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太阳能德令哈10MW塔式熔盐储能电站运营经验分享

时间:2018-04-02 10:01来源:太阳能光热联盟
  中控太阳能德令哈10MW塔式光热发电项目是目前国内唯一享受1.2元/kWh上网电价的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在国家第一批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开展建设之际,其运行情况也备受行业瞩目。3月28日,在由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联合主办的“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及工程管理论坛”上,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控太阳能)副总裁李伟作了题为《示范项目建设及电站运营经验分享》的主题报告,其中分享了中控太阳能德令哈10MW塔式光热发电项目开发和运营经验。以下根据李伟副总裁的发言内容进行整理,以供业内参考。
  一、中控太阳能德令哈10MW塔式光热电站发电量情况
  中控太阳能德令哈10MW塔式光热电站于2013年7月正式投运,当时采用了直接蒸汽发生(DSG)技术,是我国首座、全球第六座成功投入商业化运行的塔式光热电站。2016年8月,该电站的熔盐吸热、储热、换热系统投运,是我国首座、全球第三座具备规模化储能系统的商业化塔式光热电站。
  2014年9月,电站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的1.2元/kWh上网电价,也被誉为我国的“光热第一价”。
  电站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装机规模10MW,目前采用塔式DSG/熔盐二元工质运行。电站镜场采光开口面积6.3万平方米,包括21500台2平方米定日镜及1000台20平方米定日镜,设计点发电效率为15.7%。
  2016年8月21日熔盐储能系统投运后,电站迅速实现稳定运行。从电站的累计发电量曲线来看,累计发电量曲线非常连贯且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证明电站未遇到重大设备故障造成的长时间停运。截至2018年2月28日,中控太阳能德令哈10MW塔式电站已稳定运营18个月,累计发电384天,累计发电1186万kWh,完成设计发电量(根据性能模型预测的理论发电量)的86.7%。
  二、影响发电量的因素分析
  经过统计分析,发电量未完全达产的主要因素包括设备故障、极端天气影响和运营操作差异等。其中,设备故障是最主要的因素,设备故障造成发电量偏差占到了总偏差的68.96%;运营操作占20.44%;极端天气占10.6%。在剔除设备故障因素后,电站最近一整年的运行达产率为96.6%。
  数据显示,中控太阳能德令哈10MW塔式电站的运行达产率已超过国外在运行的同类电站,经深入分析后的数据则更为乐观。
  设备方面,定日镜、常规岛的故障率极低,特别是定日镜,实际年故障率小于万分之五,但熔盐设备在投运之初小故障较多,影响了发电量。造成设备故障的原因包括设计、设备选型、运营操作经验等。随着消缺、整改的逐步进行,以及运营经验的积累,设备运行已经逐步稳定,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发电量偏差已经大幅降低。
  在电站投运初期,由于缺乏大规模熔盐储能系统的运营经验,选择了较为保守的运营策略,随着运营经验的积累,运营团队在预热时间、升温速率、云策略、开关场等方面做了大量优化,因运营操作导致的发电量偏差也显著降低。
  下雪、结霜、大风等极端天气对发电量的影响也非常大,这是由于中国西北高寒高海拔的特殊自然环境决定的,与系统及设备本身没有太大关系,未来可以根据不同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对性能模型进行修正,以减少偏差量。
电站实际运行情况也验证了上述结论,最近三个月实际运行达产率达到91%,大大超过上一年度同期的79%。基于此,中控太阳能公司有信心在2018年度实现综合运行达产率超过95%。
  表:中控太阳能德令哈10MW塔式电站主要参数
 
  最后,李伟表示:中控太阳能德令哈10MW光热电站是全球已建成的建设、运营环境最为严酷的光热电站,18个月的连续稳定运行,特别是快速接近设计发电量的性能表现,充分验证了中控太阳能自主研发研制的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技术与装备,这让我们对50MW示范项目如期建成并确保发电量达到设计目标充满信心。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