敦煌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统筹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走出一条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的发展“新路径”。
  揽“风”借“光”,低碳能源转型利用更加高效。一是“风光优势”不断集聚。敦煌市太阳能、风能资源条件优越,太阳能资源属最丰富区域(A类),年日照小时数3258小时,年辐射总量6882兆焦耳/平方米,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达8600万千瓦;风能资源等级为1级,北湖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约为7.4米每秒,风能技术可开发量达2800万千瓦,新能源开发利用空间巨大,具备规划建设大型多能互补一体化外送基地的资源条件。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不仅是中国首个百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基地,也是光热发电示范项目集中区域。聚力打造光电产业园区,园区规划占地254平方公里。成立清洁能源公司,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服务等工作,园区内750千伏、330千伏、110千伏送变电工程、道路、水电、电、气等基础设施工程完备,已初具规模。首个风电项目——敦煌海装北湖4.95万千瓦风电项目于2022年10月建成并网,实现了敦煌风电“零”的突破。三是新能源产业不断壮大。实施“十四五”第二批1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400兆瓦遗留光伏发电项目7个,除中广核2万千瓦项目正在进行支架安装,其余项目已完成光伏区建设;新分配250兆瓦光伏项目,沙州能源二期150兆瓦项目、中能建100兆瓦项目已完成光伏区建设;新分配350兆瓦风电项目,海装二期150兆瓦风电项目10月2日并网发电,沙州能源200兆瓦风电项目设计风机基础40个,完成基础浇筑24个。国家能源集团“光热 ”项目建设内容由“10万千瓦光热 60万千瓦光伏”调整为“10万千瓦光热 48万千瓦风电 12万千瓦光伏”,已取得省发改委批复,480兆瓦风电工程已核准。100MW光热项目镜场支架桩基浇筑完成60%,120MW光伏项目桩基全部浇筑完成,480MW风电项风机基础开挖完成21基,浇筑2基。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项目,目前,一期29.33兆瓦项目已备案,在郭家堡镇、黄渠镇先行启动分布式光伏建设工作,完成支架组件安装5.4兆瓦。
  节“源”退“沙”,绿洲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一是加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以文化遗产、自然遗迹、党河绿洲为主要防护对象,实施与环境相适宜的综合防护措施,重点在库姆塔格沙漠东缘的阳关镇和国营敦煌阳关林场等地,营造防风固沙林网林带,结合草方格固沙技术推进工程治沙项目建设,提高固沙阻沙效果。二是开展封禁保护区建设。通过大面积封禁、小区域治理的方式,促进沙化土地植被自然恢复。高质量建成鸣沙山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东戈壁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禁保护面积达76.03万亩。三是开展莫高窟风沙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引进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建立莫高窟风沙危害综合防护体系,窟区积沙量减少90%以上,有效减轻风沙尘对莫高窟的损害程度,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敦煌莫高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四是注重防沙治沙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积极推行节水灌溉、抗旱造林、混交造林、生物治沙、带土球栽植、泥浆蘸根等实用技术,积极推广防沙治沙新模式,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采取栽植沙生灌木,铺设HDPE阻沙网、砾石压沙、草方格固沙等生物治沙与工程治沙相结合的措施,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十四五”以来,我市累计完成生态造林1.68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义务植树215.5万株,建立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2个,封禁保护面积76.0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17.3%,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呈现“双缩减”的良好态势,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抑制。
  追“青”逐“绿”,生态园林城市底色更加鲜明。一是系统谋划城市建设。立足国家“两屏三带”、甘肃省“四屏一廊”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科学编制《敦煌市防沙治沙规划(2021-2025)》《敦煌市造林绿化空间调查评估成果报告》《敦煌市林业草原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明确功能定位,科学划定国土空间“三区三线”,精心规划“一轴一带一线两城五片区”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划分旅游、行政、人居三大功能区。二是全面提升治理水平。完成阳关大道提升改造,建成下穿式互通立交桥1座,打通城区丁字路、断头路13条,党河东路北延伸段道路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设置一刻钟便民生活圈6个,建成便民市场12个,设置潮汐便民服务点8处。完成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项目、城区道路排水防涝提升工程,加快热源厂提标改造、老旧小区电梯加装等项目。三是持续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城市“三化”改造,新建口袋公园3个,新增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持续推进“三门四廊”、背街小巷、门头牌匾改造提升,邀请中央美院对城市门头牌匾进行统一设计,已安装富有敦煌文化元素的广告牌匾、指示牌1200余块。分批次对城区主要街道临街建筑进行改造,先后完成鸣山路驼铃、阳关路仿唐宫灯等道路特色照明设施改造,发布“人类敦煌 心向往之”城市品牌标识,城市品质形象持续提升。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将敦煌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实施兰州巷改造提升和北台历史文化街区、南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等项目,厚植城市历史底蕴和文化品位。开展城市街区、景区景点及城乡文教场所楹联牌匾规范整治与改造提升,规范公共区域文化艺术标识、标牌,建设“世界文化遗产廊道”,在西线景区沿途打造1-2个精品雕塑和文化地标,不断凸显城市艺术品位。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