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清华大学王补宣院士获中国太阳能科学与技术终身成就奖

时间:2018-02-02 15:33来源:太阳能光热联盟
  2018年2月1日是清华大学王补宣先生96岁生日。他是我国著名的热工教育家,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开拓者和传热学学科带头人。1979年创建中国太阳能学会,并连任两届理事长(1979-1987),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2月1日上午10点,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国家光热联盟)理事长易跃春、常务副理事长王志峰、秘书长杜凤丽,以及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任姜培学教授、党委书记李宇红教授,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吴晓敏教授等一行7人来到王先生家中进行探望祝寿。
  虽然已值96岁高龄,但王先生精神状态非常好,思维非常清晰。王先生首先兴致勃勃地向大家介绍了“养生之道”——坚持快走。他说,“‘文革’刚结束的时候,学校里面到处开会,因为小时得过疟疾身体不好不能跑步,老伴也不让骑自行车,我都是走着去开会,校园大,又怕迟到,就越走越快,都被别人看成‘疯子’了。因为是走着去开会,开会迟到了,大家也都知道是因为走着过来而予以谅解;不过我迟到一般也不超过5分钟。现在看来年轻时候的快走为我目前的身体状态打下了基础。现在大家的工作都忙,但老坐着不太好,大家要注意。一定要忙里偷闲锻炼身体。”
图:先生告诉大家不要久坐不动
  王先生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专业,1949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硕士学位,1952年在清华大学创建了热工学教研组(现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并担任教研组主任长达32年。同年,由其编著的《热力学》由上海中外书局出版。1954年,王先生翻译的前苏联米海耶夫的教材《传热学基础》在国内出版,该书俄文版曾两度获得前苏联的斯大林奖,翻译本又以译文流畅易懂而被国内高等院校普遍采用。
  1957年王先生在清华大学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本科专业,并担任3年首任工程热物理教研组(现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任。王先生累计培养博士生36名、硕士生16名,出站博士后7名。王先生回忆说:“当时设置工程热物理专业的时候,也就是410专业,我当时一个人又是专业课,又是新生课,教了230个小时的传热,后来再教传热的话就比较熟悉了。都是这样干出来的,边学边用,学中干,干中学。“
图:王志峰博士回忆先生25年前纠正其博士论文中的拼写错误
  在大家都为王先生清晰的思维和逻辑感慨的时候,先生开玩笑说:“我现在唯一的好就是脑袋没有‘栓’,可能是因为我一直在坚持用脑。是工具就得使用,脑袋也是人的工具,要用,否则要生锈。现在我还是坚持看电视、看报纸、接收新的信息。” 
  在太阳能领域,上世纪70年代后期,王先生领导创建了中国太阳能学会,连任两届理事长(1979-1987),出版《太阳能学报》,组织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应用,提出“在经济、实惠、牢靠的前提下,把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利用普及起来”的方针。1981年,在国际太阳能学会(ISES)设立中国分会。1986年,被世界能源协会授予“能源为人类服务”大奖。
  为感谢王先生为太阳能事业所做的贡献,易跃春理事长代表国家光热联盟向先生颁发了“中国太阳能科学与技术终身成就奖”奖牌和证书。
图:国家光热联盟授予王先生“终身成就奖“
  附1:王补宣先生简介
  王补宣, 热工学、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2年2月生于江苏无锡。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1949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硕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我国工程热物理学科开拓者与传热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太阳能学会创始人之一,热工教育家。
  先后参与1956年国家长期科学规划动力部分、1962年学科规划工程热物理部分和1978年国家科技规划技术科学部分的制定。1952年创建了清华大学热工学教研组(现在的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1957年在清华大学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本科专业并担任首任教研组主任。累计培养博士生36名。70年代后期,领导创建中国太阳能学会,连任两届理事长(1979-1987),出版《太阳能学报》,组织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应用,提出“在经济、实惠、牢靠的前提下,把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利用普及起来”的方针。1981年,在国际太阳能学会(ISES)设立中国分会。1986年,被世界能源协会授予“能源为人类服务”大奖。
  作为学术领导人和组织者,参与国家有关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所主持的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部委级奖励。作为第一完成人获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2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1996、199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获何梁何利科学与进步奖(1998年)、亚洲热物性会议终身成就奖(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年)、中国传热传质首位终身成就奖(2016年)。已发表传热传质、热物性学、测试技术、能源利用和热力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400余篇,专著或教材10部,编辑出版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7部。主要研究方向:多孔介质中的传热传质;微细通道与微细结构内传热传质;沸腾与凝结过程的传热及两相流动。
  曾担任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终身荣誉理事长,中国太阳能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兼“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大组召集人,亚洲热物性大会主席,国际传热传质中心(ICHMT)学委、执委,国际传热大会理事会(AIHTC)代表中国的委员,《国际传热传质学报》国际主编,《国际热物理学报》、《国际热流体学报》等学术刊物编委,并当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
  附2:颂奖词
  • 太阳,是上帝的生命,是诗歌,是光明;
  • 太阳,是辉煌的天灯,是大自然的明眸;
  • 太阳,陪伴地球亿年时光,哺育人类千年生命。
  • 黎明、朝阳的升起,亿年如一日,
  • 太阳用它温暖而炽烈的光芒滋养着万物,
  • 在眩目之下,蕴藏着它瞬息万变的力量。
  • 我们生存于地球是太阳的恩惠;
  • 太阳亦是生命繁衍的希望。
  • 我们正处于太阳科学的黄金年代;
  • 科学家们正逐步探索着太阳强大的能量。
  • 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探索的领航者:
  • 他,是热情的科学探险者,
  • 他,是中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开拓者,
  • 他,是我国工程热物理著名教育家
  • 他,是中国太阳能学会的创始者,
  • 他,是中国能源科学事业默默无私的耕耘者。
  • 他,成功地将中国太阳能科学技术研究事业推向世界;
  • 他,被世界能源协会授予“能源为人类服务”的殊荣。
  • 硕果累累,不问功绩;
  • 殊荣在身,心无辉耀;
  • 桃李天下,朴实无华。
  • 他是我们的精神领袖,是中国太阳能利用学科发展的指南针,
  • 他的成就永载史册!
  • 他,就是清华大学教授,我国著名工程热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太阳能科学与技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补宣先生。
  • 值先生96岁华诞之际,我们欢聚一堂,贺恩师健康长寿,祝先生鹤舞夕阳分外红!感谢先生对中国太阳能科学与技术事业七十余载的奉献!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