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2017年全国发电量数据显示,2017年,太阳能发电量在所有电源中增速最快,增长高达57.1%。其中,全国有14个地区增速超过100%,天津、湖南、贵州的增速更是超过400%。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共计发电64951亿千瓦时,同比上年增长5.9%,增速比上年加快0.4个百分点,近两年增速均在5.0%以上。发电量从2012年的约5.0万亿千瓦时到2017年的近6.5万亿千瓦时,实现了年均增长5.4%的稳步发展。
其中,火电增长5.1%,水电增长0.5%,核电增长16.3%,风电增长24.4%,太阳能发电增长57.1%。
全国发电情况特点
一是中西部电力资源较丰富地区的电量和电力外输量均增长较快。
与上年相比,2017年发电量增长10%以上的地区有6个,集中在中西部的宁夏、青海、内蒙古、山西、甘肃和新疆等,其发电量分别增长20.7%、13.3%、12.3%、11.4%、11.1%和10.7%,外输电量分别增长37.1%、64.1%、13.9%、16.5%、38.8%和22.0%。
二是经济总量前列地区发电量排位在前。
山东、江苏、广东发电量位列前三,分别为5161、4915和4503亿千瓦时,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带来了较高的用电需求。
三是东部地区电力需求较集中。
2017年,需要从本地区以外调入电量的地区有15个,其中净调入电量在五百亿千瓦时以上的7个地区多集中在东部地区,为广东、江苏、浙江、河北、北京、上海、山东。
电源分布情况
从电源分布来看,传统能源发电增长稳定,新能源发电呈快速增长态势。
在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坚持节能减排的发展原则下,电力发展呈现出以火电、水电等传统能源发电为基础,以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型能源发电快速发展的态势。
其中,火电增长较平稳,所占比重逐年下降。
2017年,火力发电量4662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1%,增速慢于清洁能源发电增长速度;与2012年相比,火力发电量增加7699亿千瓦时,年均增长3.7%。2012年以来火电占全部发电量比重逐步下降,2017年为71.8%,比2012年下降6.3个百分点。
山东、江苏、内蒙古、广东的火力发电量分列前四位,分别为4914、4530、3750、3329亿千瓦时;火电比重在90%以上的地区有天津、上海、北京、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山西8个地区,其中北京基本为燃气发电,天津、上海燃气发电占火电比重在六分之一左右,其余地区多为燃煤发电,电源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水电略有增长。2017年,水力发电量1189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5%;与2012年相比,水力发电量增加3177亿千瓦时,年均增长6.4%。2017年水电增速放缓主要是受降水量大幅下降、来水差影响,2016年平均降水量730毫米,为历史最多,2017年仅为641毫米。
四川、云南、湖北的水力发电量分列前三位,均超过1000亿千瓦时,分别为3041、2493、1499亿千瓦时,比上年分别增长6.6%、9.4%和6.3%,三地区约占全国发电量六成。
核电增长较快,2017年发电量248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3%;与2012年相比,核能发电量增加1507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0.6%。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和广东,三个地区占全国核能发电量的四分之三。
风电快速增长,2017年发电量295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4.4%,已成为我国第三大类型电源。
内蒙古是我国最重要的风电基地,2017年发电量为551亿千瓦时,接近全国的五分之一。超过200亿千瓦时的地区还有新疆和河北,分别为289、258亿千瓦时;上海、四川风力发电量比上年增长超过100%,分别增长148.3%、111.2%。
太阳能发电高速增长,2017年发电量96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7.1%。
太阳能发电的高速发展,是基于我国光伏发电技术进步迅速、成本和价格不断下降,以及光伏设备制造产业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并得益于光伏产业政策体系的建立,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光伏+”应用和光伏扶贫的大力推广,极大地推动了太阳能发电的发展。
分地区看,太阳能发电最多的三个地区是内蒙古、青海、新疆,分别为114、113和110亿千瓦时;增速超过100%的地区有14个,其中天津、湖南、贵州的增速超过400%。
注:本文章转载自国家统计局,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