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投中央研究院携手14位院士开启清洁能源创新基地

时间:2019-04-13 22:14来源:国电投中央研究院
  4月12日,由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与陈清泉院士科创中心联合主办的清洁能源创新基地揭牌暨清洁能源创新研讨会隆重举行。会议宣布成立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创新顾问委员会。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倪光南、杨裕生、金涌、顾国彪、彭先觉、彭苏萍、岳光溪、侯立安、曹耀峰、卢春房,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周孝信,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吴良镛等14人为中央研究院创新顾问,聘请陈清泉院士为中央研究院创新顾问委员会主任。
李连荣院长为与会8位院士顾问颁发聘书
  会上,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连荣致辞,他表示国家电投集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把握全球能源革命趋势,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截至2018年底,国家电投集团清洁能源装机占比48.92%,稳居四大发电集团之首,目前正举全集团之力扎实推进“2035一流战略”落实落地,一步一步向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的宏伟目标迈进。李连荣表示科技创新是国家电投集团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的强大动力,高端人才是实施科技创新的基础。中央研究院作为国家电投集团科技创新的核心平台,承担着“引领先进能源技术,支撑集团战略发展”的重要使命。中央研究院将借助清洁能源创新基地,高效整合资源,加速高端人才培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将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积极为创新基地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在各位院士专家的悉心指导、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和各个创新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创新基地一定能够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引领优势,在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8位受聘院士现场见证揭牌,陈清泉、顾国彪、彭先觉三位院士分别作了题为《创新驱动、迎接汽车革命和能源革命》、《能源转型与新型城镇化清洁能源系统》和《Z-箍缩混合堆(Z-FFR)性能简介》的精彩主题报告,并与嘉宾亲切互动。
  陈清泉科创中心的创新团队代表作了《清洁能源城市》系列主题报告,分享了清洁能源城市行业前沿的项目;中央研究院创新团队代表柴茂荣教授和马志啟博士分别作了《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进展》和《规模化电力储能技术》报告,分享技术研发与项目建设进展,获得了与会院士与嘉宾的一致认可。
  会议由国电投中央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樊胜主持。陈清泉院士等8位受聘院士,山东省日照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翔,北京科技协作中心政策研究室处长滕红琴,北京科技协作中心公共服务处副处长李海燕,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科技创新处副处长张卫军,北京未来科学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一红,国家电投集团人力资源部副主任王永文、科技与创新部副主任朱晓东,国电投中央研究院领导班子成员刘江、陈义学、寇荣宗、同玉梅出席了会议。院士创新创业团队的代表、清洁能源行业企业负责人代表、部分在京高校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人等总计150余位来宾也参加了会议。
  会后,与会院士和来宾还参观了中央研究院科技展厅和实验室。
  参观中央研究院氢燃料电池实验
  本次会议的召开是国电投中央研究院落实国家电投集团“2035一流战略”和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创新基地的成立将充分发挥院士专家们的智力资源与科研优势,进一步激发国电投中央研究院的创新潜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国家电投集团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国能源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做出贡献。 
  与会者感言
  国电投中央研究院联合院士团队共建清洁能源创新基地,一定会更好地发挥研究院在集团“宝塔型”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先导作用,为支撑集团创新驱动和“2035一流战略”落地作出更大贡献。希望中央研究院在与院士团队的合作中,更加注重战略性前沿技术发展方向跟踪、一流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创新团队的培养,以及联合创新工作机制的探索和建立,加速创新要素的积聚,不断提升国电投中央研究院的创新能力。
——国家电投集团科技与创新部副主任朱晓东
  清洁能源创新基地揭牌暨清洁能源创新研讨会的成功举行,将会对未来科学城先进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与陈清泉院士科创中心的合作,对进一步加大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更多优质清洁能源研究成果落地转化产生很好的推动作用。未来城管委会将会持续关注项目进展,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给予政策支持和空间保障。
——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科技创新处副处长张卫军
  陈清泉院士科创中心是以院士领衔的高端智库及科创协同平台,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是国家电投集团的科技创新核心平台。此次双方共同在未来科学城合作打造清洁能源创新基地并举办清洁能源创新研讨会,14位院士受聘为中央研究院创新顾问,对于未来科学城打造技术创新领航区、协同创新先行区、技术人才集聚区、创新创业示范城,构建一流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具有重要带动作用。
——北京未来科学城产业发展公司总经理刘一红
  成立创新顾问委员会,聘请14位院士专家担任顾问,是国电投中央研究院引进行业专家和高端人才、加强专家智库建设的重大突破。应对世界能源革命新形势,我院承载着更加重大的科研创新使命,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加强服务保障,健全协作机制,发挥专家顾问作用,加速国电投中央研究院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科技创新平台、战略决策支持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聚集基地迈进。
——中央研究院人力资源部主任韩欧南
  打开院墙,把科学家引进来,把人才引进来,把创新思想引进来,这是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陈清泉院士科创中心清洁能源创新基地建设的最大成果。与会院士对我们追求核心关键材料和技术自主化开发给予很高评价,对产业化开发、跨界融合等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对做好今后工作帮助很大。特别是83岁高龄的陈清泉院士近一个小时的讲演受益匪浅,他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中央研究院柴茂荣教授
  今天有幸聆听院士们的报告演讲和经验分享,深受启迪。深切感受到汽车革命、能源革命正如火如荼展开,科学、工程和技术的创新突破大量涌现。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必须调动科研、政府、国企、民企,以及资本的力量,进行跨行业合作。作为一名科研青年,要珍惜伟大时代,更加努力奋斗,积极投身于低碳化、智能化、多元化的能源新时代。
——中央研究院王绪伟博士
  创新顾问简介  陈清泉 | 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当选)
  主要经历:创办了世界电动车协会,被誉为“亚洲电动车之父”,奠定了现代电动汽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提出能源和信息内在联系的理论基础、四网融合等概念。
  吴良镛 |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当选)
  主要经历:协助梁思成教授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从事建筑教育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
  宋振骐 | 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
  主要经历:煤炭系统产生的第一位院士,长期从事矿山压力研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周孝信 | 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
  主要经历: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分析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的研究;先后在中国首次提出电力系统稳态和暂态分析的各种数学模型和建模方法。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当选)
  主要经历:从事计算机及其应用的研究与开发,曾参与研制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19机),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曾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杨裕生 | 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当选)
  主要经历:创建了我国核试验烟云取样和核武器威力与性能的放化分析诊断技术。参与推动我国的氢能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增程技术的发展。
  金涌 | 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当选)
  主要经历:国际公认流态化、反应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循环经济领域相关学科发展与实践推动的先驱者之一;发明了湍动流化床新型复合内构件,改善了流化质量,成功地用于指导六种工艺,三十余台大型工业流化床反应器地改造或设计。
  顾国彪 | 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当选)
  主要经历:从事大型发电机新型蒸发冷却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工作,实现了一项国际创新技术从研究到产业化的全过程。
  彭先 | 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当选)
  主要经历:主要从事核武器研究的规划制定和武器的安全性、可靠性研究,曾参加了第一代核武器多种型号和第二代核武器氢弹次级的理论设计、试验和定型工作。
  彭苏萍 | 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当选)
  主要经历:率先开展煤矿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建立了以野外采集评价技术、三维地震可视化解释与反演技术、纵横波联合解释技术为基础的煤矿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体系,首次达到700米深度勘探精度达到查明≥3米断层的技术水平。
  岳光溪 | 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当选)
  主要经历:国际知名的循环流化床燃烧专家和煤气化专家,是我国洁净煤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
  侯立安 | 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当选)
  主要经历:长期致力于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在饮用水安全保障、分散点源生活污水处理和人居环境空气净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及空气净化技术和系列装备,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创造性的成就。
  曹耀峰 | 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当选)
  主要经历:曾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我国超深高酸气藏大规模安全环保开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卢春房 | 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当选)
  主要经历:长期从事铁路建设管理和科技创新工作,是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实际组织者。曾任京沪高铁建设指挥长,组织建设我国高铁路网骨架,建立我国高铁设计标准体系。

注:本文章转载自国电投中央研究院,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