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大“非稳态间歇性太阳能多元协同效应研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时间:2021-03-31 18:53来源: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
  2021年3月26日,云南师范大学完成的“非稳态间歇性太阳能多元协同效应研究”项目通过第三方机构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云南冶金集团正高级工程师臧健,云南大学教授王家强,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潘学军,云南大学教授项金钟,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张乃明,云南民族大学教授郭俊明,昆明理工大学教授罗会龙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成果针对太阳光源强度、光照时长随机波动的不稳定特点,对太阳能利用中的非稳态光-热-冷-电转换规律及其与常规能源相互匹配耦合等关键科学问题,在“分布式光伏驱动蓄冷直喷动态两级制冷空调能量耦合研究”等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展了深入研究,丰富了太阳能多元、高效转换利用理论。
  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1、首次提出太阳能吸附制冷的光伏协同强化传质及蓄冰代替蓄电的分布式光伏直驱冰蓄冷空调系统实现动态制冰-稳态供冷机制,发现了太阳能中温集热变温驱动吸收制冷系统制冷特性与供热量耦合规律。所构建的光伏协同强化传质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和光伏直驱压缩制冷蓄冰系统的性能系数均高出目前国际报道的20%。
  2、创新性地提出了利用热水储能供热、二次回热与空气源热泵耦合方法,阐明了间歇太阳能光波动模式下集热、储热、补热和供热之间的稳定供能效应,获得了间歇太阳光波动条件下太阳能供热耦合及匹配关键部件间能质流动与传输、接收与转换、贮存与供给的协同机理。
  3、构建了太阳能与农业结合模式下全光谱光伏光热高效供能的能量传递与系统,揭示了非稳态间歇性太阳能利用与常规能源耦合模式下对农业温室多元化利用连续稳定供能的热质传递与转化规律。
  4、该成果共发表SCI/EI论文55篇,其中8篇代表性论文累计影响因子48.861,SCI他引278次;20篇核心论文累计SCI影响因子106.681,获Joule、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期刊正面总他引378次;2篇分别被《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和《光学学报》评为优秀论文;授权发明专利2件。
  主办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Energy and Future Energy System (NEFES 2017)、和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science for Energy, Health and Environment 2018国际会议,并做大会主题报告2次。
  获得云南省优秀博士论文2人,省优秀硕士论文2人。研究团队成员入选云南省云岭学者1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在总体达到国际先进,在光伏协同强化传质太阳能吸附制冷和光伏直驱压缩制冷蓄冰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非稳态间歇性太阳能多元协同效应研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注:本文章转载自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