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鲁能青海海西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中2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和400兆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
该项目于2017年7月25日开工建设,经过鲁能人5个多月抗高反、冒严寒的努力,一排排光伏板、风机在昆仑山下生根,追光逐日,汇集清洁能源,注入大电网。
风光热储多能互补系统
清洁能源,优点是污染少、可再生,但却有着“看天吃饭”的不稳定性和局限性。
于是,多能互补技术应运而生。那么,到底什么是“多能互补”呢?
多能互补,简单来说就是多种能源之间相互补充和梯级利用,从而合理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鲁能青海海西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是国内首个集风光热储于一体的多能互补、智能调度的纯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科技创新项目。
工程总装机容量700兆瓦,其中包括刚刚并网发电的2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和400兆瓦风电项目;还有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及50兆瓦储能系统正在建设中,预计2018年底建成并网。
看天吃饭不再愁
青海省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大省和中国西北超高压输电网的枢纽,太阳能、风能、水能资源位居全国前列。
因此,项目依托青海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强大优势,以光伏、风电为主要开发电源,以光热发电及蓄电池储能电站为调节电源,即白天积蓄热量,在光伏、风力发电低谷期,以热能发电作为重要补充,最大程度上消弭可再生能源“看天吃饭”的特性。
需要注意的是,多能互补并不是几种能源形式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发展,使多种能源深度融合,达到“1+1>2”的效果。
多能互补创造效益多多
曾经,这里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鲁能人排除万难来到这里,安家生根,把风机和光伏板当作最好的伙伴。
如今,戈壁滩里成百上千的光伏板和风机,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将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转化成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鲁能在高原叫响了清洁能源品牌。
在鲁能人万众一心的努力下,项目预计2018年底全面建成。
届时,将加快推进海西多能互补示范基地建设,为地方乃至全省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综合效益显著。
可再生能源,降低污染
以太阳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为主,有利于周围环境的保护。建成后年发电量约12.625亿kWh,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0.15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约5431.96吨,有效减少煤炭消耗,降低大气污染。
发展清洁能源,促进当地发展
项目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能解决清洁能源大规模发电、并网外送问题,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同时,项目本身也可成为旅游景点,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减少煤炭消耗,弥补能源不足
鲁能青海海西多能互补能源基地建成后,将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能源,对改善能源结构和节约能源资源有着重大作用,可显著减少煤炭消耗,弥补我国化石资源的储备不足。
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鲁能青海海西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对风电、光伏、光热的新能源组合实时柔性控制,构建“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实现智能调控,支撑新能源发电就地消纳和长距离送出,最大限度减少弃光、弃风。
“互联网+”智慧能源,就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纽带,构建多类型能源互联网络,即利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改造传统能源行业,实现横向多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能源与信息高度融合的新型能源体系。
在整个能源行业,“互联网+”智慧系统已被视为是未来能源革命的重要技术支点,对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动能源市场开放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鲁能深耕青海,续写绿色中国梦
鲁能集团自2015年7月进入青海开发新能源项目以来,除了海西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的成绩还有很多。
格尔木20兆瓦光伏项目用时45天完工;
诺木洪50兆瓦风电项目90天完工,成为行业建设的标杆;
负责建设的望京330千伏汇集站项目,4个月内竣工运营……
目前,鲁能集团已在青海运营8座光伏、风力发电场站,装机容量76万千瓦,海西多能互补国家级示范基地项目、大格勒330千伏汇集站等项目全部建成后,鲁能集团在青海省新能源装机总量将位居第2位。
2018年,鲁能集团青海新能源项目计划发电17亿千瓦时,支持青海省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实现电量就地消纳。
同时将加大与山东、山西、江苏等8个省份的电量交易,减少当地的碳排放量,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推动绿色能源发展,鲁能放眼全国
鲁能集团还将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筑起西北部新能源基地、东部海上风电、重点区域光电“三个发展极”,打造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伏发电“三个支撑点”,成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先行者。
注:本文章转载自鲁能集团,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